东太堡,太原东南方位一块小高地,听起来就是浓浓的军事意味。
堡,土筑的小城。所谓太堡,就是太后的堡子。这太后,则是西汉第二任代王刘参的母亲,汉清河太后。
汉高祖11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封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
后惠帝早逝,又无子嗣,大臣们便迎代王刘恒回长安,即帝位,此为汉文帝。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汉文帝立诸子为王。其中三子刘参被立为太原王,次子刘武则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刘参号遂易为代王,尽得刘恒当年为代王时的封地,刘参即为真正的第二任代王。
东太堡,就是代王刘参之母,清河太后的堡子。
1961年,考古学家在东太堡发现汉清河太后墓,墓中有铜钟、钴、鼎,并有重半两古钱42斤,其墓葬规制、陪葬皆为太后制。而此地居民,则多半为当年的守陵人后代。
唐贞元间,建太堡庄千福寺。以寺分为东西两村。
东太堡是太原重要的军事堡垒,所谓欲得太原必取东山,欲取东山必克太堡。
由于东太堡是太原东南重要制高点,因此它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几千年来,围绕太原这座军事重镇,东太堡经历了无数次腥风血雨。
即使到了解放战争,号称华北最后一战、耗时大半年的太原战役,包括东太堡在内的牛驼寨据点,依然是攻克太原的重中之重!
总攻牛驼寨的七纵三旅,从双方交火的瞬间,战斗就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每占领一块阵地,都要经过最少5次以上的突围。为了炸掉敌人的四号碉堡,二十团二营先后组织了6次爆破,从一开始的100斤炸药,一直增加到了400斤,敌人的碉堡竟然一直安然无恙,第七次的时候,我军用了500斤炸药,也只是炸出了一个五尺宽、三尺深的大洞,仍然没有将碉堡炸穿。
地面上散落遍地的弹片,将战士们的膝盖、双肘和肚子划得鲜血直流,他们忍着剧痛,将750斤炸药运到了碉堡的底部,在炸药中埋放了雷管,将导火索点燃,终于将这敌人最坚固的“碉堡王”给炸上了天,经过整整18天的激战,我军终于以血的代价,将守敌全部歼灭,彻底占领了牛驼寨。
如今的东太堡,在城市化大潮中,早已不再是那个黄土飞扬的土堡,而是蜕变为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