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先后与中国、美国和苏联等大国交战。偷袭、神风特攻、玉碎等手段无所不用,经过艰苦抗战,同盟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日本战败投降,但各国对这些日本投降士兵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其中苏联的处理方式最为大快人心。
虽然苏联对日宣战是在二战的末尾,但在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即出动百万精锐进攻日本关东军。号称日本陆军精锐的关东军此时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在苏军的精锐部队的强大攻势下,迅速溃不成军。不到10天的时间,日本关东军即伤亡8万余人,其后约59.4万名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
而苏联在抵抗德国的进攻中也损失惨重,光是遇难人数就达到了2700万人,而且其中大多是精壮男性。在对日的作战中苏军也有伤亡,因此这批数量惊人的日军投降士兵,苏军果断采取了特殊的方式处理即“西伯利亚模式”,也就是把这些投降的日本军人拉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力。
为了防止这些日军开小差,苏联还专门调拨了2万人的正规军在途中进行看押。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到此时却都成了一个个霜打的茄子,几乎一点反抗的举动都没有,倒是自杀的有几百人,一点没有了当年身为侵略军作威作福的样子,颇为狼狈。下面这组数据:267个战俘营,下设2112个战俘所、392个工作队和178所专门医院。可以看出投降的日军被大规模使用从事苏联经济建设的劳动。
在西伯利亚零下30到40度的温度中,日本士兵没有保暖大衣,只居住在简陋的木头屋子甚至是帐篷里,基本上在每个寒冬时节,都会有冻死的士兵因天寒地冻而曝尸荒野。与此同时,苏联人拉么多人过来肯定也不是消耗黑面包的,而是要让他们干活的。这些人每天都要干活儿,从事着采矿石、砍木头以及工程设施等活动。而有谁想怠工的话,那么苏联监工的皮鞭肯定会过来伺候。
此外,大量的日军投降士兵还被被安排到兴建新的重工业企业,如拖拉机制造厂、冶金联合企业、钢铁厂等遍布苏联各地,当时这些工程的工人总数的40%—90%是日本士兵。
日本劳动力的工作效果,苏联倒还算满意。称他们“遵守纪律、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品质优良,是最好的劳动力”。听别人说话也要揣摩下其中的意思:苏联人的意思是,你们干活儿干得漂亮,就别走了,干一辈子也是极好的!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不少苏联工厂说要挽留这些日本投降士兵的。然而日本人是归心似箭,再待下去就是一条不归路。在西伯利亚残酷的气候中,人数减员严重,高达10多万人,最后能勉强活着回到日本的只有47万人。
至于其他那10余万人,大多是死在了茫茫雪原的西伯利亚,这或许就是侵略者的惩罚!但比起他们所受到的遭遇,他们给被侵略国家所带来的灾难则是罄竹难书……
本文原创,首发UC,侵权必究。
上一篇:听雷——林海血缘(篇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