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燕赵号”的文化元素
“星光·燕赵号”的沙发椅可以转向窗户
蜗蜗牛自驾驿站
北京骑旅团骑游津冀
车窗外,一幕幕山间美景飞驰而过。车厢里,卤鸡、扣肉的香气弥漫,或是欣赏曲艺演员的精彩表演,或是跟着非遗专家学习做团扇。这是游客可以在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星光·燕赵号”获得的独特体验。
除了观光旅游列车外,这个夏天,玩转京津冀还有一些新选择:想要自驾旅行却缺少经验的人,发现了能提供旅行攻略和指导,又集驻车、餐饮、住宿、救援于一身的自驾驿站。想要挑战自我、拥抱健康的人,发现了参加骑旅团的乐趣,在一起骑车饱览京津冀的大好河山的路上,他们收获了很多。
随着京津冀文旅互动频繁,三地依托资源特色,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和线路。更多的旅行选择,吸引更多游客往来穿梭,感受到“邻居家”串门的便利和魅力。
火车新体验
大车窗大屏幕沙发椅学非遗听相声品美食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去河北。如今我周末去河北旅游又有了新选择。”北京市民李洋近日搭乘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去承德旅游,一路上,不但在全景观光车厢中几无死角地欣赏沿途美好风光,还参与列车上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体验糖画等传统民俗文化,“5个小时的路程,完全没有枯燥无聊的感觉,这样的体验是从来没有过的。”
李洋搭乘的列车是由国铁北京局、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中国旅游集团投资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京津冀首列“星光·燕赵号”观光旅游列车。
7月9日,首趟“星光·燕赵号”从北京站始发,开往河北承德。
“星光·燕赵号”给旅客们带来的第一个惊喜,是来自车厢的外观涂装。这趟列车的每一节车厢都有不同的主题涂装。如一号车厢的涂装主题为旭日东升,可以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二号车厢采用京剧主题,刀马旦、京剧脸谱等经典形象呈现在上。三号车厢则展现避暑山庄、故宫等北京、河北著名古建筑的形象。
另一个惊喜来自列车的座椅。乘客杨先生发现,“星光·燕赵号”的设置和普通列车大不同,窗户大了很多,感觉空间很宽敞,座椅都是沙发座。李洋坐在椅子上,惊奇地发现座椅还可以按照他的需要旋转,“想和朋友说话,就把我俩的座椅对起来,有时想要看风景,我们就把座椅旋转过去面对着窗户。”
此外,观景车厢的视野给了李洋从未有过的体验,“车尾还有一扇大窗户,可以看到车后的全景。车顶处有大屏幕,动态显示着蓝天白云,大屏幕边还有车顶天窗,阳光可以透过天窗进入车厢内,亮堂堂的。”李洋说,虽然车窗很多很大,但车厢内并不热。中旅星光旅游列车(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厢采用的这种玻璃,可以有效阻隔紫外线和热量,还能自由调节车窗透光度,让乘客享受到独特的全景视野。
乘客任女士与李洋不同,在列车行驶途中更加在意休闲体验,她参加了列车上的非遗手工体验活动,“老师指导我做团扇,教我怎么把干花粘在扇面上,做出创意的图案,做完后还可以把这件团扇拿走当作纪念品。我还在车厢内看到了相声、脱口秀、扇子鼓等特色表演。”
今年2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文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互相串门”已成常态,像前往张家口玩雪的京张高铁,去看白洋淀的京雄城际铁路,去天津的京津城际铁路,都是他常走的路线。
在李洋等诸多旅客看来,观光旅游列车是高铁之外的一种新选择。“观光旅游列车可能速度不快,但能够将原本有些枯燥的路程变成另一种旅游,让我在路程中就放松、享受,这样到了目的地后,能够有更好的状态。”
贾磊介绍,京津冀观光旅游列车的车票其实是一种旅游产品,和传统的列车车票概念不同,产品的价格包含了丰富的服务,如车票内包含一顿免费的正餐,还会提供非遗表演等活动内容。另外,根据旅客的不同需求,列车陆续会提供如一日游、两日游等旅游产品。
从7月12日开始,“星光·燕赵号”改为开行到秦皇岛,李洋打算之后再次乘坐这趟车,带着父母去秦皇岛消夏避暑。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自驾新聚点
有餐饮有住宿能救援一站一景特点各不同
“各位,今儿下了班楼下去‘蜗蜗牛’集合吃烤串,咱们拿上攻略明天一早出发承德纳凉!”小张是北京海淀一家互联网“大厂”员工,以前他想要出去旅行,很难遇到朋友、同事都有空,如今,几家互联网“大厂”附近有了一家“自驾驿站”,他们经常开启中短途旅行,两三天的时间就能走一个来回。
“我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请假出去玩儿不太现实,长途旅行机会就不多,想着大家都有车,不如走短途旅行。”小张和朋友们大多是新能源汽车,自驾出游最难的就是在做攻略的同时兼顾充电站位置,直至他们无意间在一篇旅游攻略中看到“自驾驿站”,驿站不仅有充电站,提供食物补给、车况检查项目,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出行攻略,只要按照攻略走,沿途景点、美食、住宿大多都能涵盖,有些细致的驿站还会按照往返时间和大致方向进行分类,方便外省来的车友和本地出发的车友自行选择。
北京蜗蜗牛自驾驿站就设在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辐射圈,快手、联想、百度、新浪、网易、小米、腾讯、滴滴等公司距此不到3公里。“原先我们这里就是个比较大的停车场,但因为公共交通愈发便利,很少有车过来停放。”场地负责人李明说,2012年经过3个月的改造升级,这里装上了80余部快充充电桩,可为近200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此外还可停靠1000多辆大小车辆,不仅预留了残疾人专用车位、车辆补水充电服务区域,还优化了露营体验区、自助洗车区、露营餐饮补给区,除了夜间定期表演活动外,日常还会有专人对露营、自驾游“小白”提供培训服务,传授一些露营和车况自检自修的应急技能。
小张之前就是个露营、自驾“小白”,想要带着家人去玩,却总怕遇到特殊情况难以应对,通过“蹭课”,他如今遇到特殊情况都能轻松应对,“说出来不怕笑话,以前我连千斤顶都没用过,后来经过培训,我会了好多车辆应急处理方法,其实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来这里能买到各类露营、自驾用的食材、装备,不用再去其他地方采购,就连充电也比其他地方便宜好多。”
据了解,“自驾驿站”项目是由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一起推动,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到各个热点景点景区周边寻找、开拓试点,并指导建设,三地协会还会相互推荐,帮助开发异地有潜质的试点。
目前在京津冀已经设立了100多家“自驾驿站”试点单位,为自驾游客提供驻车、休息、餐饮、住宿、补给、集结、信息咨询和救援帮助等服务。“每一个‘自驾驿站’的建设,都是符合《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的。”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秘书长刘小龙介绍,《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自驾相关服务标准,为京津冀区域自驾旅行、房车露营产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津一边靠山,一边靠海,在这里的“自驾驿站”会根据不同的景区特点增设不同的基础设施,靠近蓟县的“自驾驿站”与山相邻,服务侧重露营、文旅活动、非遗表演和疗养。东堤公园靠近海边以及国家海洋博物馆,游客在这里的“自驾驿站”既可以体验赶海的乐趣,又能去逛博物馆,为了方便游客,驿站特意增设了海边浴场功能。虽然这里免费,但因为暑期旅游高峰,甚至需要提前网上预订。
天津市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秘书长芦姗告诉北青报记者,京津冀三地的协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不同的时节,在每个时期,针对老人、青少年等不同家庭游的受众推出不同的旅游路线推荐和攻略,比如清明时节老人踏青、青少年的博物馆游;炎炎夏日去白洋淀看荷花,去崇礼、承德避暑……“每条路线都是京津冀三地协会协同制定,正式发布之前,都会由各地协会进行提前踏勘和筛查,把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资源汇集到攻略当中,并补足服务的不足。”
骑行新社交
三地骑友互做向导走遍玩遍不踩坑
“有一次,大家骑着车爬一个陡坡,到了坡顶时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此时有人喊大家回头看,只见我们身后下方是大片的湖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幕让所有人都忘了疲惫,高喊着‘值了!’”这是石景山区自行车协会会长刘小岩在一次京津冀骑旅活动中所看到的一幕。
多年来,石景山区体育总会多次组织骑旅团,从北京出发,一路骑车到雄安新区、崇礼、塞罕坝等地,每次都有上百名来自京津冀的骑行爱好者参与。
“石景山首钢园之前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比赛场地,从这出发,沿着公路可以直达另一处冬奥会主要场馆所在地——延庆,再一路向北,还可以抵达张家口崇礼。”这条路线因为补给点充足、交通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先进且完善,已经成为了像刘小岩一样骑旅爱好者在京冀间骑旅的热门线路。
不仅仅是往北,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从石景山区出发,前往天津、雄安、承德等地的公路也得到一次次的升级、翻新,比以前更加安全、方便。
“未来,石景山区体育总会还会拓展更多的文商旅体融合骑行路线,满足广大骑友多样化的骑行需求。”刘小岩与会员在骑旅中经常会与天津、河北的骑友相遇,一来二去成为了好友。
如今三地骑友经常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串门”旅行。每一次,都会有当地的骑友迎接大家,尽地主之谊,带着异地骑友走遍、玩遍当地的美景,吃遍当地的美食。这已经成为京津冀三地骑友的传统“团建”项目。
“每一次我们发布京津冀骑旅团的报名信息后,都有很多骑友前来报名,没一会儿名额就约满了。”刘小岩表示,2024年春天,他们组织了“协同京津冀·一骑向未来”的骑旅团活动,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30名骑行爱好者报名参加。“三地骑友分别从北京、天津、保定出发,还有来自雄安新区本地的骑友从雄安出发来迎接大家。最终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相聚。在雄安本地骑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雄安新区的新变化,又去了白洋淀湖边,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大家到各处合影,玩得非常开心。”
今年63岁的天津人于柏林曾多次参加北京石景山区组织的京津冀骑旅活动。他退休之前,工作日都骑自行车通勤,往返30多公里,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骑车往返于京津之间。多年来,他见证了京津冀公路的快速发展,“以前道路上经常会有些坑洼的地方,骑车经过会很颠簸,如今这种情况几乎遇不到了。”于柏林说,骑车的都怕走夜路,有些危险会藏在黑暗中,以前京津冀公路的路灯旁边都会种着行道树,以前一到夏夜,于柏林会发现,骑行到有的路段时,灯光会被繁茂的枝叶挡住。近些年他发现,一些路段将路灯安装在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内,曾经困扰他的路灯遮挡问题解决了。
多年来,每次刘小岩举办骑旅京津冀的活动,于柏林几乎都会报名参加。有一次在骑旅活动中,他骑车参观了河北省张北县的知名景点草原天路,这里壮美的自然景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身体发育不足,骨骼情况一直不好。后来我开始骑行之后,这些毛病就没再出现过了。”于柏林感慨。
如今“自行车运动+文化+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2024年发布了110条精品骑行路线,其中涉及京津冀地区的就达15条之多。
于柏林给北京市民推荐了一条他很喜欢的北京到天津骑旅路线——从北京出发走103国道,首日可以骑行到天津之眼打卡,然后沿着海河绿道游览狮子林桥、望海楼、意大利风情街等景点,夜宿市区,次日再前往天津红桥区的西北角小吃街体验地道早点,吃完就可以返程回北京了。“天津的早点文化值得体验,但别盲目跟风网红店。”
供图/石景山区体育总会
·新闻内存·
三地游客“互相串门”已是常态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部门指导景区景点创新发展,加速场景营造、文化赋能、数字化转型,丰富业态和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将“流量”变成“留量”。
开通京津冀旅游直通车和旅游专列,投放三地旅游一卡通,推出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通行河北高速免费政策……11年来,京津冀政策协同持续跟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三地游客“互相串门”已是常态。
近年来,三地联合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营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出台了《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发布了《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等。
本版文/本报记者 屈畅 王浩雄 实习生 李茂健 韩羽洁
统筹/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