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末大乱之际,诸侯逐鹿,英雄辈出。这其中,有没落的贵族,也有一介平民,甚至江湖草寇,可以说,鱼龙混杂,无所不包。
而经过秦末大乱,诸侯纷起,大家以身家性命去比拼,去角逐,最后却被一个穷汉出身的刘邦夺取了天下,不得不说,是一件让当时各方都十分意外的事情。
刘邦对于自己能夺取天下,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总结,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在这段话中,刘邦将自己从草莽到皇帝的华丽转身,总结为会用人、能用人,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同样作为秦末英雄,同样作为能治、能谋、能战的萧何、张良、韩信们,为什么甘愿为一个秦末小吏刘邦的驱使和驾驭呢?尤其,刘邦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
确实,刘邦很好色。从《史记》的明文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刘邦的好色。比如,他被吕公相中,娶到了美丽的吕雉后,虽然表面上夫妻恩爱,但他不久遇到一位曹家女后,就为她的温柔美丽、善解人意所吸引,立即与曹氏好上了,于是,曹氏成了刘邦家外有家的小三。
随后,刘邦就与曹氏生下一子,这就是后来被封为齐王的长子刘肥。曹氏生子后,刘邦并没有把她接回家,而是让曹氏寄居母家,刘邦给钱赡养,无名无分。此事在外几乎是个公开事,吕雉当时却并不知晓。
又比如,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后,在西逃的路上,某晚借宿于一个戚姓农户家,戚家只有父女二人,结果刘邦在酒足饭饱之后,竟然与戚氏巫云楚雨起来,在后有追兵、家人失散的情况下,刘邦也真“好心情”。这个戚氏,就是后来与刘邦生下刘如意的戚夫人。
那么,刘邦这样一个好色之徒,萧何、张良们为什么生死相随呢?这是因为,刘邦很多时候虽然像一个浪荡子,但他还是有很多胜过常人的优点的。
比如,在决策上,他从谏如流,只要是好建议,无论对象是谁,刘邦都会大胆采用。张良、陈平也好,陆贾、郦食其也好,哪怕是乡里一个糟老头董公拦马说的话,他都洗耳恭听,言听计从。
又比如,在性格上,刘邦豁达大度。雍齿曾经反叛过他,但他称帝后,却封仇人雍齿为什邡侯。还比如,在用人上,刘邦坚持五湖四海,他的手下: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刘邦一视同仁,而且按功领赏,各尽所长。
这样一个好老板,难怪他们会生死相随。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