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商品价差倒买倒卖的人,在上世纪60年代叫“投机倒把”,是要被绳之以法的;在70年代叫“二道贩子”,也属于见不得人的勾当;在80年代叫“倒爷”,变成了一个毁誉参半的词儿。
80年代末倒爷们大举进军俄罗斯,“国际倒爷”这个词就应运而生。
网图侵删:80年代末,成功“倒爷”的标准形象
当年国际倒爷最吸引人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从北京到莫斯科、近8000公里、跨越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国际列车上。
当年国际倒爷最出名的人物,叫牟其中。据说他用500车皮的货物,从俄罗斯换回4架图-154飞机,自己净赚了8000多万。最后,他身兼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角色,因诈骗罪入狱,被判无期。
网图侵删: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而跑得更远、奔赴非洲当倒爷的,基本上已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了。
本文要说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中国一位单枪匹马的国际女倒爷,当年是怎样在非洲发家致富的。
我叫她刀姐——她姓刀,人也像刀子一样麻利。
我认识刀姐的时候,她已定居北非,坐拥别墅豪车和两家大型商场;虽年过四十,但风韵犹存,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温和。
只有说起当年做倒爷的事,才能感觉到刀姐骨子里的那一丝倔强。
网图侵删:这个真跟刀姐当年的感觉差不多
刀姐当年是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买了很多包国内积压的、十分便宜的纺织品,办好北非某国的签证,带上两本双语词典——法语和阿拉伯语的,硬着头皮从北京出发,第一次出国去当倒爷。
那个时候的国际倒爷,“倒”则“倒”矣,“爷”绝对是称不上的。
一般都会选择俄航或土航,因为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两家航空公司,当年机票最便宜,可以托运的行李重量也最大。
但刀姐一个人显然没办法托运那么多的大包货物,就只能找同航班的、行李少的、中转后还是同一个目的地的乘客,一个一个地去求爷爷告奶奶。
我问刀姐:“万一求了一个遍,还有几包带不走怎么办?”
刀姐轻巧一笑:“所以说老非你当不了倒爷啊!我告诉你,从头到尾我就没有想过带不走这个问题!必须全部带走!反正那么多回,我没有过一次拉下一包的。肯定得死缠烂打啊,肯定得苦苦相求啊!嗯,我那时候年轻,还是个女的,应该也占了点便宜吧!”
现在回忆起来虽然轻巧,但这第一步的艰辛,已经可想而知了。
网图侵删
练摊反而是容易的。
刀姐背着一大包衣服,跑到当地的大巴扎。虽然每个摊位也有地盘,但当地的阿拉伯人都很友好,总会有人给她腾出一小块地方,笑呵呵地、好奇地看她卖东西。
要是去方便的话,也没啥好担心的,刀姐走的时候小摊是啥样,回来时还是啥样。有时回来,旁边的摊主甚至还帮着刀姐卖出去几件,得意洋洋地把钱交给刀姐。
刀姐说,打那个时候起,她就有点喜欢这个国家了!
讲到这儿,刀姐不好意思地笑着补充:“我一看老有人给我让地方,自己还挑三拣四的呢,专找人多好做生意的地方挤!当时还是年轻啊,哈哈!其实没必要,咱们中国的这些衣服,价格便宜,质量比他们自己产的好很多,在大巴扎哪里卖,都卖得很快呢!后来我就不换了,固定在一个地方,人家好找,卖的更快!”
网图侵删:北非的巴扎
卖完所有的货,钱是挣到了,但是怎么换成美元带回国,是个大问题。
把当地货币换成美元,这个还好办——找需要花当地币的中国人,用比市场稍好一点的汇率去跟人家换美元就可以了;或者实在着急,去黑市吃点小亏,也都能换成美元。
问题是这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带出美元的数额是有限度的。
我问刀姐:“那怎么办啊?这可不是行李,也没法跑机场再求人帮着带啊!”
刀姐从储物柜里翻出一个软布腰带:“用这个带!这个是特制的腰带,自己缝的,里面是空心的。把美元紧紧地卷好,一卷一卷地塞进去,系在自己腰上。不但能带出去,还安全!”
刀姐说,这不是自己想的,是中国国际倒爷的智慧。
当然,后来刀姐就用不着这个了。
网图侵删
刀姐说,其实她这个倒爷很简单,就是多次重复上面的循环罢了。
至于在异国他乡吃过的苦,刀姐很少提及。
网图侵删:《大江大河》剧照
倒腾多次之后,刀姐就不用在机场求人帮着托运大包了,她开始发集装箱,生意做的也越来越大。
刀姐说,第一次终于空着手坐飞机,自己的鼻子还酸酸的。
刀姐的老公乐了:“老非,你别听她的。她第一次空手坐飞机,带着我和儿子,我们三个谁都没少托运东西!”
刀姐摆了摆手,哈哈一笑。
原来,刀姐第一次空着手坐飞机,值机时遇见了两个国际男倒爷,带着很多大包,在柜台前的队伍中各种求爷爷告奶奶。
刀姐主动走过去,提出帮他们托运了3个大包。
网图侵删:刀姐的别墅,也是这款典型的地中海式
这是刀姐的故事。
一个混非洲的国际女倒爷的故事。
一个励志的故事。
#带你走遍全世界#
#故事#
#非洲#
#励志人生#
关注
@老非2020
,分享旅行及关联故事。
文字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拒绝站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