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石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影响着世界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一定程度上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石油战争。二战后,石油的重要地位更加重要,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能源。作为世界重要产油国的苏联,石油对苏联同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石油一度撑起了苏联的霸权,但也为苏联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可以说,苏联,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到来,美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在冷战前期,苏联始终处于下风,但在70年代,随着中东战争的爆发,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石油危机,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国的苏联赚的钵满盆溢。此前,由于苏联国力始终不及苏联,所以一直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苏联不得不靠国民经济军事化来维持军力,和美国进行抗衡。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得苏联财政捉襟见肘,苏联一直以透支国力和牺牲国民生活水平的方式进行勉力支撑。而石油价格的暴涨,让以石油为主要经济命脉的苏联获益匪浅,苏联不仅疯狂提升石油产量,而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特大油田,石油出口让苏联的国民收入和财政飞速增长,外汇也变得充实起来,苏联迎来了经济的黄金时代。
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让苏联底气十足,突然阔起来的苏联开始膨胀,变得愈加不安分,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一方面,苏联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在核武器、战略导弹等方面甚至压倒了美国,让美国压力倍增。另一方面,苏联加大了对海外亲苏政权的援助,增加了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和驻军数量,还策划了入侵安哥拉、扎伊尔、尼加拉瓜、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的行动,70年代末苏联甚至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可以说,在全球各地兴风作浪。当然,苏联的疯狂扩张的底气毫无疑问是来自石油。而美国也不是好惹的,面对张牙舞爪的苏联,美国很快发动了全面反击。首先,美国逼迫沙特等产油国拼命提高石油产量,操纵国际油价,让国际油价一落千丈,苏联的石油出口严重受阻。由于苏联的油田多在条件恶劣的冻土地带,生产和运输成本非常高,石油价格的暴跌让苏联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甚至无利可图,苏联瞬间变得囊中羞涩。其次,美国迫使西欧各国停止对苏联的资本输出和机械设备供应以及技术支持,使得苏联既不能增加石油产量,也无法向西欧出口石油,掐断了苏联的石油命脉。此外,美国还逼迫西欧国家停止进口天然气等其他苏联资源,逼得苏联只得坐吃山空。为了渡过危机,苏联甚至抛售了国家储备的数十吨黄金。
由于外汇的锐减和经济遭到重创,苏联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仅国内财政赤字严重,而且在海外的形势也急剧恶化。由于石油红利期间苏联铺的摊子太大,巨大的海外开支让苏联雪上加霜。苏联不仅拿不出足够的钱收拾烂摊子,而且急需大笔的资金进口粮食、轻工业品以及机械设备等物资,但苏联已经外汇枯竭,又在国外借不到钱,加上美国和其领导的北约不断打压,尤其是阿富汗战争把苏联拖得筋疲力尽,所以苏联的局势急转直下,经济出现了严重倒退,国内动荡不安,到苏联解体前苏联的经济仅仅和美洲小国墨西哥差不多,其国内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到最后戈尔巴乔夫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向西方求助,只求西方施舍一些粮食等援助。没多久,苏联这个红色帝国就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如果70年代苏联见好就收,利用丰厚的石油红利韬光养晦,睡不着觉的也许就是美国人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全球通史》、《世界史》、《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