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张作霖会选择张学良作为继承人?
创始人
2025-07-19 00:33:31
0

为什么张作霖会选择张学良作为继承人

表面上看来,张作霖活了54年,娶了6房老婆。而这些太太们给他生了子女共14人,其中儿子8人,女儿6人,在继承人方面选择很多。但是实际上,这里面真正能够作为下代继承人培养的,却是寥寥无几的。

而张作霖选择张学良作为继承人,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历代权力人物选择继承者,无非是立嫡、立长、立能、立贤、立仁、立爱这几条。

而张学良在诸子之中非常优秀,无论在哪一方面,那都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翘楚。

先说立嫡

在过去的时候,男女之别、嫡庶之别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仅仅就这一条,那就彻底否决了6个女儿继承奉军家业的可能性。而在八个儿子当中,唯有长子张学良和次子张学铭这两个,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所生,是最尊贵的所谓“嫡子”。

而这张大帅出身低贱,和原配夫人赵氏是从贫贱夫妻走过来的。特别是论起原生家庭来,张作霖是配不上赵春桂的。这张作霖小时候家境贫寒,也就是个小混混而已。而赵家在当地则是富户,张作霖属于典型的高攀了。

所以在一开始,赵家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直到后来老张参加了宋庆的毅军,并且积功升为了哨长(大约相当于排长),才让赵家答应了他的求婚。

而在结婚的时候,张作霖和赵春桂都是21岁。二人乃是结发夫妻,感情自然是很深。而张学良又是两人的长子,这贫贱时候的发妻长子?,那地位自然格外不同的。

类似的比如洪武帝和马皇后,那朱标就是老农民朱元璋的儿子,生下来就是要继承家业的。至于其他儿子,那是朱王爷或者朱皇帝的孩子,自然就等而下之了。

而在朱标早死后,皇位宁可给朱标?的儿子,也不给其他皇子,更是把这地位分得明明白白的。

再说立长

也许有人说了,这张学良虽然是嫡子,但却不是唯一的一个啊。1898年赵春桂生长女张冠英,1901年生长子张学良,1908年生次子张学铭。那么作为嫡次子的张学铭,按理说也是有能力争一争的。可是问题是,这张学良和二弟张学铭之间,相差了整整七岁!

这小六子不仅是嫡子,而且是大了七岁的嫡长子,这区别就大了。那时候都是大孩子看小孩子,不夸张的说,这张学铭就是大哥看着长大的,这长兄如父,人家自己都没起过违逆父兄意愿的想法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老二张学铭,可是张作霖最不待见的儿子。以前张作霖曾在办团练的时候,枪杀过土匪中的一个小喇嘛。而张学铭出生的时候,张家看门人老薛午睡时做了一个梦,就梦见一个小喇嘛直入院内。所以在迷信的张大帅眼里,这个老二就是那个小喇嘛投胎,专门来找他报仇来了。

所以说啊,从一开始,老张就对他没有好感。而到了张学铭7岁的时候,有一次夜里张学铭啼哭,吵醒了军务繁忙非常疲倦的张作霖。结果这一气之下,他就暴揍了学铭一顿。

而母子连心,赵氏因此与张作霖发生了争吵,第二天就气愤地回到了新民家中。到了转年4月,赵春桂就病逝了。

所以这个本来就不被待见的老二,又和母亲之死有关,自然是更加不受老帅待见。所以当后来日本人需要一个质子的时候,张作霖毫不犹豫将其推了出去,让其直接去日本留学去了。直到张大帅被日本人炸死之后的第二年,张学铭才最终回国,连老帅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再说立能

而除了嫡长子的身份之外,过去设立继承人的一大条件,就是儿子本身是否有能力。当年不少皇子都是试图走这条路子,试图靠能力把平庸的大哥顶下去。比如永乐帝那三个活宝儿子,其中的老二老三就是如此。不过呢,这个路子也非常不好走,半路上被嘎了的也是多如繁星。历史上真正能够成功的,只有提前下手的杨广李世民等寥寥数人而已。

而张学良却不一样,人家作为堂堂正正的嫡长子,却还是个非常有能力、非常奋发图强的孩子。那年轻时候的张学良,可是真心爱国爱民,渴望国家统一,自律自强的热血青年一枚。

他勤奋好学、广纳贤才、锐意进取,除了学习上常年拿第一之外(不排除有老师放水的成分),他还专门请来饱学之士给自己开小灶,每天更是专门花上两个小时学英语,并熟悉钻研西方各国的历史,试图找出东西方的差距,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强国之道。从现在的家长角度看,这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啊。

而除了学习上进之外,他还一反军阀家纨绔子弟的作风,积极交往进步人士,甚至亲自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为此甚至不惜跟父亲当面争执——当然了,估计老帅当年看到和他争得面红耳赤的大儿子,脸上虽然依然严厉,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吧?

而除了学习,少帅也多才多艺,是个爱好广泛的时髦人士。人家不仅会开汽车摩托车,甚至会开飞机你敢信?辽宁最早的飞行爱好者,就是张学良和他的好友冯庸。上世纪20年代,这两位奉天公子是全国最早拥有私人飞机的一批人,冯庸后来更是成了他的空军司令。

而在军事才能上,初出茅庐时候的张学良,那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他在家门口自己家办的东北讲武堂,是以炮兵第一名的身份毕业的,有一帮同窗和师友依附于他。而因为父亲的关系,一出校门的张学良就被委任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任第三旅旅长,二次直奉战争时已经是第三军团长。由于任命了原来自己的老师郭松龄当副手,让他在这些战斗中表现都不错,战后更是被升任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仅仅三四年间由团长、旅长、军长到卫戍司令,可以说扶摇直上。而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张作霖也同意整军改制,依附于他的同学和师友也各有提拔,迅速在奉军中形成了一个“讲武堂派”,装备和火力都是军中翘楚,战斗力也比较可观。

然后说立贤

当然了,作为继承人来说,那不仅自身要有能力,还要有超前的意识、以及选拔贤能的眼光。以前康熙九子夺嫡的时候,其中的老八就想走这个路子。他不断收买人心,给自己费心打造了“八贤王”的人设,其实就是这个目的。当然了,老八出了银子弄得多点,收买人心有点手段,真本事没见多少。而在这一方面,张学良不仅有能力,而且眼光还非常超前。

首先在军事上,张学良本来就是炮兵科班出身,自己更是非常重视炮兵。他继位以来,在东三省兵工厂先后制造了77毫米野炮、100榴弹炮、105加农炮、150榴弹炮等新式火炮,并试制了当时中国口径最大的两门240重炮。

除此之外,他还购进了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组建了当时中国最早的装甲部队、以及规模最大的空军。

而除了军事之外,他还重视教育和民生,开办了多所学校甚至女子学校,并常年资助东北大学。与此同时,他还开办了多家工厂,甚至制造了中国第一辆的“民生汽车”。另外在交通方面,他还修筑铁路,并建设了秦皇岛港。

除此之外,张学良在选拔人才方面眼光也很好,也善于给有能力的人放权。他当时最先发掘和信任的人才,就是以前他的老师、后来的重要副手郭松龄。而对于如此的知遇之恩,郭松龄也投桃报李,他为小张出谋划策、冲锋向前,并成为拥戴小张的讲武堂派的首脑人物,是小张前期战场表现不错的主要功臣。

当然了,讲武堂派的兴起,也严重威胁了原奉军中士官派的地位。士官派甚至想利用打仗,诱杀讲武堂派的代表人物郭松龄。而郭松龄也滑不溜手,见势不妙立刻撒腿就跑。而得知此事的张学良也连夜去追,上演了一出张学良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两人相遇后,在战场附近的茅草屋里抱头痛哭,那可真是君臣相得情同“父子”啊。

接着说立仁

当然了,这继承人有时候太有能力和眼光,反而会遭到父亲兄弟的嫉恨。有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为了避免去世后兄弟相残,选择那个相对能力平庸、但是性格仁孝宽容的那一个。比如有名的唐高宗李治,据说就是这样被选中的。

而张学良在这方面,那可是大大有名。他生性仁慈,从小就热心于公益事业,喜欢救急贫苦。

在救灾募捐活动中,张学良还曾经亲自上大街呼吁奔走。而在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其实压根没有什么“蝴蝶翩翩”,而是在参加赈灾义演呢。

而在对待父亲方面,张学良也是个孝顺儿子。在张学良初步建立起自己势力以后,东北军中很快分成了士官派和讲武堂派两派——士官派背后有张作霖撑腰,讲武堂派则跟张学良走得近。而因为权力和利益的冲突,两派的争斗很快就白热化。这矛盾激化到极点的时候,士官派甚至要杀死郭松龄,而郭松龄也不是什么善茬子,他甚至直接怂恿张学良夺权,略谓:“上将军(张作霖)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救”,提出“父让子继”,以改革东三省局面。张学良听后“不禁骇然”,但是他当面未动声色,转身却悄悄坐火车撒丫子跑掉了——公道地说,这还是个孝顺孩子。

而且张少帅还对下宽仁,工资待遇十分丰厚。他从小不知赚取银钱之艰难,出手非常大方。在他当政时期,东北军的军长旅长们个个赚的不少,可以说人人都是大款。以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为例,人家在沈阳城里就有三层小楼,还有一辆小汽车。每天上午去上班,下午就坐着小汽车回来了,那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而除了对待部下宽仁,这张少帅对待敌人,那也是经常网开一面的。这傅作义守涿州的时候,那是把他的脸打得啪啪响,但是在傅作义穷途末路,去找他求粮的时候,张学良居然还是给了。

事后还保举傅作义做官,甚至还坐看他逃走而不阻拦,还是很有些肚量的。还有南京刺汪的时候,那么多大佬听到枪响四散而逃,张学良如此尊贵的身份,却冒着危险冲上去制服刺客,这人品可是杠杠的。

所以说句实在话,你要是真要是穿越到了民国,那么去投奔张少帅的话,可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你跟着这样的老大,不仅不用担心生命危险,而且你捅了大篓子的话,他还会想方设法替你兜着。当然了,这样磨磨唧唧心慈手软的性格,肯定也是不能成大事的。概括来说,小张是典型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并非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最后说立爱

而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些继承人是因为“立爱”——他们往往是宠妃的小儿子,因为在晚年承欢膝下,有可能被枕边风吹成继承人。而在这方面,张学良则更是优势明显。这张作霖的第3子和第4子,是四夫人许氏所生。

而许氏从小父亲早死,与母亲相依为命。张作霖见她貌美,便娶回来当姨太太。她1911年生张学曾,1916年生张学思。也就是说最大的张学曾,也比张学良整整小了十岁!

而许夫人则从小教育孩子:权势和富贵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会给人带来灾祸。……如果你父亲死了,张家的家业也是你们大哥和二哥的,不许你们去争,不要靠张家势力吃饭。

至于剩下的四个儿子,则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寿夫人所生。他们分别是张学森(1920年生)、张学浚(1922年生)、张学英(1924年生)、张学铨(1925年生)。从年纪就可以知道,他们实在太小了,最大的张学森比张学良整整小了19岁,最小的张学铨更是整整小了24岁。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张学良已经成人,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而他们还小的时候,老帅却突然被炸死在皇姑屯,根本没有依靠宠爱上位的机会。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张少帅可谓是天胡开局,是当时老帅的最佳继承人。至于到了后来,他能把一把天胡的牌打成那样,那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而他后期的那些不堪表现,其实有些是来自于郭松龄倒戈后的心理打击。这位少帅从小太顺了,又对郭松龄信任太过,甚至将手头的绝大多数军权予以托付,将他当成了自己的诸葛孔明。

而在这位良师益友反叛之后,张学良就瞬间懵逼了,他不仅有了心理阴影,而且还逃避现实染上了大烟瘾。从那以后,张学良就变得消沉起来。他整天打牌听戏,沉迷于吃喝玩乐,不再热衷于政务和军务。

而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张学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有低调蛰伏、防止老帅猜忌的心思。

而到了继位之后,这位少帅的性格缺点则更是显露无疑。他不能说是烂泥扶不上墙,只能说是才具平庸而且优柔寡断。这样平时还好,一遇到大事往往就没主意,甚至还被杨常踩在头上,最后被逼急搞出了老虎厅事件。

而在倚为父兄的郭松龄反叛而死、以及亲生父亲张作霖被炸死、总参议杨宇霆被杀之后,他又把1887年出生、比自己大14岁的“义兄”蒋介石当成了亲大哥,多次对其言听计从,最终又再次被坑得找不到北了。

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亲爹之外,那些师傅义兄,多数都是靠不住的啊。

所以这张学良自己的才具气量,其实也就是个刘禅的水平,要是生活在和平时期,恐怕也不失“仁君”之名。可惜是他生逢乱世,而他先后找的“相父”,那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毕竟纵观五千年文明史,能够做到诸葛武侯那样鞠躬尽瘁的,古今中外也就仅此一人而已。

相关内容

福州83名“三支一扶”高校...
福州 83 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即将奔赴基层。他们怀揣着梦想与...
2025-07-18 08:38:11
原创 ...
2025年开年谜案:张子枫去哪了? 张子枫,消失得如同人间蒸发,连...
2025-07-18 08:37:04
原创 ...
一、关羽的三个儿子 1、关平 在演义中是关羽收的义子,可以说和他...
2025-07-18 08:34:58
原创 ...
内部原因导致的衰落 锡兰王国是位于南亚的一个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
2025-07-18 08:34:54
原创 ...
秦始皇的生平充满了传奇和谜团,尤其是他在平原津生病一事更是引发了无...
2025-07-18 08:34:53
原创 ...
引子: 观看完《武状元苏乞儿》后,或许你对武状元的身份和地位产生...
2025-07-18 08:34:47
原创 ...
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
2025-07-18 08:34:25
原创 ...
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或许被大多数人认识的原因主要是足球,马拉多纳...
2025-07-18 08:34:12
原创 ...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混乱,清政府腐朽无能。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洪秀全等...
2025-07-18 08:34:02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公元前2070年,大禹驯服洪水,将天下划为九州,其威望达到了顶点。随后,他在涂山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在...
原创 神... 考古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个探寻过去的过程中,三星堆遗址如同历史的宝库,为我们揭...
原创 贵... 此事发生在晚清时期,由目睹者后代讲述! 清朝晚期农村食物匮乏,有时以 野菜 树皮 充饥,平时还可以...
英国首次曝光疑似圆明园被烧毁前... 点上方↑“中小学生阅读”关注更多资讯 ! ●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
原创 人... 朱载壡,生于1536年10月20日,逝于1549年4月14日,系明朝宗室成员,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
原创 抗...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良好的待遇是维持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和军官每个...
原创 刘...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可以说,为了求得良将谋士,只要...
原创 刘... **刘备一辈子最看不起三个人,吕布是一个,另外两个更遭唾弃** 在历史的长廊中,刘备,这位以仁德著称...
原创 北... 他是北宋著名诗人,当年积极变革,却无人支持,年过半百的他对政治国事早已心灰意冷,用20个字创作出一首...
原创 李...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当场射杀,李建成被俘。李建成临死前,恳求李世民:“望二弟看在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