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3年基辛格第五次访华问毛主席:苏联若发动进攻,中国如何应对?
创始人
2025-07-18 20:02:49
0

前言

基辛格是为中美关系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美国政要人物

,至今为止访问中国一百多次,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朋友之一了。

1973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中美关系友好化,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第五次前来中国进行访问

,对于这位已经非常熟悉的美国官员,疾病缠身的毛主席强撑着自己的精神友好接见了基辛格。

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是美国为了维护在美苏争霸中的地位,更是美国巩固在亚太地区影响力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开始担忧中国能否承担住苏联这样一个军备先进体量庞大的国家的攻击。

因此基辛格向毛主席问道:“

苏联要是攻打中国的话,你们要怎么应对呢?

一、中苏关系由盛转衰

上个世纪50年代斯大林逝世之后,中苏关系开始停滞不前,到了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由从前的友好互助逐渐转为恶化。

1958年,苏联大言不惭地向我国提出了在我国领土上修建长波电台来为印度洋上的苏联海军与本国进行通讯服务。

表面上看此举是为了加强苏联海军力量,同时还能改善中国的通讯技术,然而实际上苏联

真正的目的则是想要通过维护建在我国领土的长波电台获得名正言顺正在我国驻军的机会

这个目的在毛主席智慧的双眼中无所遁形,

我国是绝对的主权独立国家,怎么能忍受其他国家在我国有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驻军?

苏联打着帮助我国的借口只是为了让我国屈服于它的霸权主义罢了,因此

毛主席态度非常坚定地拒绝了苏联这一阴谋诡计

被拒绝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这件中国“忤逆”苏联的事狠狠记在了心中,并开始逐渐冷淡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从终止技术合作到从中国撤出全部苏联专家,中苏关系正式宣告破裂

,苏联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我国没了苏联帮助下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淖。

然而我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一直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

,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从苏联那里学东西而不是依赖苏联,因此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

虽然许多科技领域我们的进展速度放缓,但是国家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人民反而更加有生产热情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一边让世界各国难以置信,一边使美苏等国陷入了对中国发展的恐慌。

手握核弹说一不二的苏联反应更是强烈,

1964年勃列日涅夫出任苏联领导人后,对中国的态度更加恶化,从政治制裁和威胁演变为军事冲突,频频在中苏边境挑起争端,与我国进行武装摩擦

苏联更是在1969年向我国东北的珍宝岛发动侵略

,我国对于侵略者是非常痛恨的,因此积极迎战苏联的挑衅行为,珍宝岛战役一触即发,并最终以我国击退苏军大获全胜告终。

二、核威胁的应对方法

珍宝岛战役的战败让苏联领导层对中国更加忌惮敌视,认为必须对中国进行毁灭性打击,否则后患无穷,甚至对我国进行了核威胁,示威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然而中央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并没有害怕,

毛主席甚至对此提出了著名的“换家战略”

,即苏联要是对我国使用核武器,那我国军民就打进苏联去过日子,让他们无处下手,之后再徐徐图之逐渐打向莫斯科。

在换家的同时我们还要向美国发射原子弹,将美国也拉进战局,局势越乱对我们越有利。

但是美国却对中国这个计划反应很大,一方面如果中苏之间的关系真的如同计划的那样进展,那

美国势必要参加进这场战争来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

美国作为被苏联这一计划波及的国家,如果被扯进了战局,相当于无故受灾,美苏冷战的平衡也会就被打破

,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中国如此大胆的战略,苏联大为震惊,但是在见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进行的所有军事行为之后,苏联并不怀疑中国这么说的真实性,因为中国对每一项侵犯中国领土的行为都进行了重拳出击。

想到这一层之后,再加上美国的参战,苏联必定会吃不了兜着走,对苏联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这个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三、中美关系缓和

然而苏联对中国的种种威胁和交恶最终却将中国推向了与美国缓和关系的路上。

进入60年代后,随着苏联军事工业的发展,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渐由势均力敌逐变为处于劣势,面对这种情况,

美国开始积极寻求突破这一困境的途径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国在与苏联交恶期间也在寻求其他与苏联对抗的途径,最终将目光放到了同样和苏联是死对头的美国身上

而美国此时也正有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意向,一方面是

为了对抗苏联

,而另一方面,眼看着中国的发展速度逐渐增快潜力不可限量,美国也

逐渐意识到了在他们对亚太地区的布局中,中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此开始寻求与中国关系破冰。

双方都有这个意向,于是一拍即合,

1971年,美国秘密派出了时任国家安全助理的基辛格来到了中国进行访问

,试探中国对中美关系缓和的意向,在得到了肯定答复后,

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便来到了中国进行访问,并宣布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在此之后,中美便在关系友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3年,升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第五次来到了中国进行访问。

在与毛主席进行的数次会谈中,基辛格早已被毛主席的眼光和大局观深深折服。

他知道面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精神和身体状态已经不再硬朗,但是头脑依旧非常清晰,

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独到的见解,因此非常乐意与毛主席进行会谈,在会谈中他也能对认知世界有进一步的加深

他十分想知道毛主席对于目前中苏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有着怎样的见解,于是对毛主席问道:“

如果苏联向中国开战,那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毛主席微微一笑,显然是早就已经设想过这个可能性,于是淡定地回答道:“

那么我们就会用我们岁擅长的游击战和持久战,他们想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挡不住就让他们打到黄河、打到长江!

在毛主席眼中,战争打的从来都不是军火和资源,而是人心

,只要我们拥有广大人民的支持,那战胜苏联只是时间的问题,苏联要是想将战线推进到中国境内,那更是我们乐见其成的,

在我们的领土上与我们的人民作战,他们必将惨败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毛主席眼中,核武器从来都是“纸老虎”

,虽然看起来厉害,但是

它打不散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中国人民会在焦土上继续与敌人进行斗争

结语

正是有毛主席如此清晰的人民战争观,让中国从来不畏惧任何国家的战争威胁,并使中国成功摆脱了苏联的霸权控制同时与美国缓和关系,

成为世界上不依附于任何阵营的独立国家

我国如今的国际地位和自由发展空间都是由毛主席等老一代领导人一点点从世界的两极格局中争取来的,

毛主席的智慧永远在全世界闪耀着光芒!

相关内容

福州83名“三支一扶”高校...
福州 83 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即将奔赴基层。他们怀揣着梦想与...
2025-07-18 08:38:11
原创 ...
2025年开年谜案:张子枫去哪了? 张子枫,消失得如同人间蒸发,连...
2025-07-18 08:37:04
原创 ...
一、关羽的三个儿子 1、关平 在演义中是关羽收的义子,可以说和他...
2025-07-18 08:34:58
原创 ...
内部原因导致的衰落 锡兰王国是位于南亚的一个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
2025-07-18 08:34:54
原创 ...
秦始皇的生平充满了传奇和谜团,尤其是他在平原津生病一事更是引发了无...
2025-07-18 08:34:53
原创 ...
引子: 观看完《武状元苏乞儿》后,或许你对武状元的身份和地位产生...
2025-07-18 08:34:47
原创 ...
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
2025-07-18 08:34:25
原创 ...
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或许被大多数人认识的原因主要是足球,马拉多纳...
2025-07-18 08:34:12
原创 ...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混乱,清政府腐朽无能。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洪秀全等...
2025-07-18 08:34:02

热门资讯

原创 宴... 说起溥仪,有人会觉得他的一生可怜,又有人觉得他的一生精彩,他这一生享过福,吃过苦,最终还是成为了普通...
原创 1... 十四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人类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 “黑死病” ,中世纪人将其称为“大死亡”,史学...
原创 秦... 秦武王与秦昭襄王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在《大秦帝国之纵横》这部电视剧里,秦武王...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 大型... 转自:国家文物局 今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
原创 刘... 文/瑶堇云诗 刘表麾下的几位一流将领,曹操孙权各得其一,刘备却占了大便宜 东汉末年时期,群雄四起,大...
原创 为... 为什么张作霖会选择张学良作为继承人 表面上看来,张作霖活了54年,娶了6房老婆。而这些太太们给他生了...
原创 将...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1931年至1937年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
原创 惨...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对芬兰发动侵略战争,战争历时3个月,又称作“冬季战争”。战争初期,苏联...
原创 大...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胯下一匹追风万里云,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锤震四平山,横扫十八国,视二百三十万...
原创 晚... 这组清朝时期照片太珍贵了,满清真的是中国古代史的退化,不管是科技,文化还是服饰审美方面,比之前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