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金三角,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世界上著名的“三不管”地带,孕育着一群横行无忌的毒贩子。
追溯历史,原来金三角的发展,离不开曾经的一支国民党残军。这支残兵不仅击退了缅甸军,而且还在当地蓬勃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要读懂这段历史,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个地方——泰国的美斯乐镇,有“中国村”的美称。
一、位于泰国的“中国城”
在泰国北路清莱府美赛县,有一个叫美斯乐的小镇,是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与旅游胜地。
有人叫这个地方为泰国的“云南村”,也有人叫它做“春城”、“中国村”等,从这一个个称呼都可以看出该地方与中国的渊源很深。
该地的学校上学讲课使用的是普通话,居民之间的交谈也会用到普通话,小镇上的人更加热衷于过传统的中国节日,与泰国别的地方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留下来?原来美斯乐这个小镇,就是当年逃亡到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最终的归宿。那为什么他们会逃到这个地方?
让我们继续翻开历史的下一页,回到当时。
二、自求多福的孤军
1945年抗日战争,我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惜好景不长,蒋介石随后挑起了内战。
国民党军队自以为拥有绝对的优势,却没想到在短短几年时间,败给了人民解放军,最后落得逃亡的下场。
蒋介石带着残余部队逃往了台湾,但并不是所有国民党军都顺利到达,有的残军在大陆当起了土匪,而有些则逃到了金三角地区。
而逃到金三角地区的就是国民党第8军237师709团少将团长李国辉。在1950年2月云南解放的时候,带着残余1000人部队逃到了缅甸。
他们希望一路逃亡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等待时机反攻。这支残兵在热带雨林中穿梭,不断挥舞着大砍刀,在厚墙一样的藤蔓中劈出一条小径。
可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遇到的困难自然不会这么简单。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被致命的毒虫,毒蛇攻击,生病的人数与日俱增。
由于在雨林区没有村寨,所以粮食得不到补给,很快饥饿笼罩着这支残军。
李国辉下令宰杀牲口,扔掉重装,派人打猎,希望可以缓解饥荒,可惜成效不大,生存下去成了支撑着这支残军的唯一信念。
直到第十二天,他们终于遇到了一个石寨。石寨中的土人当然不欢迎外来人,不断吹响号角,向这支残军宣战。
而李国辉部队,一支濒临死亡的队伍,急需补给,自然不会被土人吓到。
据说本来他们只想抢夺石寨的食物,并不想伤害土人,可惜土人奋起抵抗,为了生存,只好打倒他们。
这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战争,枪械很快征服了土人,残军占领了石寨,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与粮食补给,李国辉队伍继续出发。终于经历了半个月时间,这支队伍走出了热带雨林,还和另一股残军势力,谭忠,及他的278团600多人会合。
同时,与他们部队会合的还有流亡在外的第6军93师200余人。队伍瞬间扩充到1500多人。
谭忠请求李国辉指挥队伍,考虑到附近有村落有粮食,李国辉下令驻扎此地,整编军队,想办法联系台湾部队。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台旧的电报机,可惜是坏的,但经过维修,还能使用。李国辉喜出望外,立即向台湾总部发起求助。
可惜事与愿违,台湾那边只传来了几个字:李国辉,你自谋出路。台湾方面的意思很明显,我们自己也自身难保,你自己处理吧,没有钱没有武器援助。
他们彻底成为了一支孤军。
三、以少胜多的部队
既然台湾总部不理会自己,唯有在这片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冷静下来的李国辉,开始计划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势力。
他们打着“中华民国复兴部队总指挥部”的名称,吸纳了不少从云南逃过来的散兵土匪,很快队伍由1500人扩充到3000人。
李国辉给部队下达三个命令,第一是开荒种地,以解决粮食的问题。第二是训练新兵,巩固自己的武装势力。
第三是充当起保镖的工作,专门保护毒贩的货物,运向附近的国家,解决经济的问题。
除了这些决策,李国辉还鼓励自己没有家室的士兵与当地人联姻,他深知,部队要在这个地方做大做强,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
只要大家互相通婚,慢慢地就会变成自己人。
其实“中华民国复兴”只是一个幌子,李国辉根本志不在此,他只想他的部队能在本地生存下去。
但出师必须有名,这个旗号只是打给缅甸政府看,让他们心安。可是一支异国的部队,在自己的边境地方驻扎,而且越做越强,你叫缅甸政府怎么能安心呢?
此时地缅甸国内也不太平,缅甸政府一直留意着李国辉部队的动静。
加上当时世界各地掀起独立运动高潮,缅甸政府怕李国辉部队慢慢会搞起独立来,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出兵围剿他们。
很快缅甸政府军就向李国辉部队包围过来,还切断了他们退去泰国的道路。李国辉大惊失色。
他其实只想在当地生存下去,并不想掀起什么战争,于是他想与缅甸政府军进行谈判。可是缅甸政府军人数压了李国辉部队一头,想着拿下他们十拿九稳,怎么会同意谈判。
被缅甸政府拒绝后,摆在李国辉前面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跟政府军开战。既然别人不给自己生路,唯有靠自己争取。
虽然人数上李国辉部队确实不如缅甸政府军,但是论作战经验也不输给政府军。当人被逼到绝路的时候,发挥出来的潜力的确无限大。
面对缅甸政府军的围剿,李国辉部队丝毫不落下风,他们在丛林中与政府军周旋,通过丛林复杂的环境,时不时偷袭政府军。
面对生存问题,李国辉与其部队选择放手一搏,靠着这份气势,他们以少胜多,击败了缅甸政府军,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这次战役也令缅甸政府军损失了不少人力,最后终于同意和李国辉部队谈判,缅甸政府允许他们在这里栖息,李国辉部队靠自己打来了一块安乐的土地。
国民党残军打败缅甸政府军的消息很快传开,也很快传到了远在台湾的蒋介石耳边。
蒋介石以为生存不了的残余部队,居然在那里混得风生水起。他仿佛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支部队潜力无限,可以成为反攻大陆的第一枪。
于是他派遣了原来第八军军长李弥前往缅甸接管这支部队。李弥到达缅甸后,立即整编了李国辉部队,他自己为总指挥。
而且此时蒋介石已和美国建立了联系,让美军派遣军事顾问到李弥部队,而且每个月还给他们金钱与物资的资助。
有了钱,有了人,有了武器,这支部队在这里站稳了阵脚,于是开始思考反攻大陆的事情。
四.成为金三角的土皇帝
由于以少胜多打败了缅甸政府军,李弥觉得这支部队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反攻大陆。
可惜事与愿违,李弥率领这支部队踏入云南不久,就被人民解放军打了回去,反攻大陆成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空谈。
在经历过几次的败仗,李弥的心思慢慢不把重点放在反攻大陆上,他想一心一意地壮大自己的部队在金三角的势力。
但此时缅甸政府见李弥部队多次反攻失败,于是要求他们离开缅甸回台湾,而且向联合国多次提出抗议。
缅甸政府上书到联合国,美国政府不得不切断了对李弥军队的资助,同时联合国也要求驻扎在缅甸的李弥部队撤回台湾,但是蒋介石不断拖延。
直到1962年,才撤走了大概两万余人。在此期间,李弥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同时也想敛财,开始将精力放在毒品上。金三角什么最赚钱?
当然是毒品。除了凭着人员与武器上的优势,为金三角毒贩充当保镖运货之外,李弥还想做得更大。
他开始自己种植罂粟,自己出货,加上自己的武装部队在金三角一直所向披靡,所以他的部队运货从来没有失手。
慢慢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到货运的一条龙服务,贸易生意越做越大。
尽管慢慢撤走了很多国民党残军,但是很多人其实已经在这落地生根,不愿离开。而且眼看毒品生意这么好做,怎么会甘心回到台湾呢?
于是部分残军在一些将领的带领下,开始分散到各地,有的到了泰国,有的到了老挝,依靠自己的武装发展毒品生意,占地为王。
金三角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年代,毒品的年产量越来越多,销售的地区也越来越广。
此举也令周边各国愤怒,不断发起围剿,同时泰国、缅甸、老挝向联合国施压,要求这些残军撤出金三角。
五.最后的落幕
李弥当然不想自己一手打回来的江山就此掉了,所以他不愿意撤离。不仅是他,连他手下很多将领都不愿意撤离。
蒋介石对李弥的做法很生气,于是将他撤职,派了柳元麟担任残军的总指挥。
1960年,缅甸总理吴奈温访问中国,与中国签订了友好的协定,请求中国出兵盘踞在金三角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同年11月份,人民解放军进入缅甸国境,开展了对国民党残兵的军事行动。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猛烈攻势,国民党残军节节败退,而缅甸也趁机会收复了被国民党残军霸占的一大片国土。
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军退到了老挝。1961年,缅甸、泰国、老挝三国再次向联合国施压,要求台湾撤走国民党残军。
这次连老大哥美国也发声,批评了台湾,看来是不走不行了。
于是蒋介石下令所有残军撤回台湾,不要再给自己丢脸了。柳元麟下令所有人撤退,但手下的人根本不想走,响应者寥寥无几。
连一些将领都不愿离开,更不用说是普通士兵,很多人都在这里成家,柳元麟只好带走部分军官撤离金三角。最终国民党将领李文焕、段希文带着手下留在此地,没有撤离。
台湾当局对二人的做法十分生气,于是发表声明,称留在金三角的国民党军已全部撤离,取消了原来军队的部队番号。
段文希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了泰国北部边境的一个小村子,并将此地改名为美斯乐,这就是美斯乐小镇的开端。
从1966年起,台湾当局不断派人与段文希等人谈判,希望他们能撤回台湾。蒋介石也接见他们,并同意恢复对他们的补给,可惜一直没有兑现承诺。
后来又经过了几次的谈判,双方一直没有谈妥,最重要的是,蒋介石所说的恢复补给一直没兑现。
于是段文希、李文焕为首的残余国民党势力宣布与台湾断绝关系,向泰国政府投降。
泰国政府为他们配给了土地,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后来泰国政府为了对付反政府武装势力,在这批国民党残军中抽调了一些人去镇压,段文希为总指挥。
他们成功地打击了反政府的武装分子,为泰国政府立下了大功。泰国政府很是感激,不仅颁发了勋章,也给他们泰国的公民证,从此不再是无国之人。
随着历史的巨轮不停运转,慢慢发展下来,后代也有几万人了,成为今天的美斯乐小镇。
随着历史过去,现在只剩下一班朴素的小镇居民,他们诚诚恳恳地经营着茶叶生意,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