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在华夏历史上堪称人才辈出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才俊,成为了华夏历史上人才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孙、曹、刘等英勇豪杰并立,更有诸如卧龙、凤雏、冢虎、鬼才等谋士,以及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等悍将,同时也孕育出许多神童。这些神童中,有一位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姓名,但他来自一个家族,自古以来就以神童著称。因为他的父亲本身也是一个神童,是孔融的儿子。
众所周知,孔融是孔子后人,虽未达到孔子那般圣贤的地步,却也是名垂千古的名士。他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比如四岁让梨的故事,以及十岁便能凭借辩论口才赢得人群赞叹的神话。据记载,孔融的儿子在十岁时曾前往拜访名士李膺。李家门房不接待他,于是他自称与李膺有着渊源,辩称自家祖上孔子曾向李家祖上老子请教问题,从而称彼此为世交。这番言辞和他的才华令李膺深感折服。而在场的陈韪则戏谑道:“小时聪颖未必意味着长大智慧。”于是孔融以一句“您小时候肯定也聪明过吧?”化解了尴尬,引得全场哄笑,也因此得到了“神童”的美誉。
而孔融的儿子,又是如何获得神童之名的呢?这需要从孔融晚年的故事说起。孔融始终是忠于汉室的义士,虽然曾为曹操效力,但不忍见曹家篡汉,因而开始反感曹操。他不断上书抨击曹操的恶行,与许多名士交往,座无虚席。舆论之势巨大,曹操开始对孔融忌惮,并诬陷他“招合徒众”、“欲图不轨”,下令诛杀孔融,连同其三族。孔融尽管在临终之际称“父之罪不至于子”,但面对儿子,仍表现出父爱。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分别年仅九岁和八岁。执行死刑的使者来临时,两个孩子仍天真地嬉戏玩耍。孔融对使者说:“我的死无所谓,但这两个孩子能保全吗?”其中一个儿子走上前,以鸟巢掉落地面是否还能完好无损的比喻道:“父亲,就像那落地的鸟巢,能够保全完好的卵吗?”这段话被概括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意为整体遭殃,个体也难幸免。这句话至今仍在使用,表达着对即将发生的不幸事件要有从容面对的态度。
这些历史资料均源自《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世说新语》等书,以及《资治通鉴》等史料。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三国时期虽然涌现出众多才俊,但也见证了神童如何在其父的阴影下展现出不同的智慧与魅力,成为历史留存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