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搞定的匈奴,为何赵充国默默就搞定了?
创始人
2025-07-17 11:03:35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卫青、霍去病

是汉武帝时期叱咤风云的著名统帅、军事家。

他们都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犁庭扫穴,深入大漠,重创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为西汉北方边疆地区的安定做出很大贡献。然而,

北方匈奴势力虽然遭受重创,却还没有彻底被消灭。

卫青、霍去病虽然一辈子都在打击匈奴,但却未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在匈奴的势力遭受打击后,只要能稍稍恢复一点,就仍然能骚扰汉朝的边境。

因此,在汉武帝之后,

匈奴依然是西汉政权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直到汉朝的另一名将的出现,才最终搞定了骚扰秦汉数百年的匈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名将叫

赵充国

,出生在甘肃天水一带,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自幼喜读兵书,为人有胆有识,富有谋略。下面我们就谈谈赵充国那个时代所发生的的事。

一、汉武帝后期的情况

我们先从汉武帝后期谈起。汉武帝曾经三次发动大规模北伐,大大打击了匈奴的势力。可是在随后的十几年,匈奴一直在休养生息,

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又再次变得强大了起来,重新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

而汉朝这边的形势却变得非常的严峻。汉武帝几十年来不仅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又对南部、东部和西部进行了绵延不断的征战,虽然使得西汉的版图空前扩大,但是

沉重的兵役也造成了经济凋敝,民众四处流亡的局面。

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地破坏,粮食减产,国库空虚,农民食不果腹,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据估算,

汉朝这个时期的流民已达数百万之多

。大量的流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治安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强盗多如牛毛,朝廷虽派军镇压,却难以全部剿灭。而这时的汉武帝刘彻,却变得十分昏聩。

他任用酷吏,原本指望能镇压各处发生的民变,可是却让地方官感到害怕而隐瞒不报,造成国内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他与太子刘据的关系日益激化,最终导致

了“巫蛊之祸”

,太子被杀。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的年代,这样无疑给汉朝带来了分裂和动乱的隐患。

但汉武帝毕竟是一代雄主,在他晚年终于能认识到自己为政的很多错误,于是也

开始纠正苛政,停止发动战争,减少赋税,发展农业,不仅为西汉的中兴夯实了基础

,也为今后进一步打击匈奴积累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二、匈奴的强大与衰落

如前所述,

在汉武帝统治后期,匈奴再次强大了前来,又开始威胁汉朝的疆域

。可是好景不长,匈奴的衰落也随之而来。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公元前103年,

汉朝将领赵破奴率军与匈奴作战,被匈奴左贤王的大军包围

。在经过惨烈的战争后,汉军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投降。

四年以后,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出征匈奴,先胜后败,损失惨重,差点又一次全军覆没

。公元前97年,大将李广利率领十几万大军与匈奴鏖战,战局仍然不利。公元前90年,同样是大将李广利,在与匈奴遭遇时损失数万士兵,最终战败投降。

由于数次征伐匈奴不利,空耗国力,

汉武帝不得不采取守势,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攻击

。于此同时,一代雄主渐渐落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匈奴的这次强大却未能持续很久。在战争、自然灾害轮流肆虐下,匈奴人口和领土日益减少,处境也越来越难。这时,匈奴内部各派势力的矛盾也开始激化,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匈奴的实力又逐渐衰落了下来。

在汉昭帝时期,匈奴与汉朝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标志性事件就是汉使苏武被匈奴释放

。其实真实的原因汉朝再次变得强大了。

匈奴见汉朝不好对付,就转去进攻实力相对较弱的乌孙

,没想到遭到了更大惨败。从此,匈奴军事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西汉的昭宣中兴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

其儿子刘弗陵、孙子刘洵先后继位,分别被称为汉昭帝、汉宣帝

。这两位皇帝都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汉宣帝刘洵,很有治国才能。

西汉在他们的统治下,走向极为强盛的中兴时期。

昭、宣二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于民修养;废除了不少武帝时期过于严苛的法律;整顿吏治,注意选用德才兼备的官员;大力惩治腐败,抑制土地高度集中。

这些措施不仅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在外交方面,为了对付匈奴,昭、宣二帝都极为重视西域,尤其重视与乌孙国的关系。

乌孙在当时的西域各国中,实力最强,是唯一能与匈奴抗衡的国家

,而且乌孙也一直心向汉朝。公元前73年,匈奴进攻乌孙,

汉朝应乌孙王翁归靡的请求出兵增援

,两军合兵一处,大败匈奴。

彼时,汉朝强,匈奴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匈奴长期为患边境,汉朝再派大军彻底击败匈奴已是箭在弦上。兵力是足够的,就看选将是哪位了。

就在这时,汉昭帝注意到正在军中崭露头角的赵充国了。

四、赵充国的高明计策

在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就曾参与对匈奴作战。在战争中,他表现英勇、沉稳。在被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凭着机智勇敢,成功突围,使得李广利逃过一劫。

汉武帝得知赵充国的战绩后,不仅感叹万分,还升迁他为中郎。

汉昭帝年间,

赵充国先是平定了西部的民族叛乱,后又再次击败匈奴,并俘获了匈奴的部落首领

。长年累月的军事生涯,不仅使赵充国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更是锻炼并提升了他的战略眼光,为今后彻底击败匈奴奠定了基础。

一次,匈奴发兵攻打乌桓,当时汉朝的决策者霍光想乘这机会出击匈奴,但是还有些犹豫,于是就想问问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认为,现在不应该去攻打匈奴,就让匈奴去打乌桓,这对于汉朝其实是件好事。

如果这时去打匈奴,反而容易惹祸上身。

另一位将领范明友则认为这时候才是攻打匈奴的好时机。结果汉朝政府任命范明友为大将,率领汉军进击匈奴,

匈奴知道消息后很快就停止作战,准备进行反击。

范明友闻讯也不敢继续出击,转去攻打乌桓。

虽然这场战役汉朝最后获得小胜,但却同时得罪了匈奴和乌桓两大劲敌。

公元前72年,乌孙再次遭到匈奴的攻击。

当时的汉宣帝组织了五路大军,共十几万人数,与乌孙组成联军,一齐进攻宿敌匈奴。

赵充国是这五路大军之一的统帅,率数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原本计划与乌孙合兵于现今的新疆巴里坤附近,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令人没想到的是,

匈奴听说汉朝的军兵来了,竟然选择了逃跑。整场战争仅有一次遭遇战,被斩杀的匈奴军兵也只有三百多人

赵充国见敌人已经逃远,也就选择了撤兵。

动用如此多的军力,收获却如此小,这样的战绩自然令汉宣帝十分不满。

但是赵充国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匈奴虽然远逃,但是逃的方向却是更北方。大漠以北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冬季连牧草都很少,根本不适合游牧民族生存,跑到那里是自寻死路,没必要再劳师远征。

况且,最北方有丁零,东边有东胡,西边有乌孙,

匈奴自己钻进一个大口袋里,结果一定会很惨。

果然,后来匈奴为报复乌孙而出兵,在路上遇到暴风雪,士兵损失了十分之九,从此元气大伤。

很快,丁零、乌孙、乌桓开始围攻匈奴,匈奴不敌,只得被迫西迁与西域接壤。再往后,

因为内乱,匈奴的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汉朝则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的实力大大减弱。

过了十来年,匈奴实力稍有恢复,又想侵扰汉朝的边境,汉宣帝仍然派遣赵充国率军扼守各个战略要地。这时的匈奴,已经完全没有与汉朝对抗的实力和勇气,在得到汉军已经做好了防御的消息后,单于只能领兵灰溜溜地撤走。

此后,

战争、灾害、内乱、分裂不断地消耗着匈奴的实力,使其再也无法对汉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了。

与卫青、霍去病不同,对于匈奴,

赵充国的策略更多的是借助外力来消耗他们,很少长驱直入地深入大漠去进攻匈奴

从结果来看,

卫青、霍去病虽然大败匈奴,但其实并未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而赵充国却能悄然地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当然可以归因于赵充国的战略眼光更加高明,他能过够看到更多不利于匈奴的各种因素,比如恶劣的自然环境,其他正在崛起的其他民族等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那时的匈奴还面临着分裂的局面。由于各个部落集团之间矛盾激化,导致内讧连连。各派实力人物都想争夺单于的地位,甚至发展到五单于争位的局势。

显然,

此时的匈奴已经衰落下去,而汉宣帝统治下的汉朝,实力却大大超过汉武帝时期

,处于极盛时期。有如此雄厚的国力做支撑,匈奴又怎敢随意进犯呢。

参考文献

邢晋源.汉武昭宣时期对匈奴政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2.

张大可.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赵充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5.

[1]路卫兵.匈奴消失之谜谁能解得开[J].中国地名,2014(5):2.

相关内容

墨加两国加强贸易合作应对美...
墨加两国深知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贸易合作以应对。双方意识到...
2025-07-17 12:39:08
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安保护义...
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安保护义务而遭受重罚。该公司在网络运营过程中,...
2025-07-17 12:38:55
央视关注福州:高温酷暑持续...
近期,央视将目光聚焦于福州。在这高温酷暑持续的时节,福州的亲海游却...
2025-07-17 12:37:37
原创 ...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辈出,却唯独项羽一人独占鳌头?在历史上,他是唯一...
2025-07-17 12:33:49
原创 ...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英帝国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大的...
2025-07-17 12:33:47
原创 ...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1398年6月24日,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就在那年的5月13日,一...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齐国做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国,其崛起之势如火箭,陨落之势也如流星。强...
2025-07-17 12:33:34
原创 ...
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像宫斗剧里演的那样吗?电影...
2025-07-17 12:33:26

热门资讯

原创 文... 1967年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直指主席不久前发表的一篇名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
原创 美... 近年来,虽然美国陆续出台“围堵”中国法案,但是,许多美国学者并没有因此松口气,相反,他们越发意识到美...
原创 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琉球的故事。期间,提到了另一个国家锡金。不得不说,锡金曾经是...
原创 盖... 谥号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制度,是一个人死后,其他人根据死者活着时的品行和功绩给予一个特殊的称呼。 谥...
原创 曹...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作为曹操的族亲手足,曹纯并没有...
赵国骑兵:可能是最被高估的先秦... 纵观整个先秦时代,频繁战乱催生出无数名将与军事家,也塑造出一批顶级劲旅形象。譬如开创职业兵先河的魏武...
原创 明... 明朝通史:徐光启改造火器,其实是被逼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利玛窦北上传教、汤若望、徐光启修订《崇祯历书...
原创 林...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应个景,写一点关于五四运动的文字。最先想到要写的,就是林长民。 对民国历史不太...
原创 同... 崇祯帝朱由检和宣统帝溥仪分别是明、清两朝的末代皇帝,但崇祯帝吊死煤山后,被清廷葬于思陵,即明十三陵中...
原创 宋...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在古代,人们也注重礼仪,甚至将礼仪的规范化,融入了法律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