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全盘苏化”到学习欧美,我们付出了哪些代价?网友:太惨重了
创始人
2025-07-16 19:32:38
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罕见的稳定高增长时期,如果单看增速与增量,过去的四十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先例,就算放眼世界,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拿过去四十年的“成功经验”去应对未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些“经验”本身就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这个店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实际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验无法适用于六七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经验也无法跟上改开后的节奏。

在这片土地上,变,是常态。

新中国在“变”中前行的本质原因,是我们既追求“独立”又避免不了“依附”。工业革命以来我们落后于世界太多,在工业上的差距、大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赶得上的地步。所以,我们才选择了一条“学苏联-摆脱苏联影响-学欧美-摆脱欧美影响”的曲折道路。

在50年代,我们通过抗美援朝赢得了苏联全套重工业体系援助,又在六十年代下定决心摆脱依附,用了二十年时间艰难消化了苏联工业成果;然后又通过改革开放获取了欧美在质量上较为均衡、在数量上更为庞大的工业体系,这才取得了人类史上最为亮眼的经济奇迹。

没有哪一种捷径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走得捷径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虽然西方现代文明沾满血腥,但咱们也无可否认:他们确实拥有很多硬核干货。所以,他们凭什么把辛苦积累几百年的文明成果无条件地教给我们呢?

借力发展,必有代价;只想享受发展成果,而对“代价”视而不见,这种心态是危险的;因为只有对代价有心理准备,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新一轮的历史转折,突破瓶颈向前冲。

先回顾一下,当年我们是如何战胜“全盘苏化”后的危机的?

在五十年代全盘苏化时期,我们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获得了西方两百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举个例子:咱们在195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款国产战斗机歼5,技术水平与美国当时最成熟的喷气式战机F86差不多,而仅仅在几年前,我们连铁钉都需要进口。

从学习苏联到摆脱苏联,情况并没有那么复杂:从时间上来看,全盘苏化时期满打满算也不到十年;从工业门类上来看,苏联工业援助主要是军工、重工,范围较窄;从意识形态上来看,两国本来就处于一个阵营,有相互支持的合理性,国际舆论也顺风顺水。

当时对于“全盘苏化”的代价,很多人也是看得到的:首先,我们在朝鲜战场付出了巨大伤亡,结结实实替苏联人挡了一刀,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苏联的156个项目的援助才真正落地,可以说,这些工业支持是志愿军拿命换来的;其次,苏联给我们的援助都是有偿的,总共加在一起接近66亿卢布,五十年代后期中苏闹掰,我们用大量农产品、原材料清偿了这比债务。

对于这比账,毛主席和周总理心中一直有数,一个大国想谋求独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五十年代末,新中国下定决心摆脱苏联,很快就遭遇了各种困难。

为了让重工业生产线能维持下去,我们开展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组织农村力量消耗了不少重工业产品库存,但却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活;为了偿还债务,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在最艰难的那三年,赫鲁晓夫试探性提供了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的援助,被周总理拒绝了。

有些人会提出质疑:难道非得摆脱苏联,跟着老大哥混不好吗?

这种想法实数一厢情愿。无可否认,列宁时代的苏联确实有着崇高的理想,甚至一度想把沙俄时代侵占清朝的领土全部归还,但是当苏联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之后,这个国家就变得“现实”了。

二战后,苏联一直在搞高精尖,经济体系严重失衡,轻工业和消费市场一直很疲弱,难道苏联人自己不知道?

他们无非是想搞所谓“国际分工”,把赚钱的产业留给自己,把外围盟国当成原材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绑架一帮小弟给自己打工。当时所谓的“华沙经济协同体”内部分工是这样的:蒙古产肉奶,东德产轻工业品和部分不重要的重工业品,东欧国家是轻工业基地,中亚国家是棉花基地……而苏联,则负责最核心的军重工、能源与文化服务产业。

如果中国也被纳入这个体系,我们会“分”到什么样的角色呢?最大的可能性,是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基地;然后,我们还得长期替苏联站岗,承担来自太平洋方向的一大半军事威胁。

这,哪有什么“伟大前途”可言?

如果当时我们选择跟着老大哥一条道走到黑,六七十年代一定会过得非常舒服,可是然后呢?隔壁朝鲜一直坚持全盘苏化不动摇,从1949年到1975年工业产值暴涨46.7倍,碾压韩国、看齐日本,但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历史告诉我们:对待老牌列强,别管他嘴里喊着什么主义,咱们都得留点心眼。取长补短、借力发展是可以的,把“一边倒”当成理所当然,幻想靠抱大腿来实现“伟大复兴”,这条路是一定走不通的。

所以,整个六七十年代,我们都在各个方面极力摆脱苏联影响。人事上,一些在全盘苏化时代呼风唤雨的人物被边缘化了;经济上,为了避免东北和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成果被摧毁,我们启动了大小三线建设,在内地深山老林里把苏联援建的生产线复制了一份;军事上,我们集中力量搞出了核武器,面对美苏威胁终于有了自保的手段……

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新中国才终于在保持独立的情况下、消化了全盘苏化时期的工业化成果。

聊完了苏联,再聊聊欧美。

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我们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成长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很多人沾沾自喜,殊不知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老白俞个人认为,学习欧美的代价,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1,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性嵌入了西方“产业食物链”的中下层,产业升级遭到发达国家联合压制。

先进国家“教导”落后国家,可不是为了“普及文明果实”,而是为了转移落后产能。这些产能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利润很低、工人非常辛苦,例如基础化工、低端纺织、电子产品组装等。所以,中国要做世界工厂,发达国家喜闻乐见,但我们如果想再进一步,那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咱们的产业升级一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人以为咱们埋头研发技术,很多问题就能解决,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想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科技有多么领先、他们靠科技站到食物链顶端了吗?如果这条路走得通,德国就不用鱼死网破去发动战争了。

现在美国处于食物链顶端,然后是西欧和日韩,再然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亲美国家,他们按比例拿走了产业链利润的绝大部分,以维持自己的“发达”。

中国想要产业升级,想要谋求更高的利润、更好的福利,得罪的不止是美国,而是全部发达国家,会遭到整个国际经济体系的联合压制。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食物链顶端的位置就那么多,他们不下来,你是没法上去的。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成功站到了产业食物链的顶端,那谁来当底座?现在整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加在一起还没咱们多,就是人家愿意给咱们当底座,也是不够用的。

所以,我们想在既有的国际经济体系里完成逆袭,在理论上都是不太可能的。唯有打破它,然后重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定不能是金字塔式的结构。

第2,劳动者享受到的发展红利相对较少,资本玩家无功受禄,在财富分配中占去了过多的比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配问题。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财富的分配一直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谁的贡献大、谁就多分点,在此基础上兼顾公平,只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比如欧洲现代文明是海洋冒险家们满世界抢劫拼出来的,后来这帮人逐渐发展为新兴资产阶级,又和封建贵族进行了血腥斗争,虽然手段咱们不敢恭维、但这些人确实是西方文明的顶梁柱,所以,在西方国家资本至上、资本家地位极高,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在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也为国家发展拼尽了全力,但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后来还进化成了官僚资本、差一点把民国带到了坑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农民和爱国知识分子联合起来、一次又一次力挽狂澜。

建国后,毛主席一直把农民利益挂嘴边,很多人不知道,“共同富裕”这个词,就是毛主席在1955年最早提出来的。因为那一代人最清楚,农民不仅救了中国、而且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无论从贡献还是从规模来看,都应该受到尊重。

改开后咱们学习西方,分配方式也难免受到他们影响,资本玩家们获得了最多的蛋糕,这叫无功受禄,这是不合理、也不可能持久的。

资本玩家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中退潮,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靠劳动人民拼出来的,独立自主也主要是靠一整代劳动人民无私奉献干出来的,资本玩家极少参与财富创造与主权营造,也就不可能在经济领域掌握真正的话语权。

如何在无功受禄的“先富”和无私奉献的“后富”之间、完成财富的再分配,这是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

中国劳动者非常勤劳,现在咱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是世界领先,创造了非常多的财富增量,之所以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分配出了问题。

“多劳多得、尊重劳动”,在咱们这块土地上,这是比天都大的真理。

第3,农耕文明遭遇海洋文明降维打击,辛苦劳动创造的财富不断流失。

世界文明是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把一种模式强加于全世界,这是一种妄想。

当年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屠杀了几千万人口,为的是把武力攻占的领土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在他们的意识里,游牧、住蒙古包、喝马奶就是最好的生活。

蒙古人对欧亚大陆短暂的军事征服,已经证明文明并不具有普适性,一种文明形态在某些地区行得通,换个地方就不太好使了。

西方文明自称传承于希腊罗马,而希腊罗马是典型的海洋文明,罗马帝国的版图围绕地中海向外扩散,一旦延伸到内陆就陷入分裂,虽然他们对此给出了很多解释,但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希腊罗马的历史就是一帮海盗沿海抢劫的历史,失去了海洋,他们就不再拥有优势。

海洋文明天然的掠夺性,造成了欧洲大陆长达一千多年的贫穷和动乱,直到他们更新了航海技术、开启所谓“大航海时代”掠夺全世界,这个局面才得到了改变。

海洋文明的弊病在于:海盗极少从事生产,也没有创造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们却要占有大部分资源,享受最好的福利。

当年罗马帝国怎么灭亡的?帝国晚期,市民假期长达175天,就连海洋文明的基本生存技能——打仗,他们都不愿意干了,把军队外包给了“北方蛮族”,后果可想而知。

同时,海洋文明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科技文化发展较快。这与制度、人种无关,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闲暇时间太多了、生活压力太小了,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造。

希腊时期的雅典,为什么科技文化如此繁荣?因为雅典“公民”全是奴隶主,大多数人都好吃懒做,但总有一些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触摸“星空”,科学文化能不繁荣吗?

海盗强悍的武力、海路抢了就跑的灵活性、以及在科技文化上的先天优势,加在一起,形成了今天海洋文明大国统治世界的根基。

在“掠夺资源”这件事情上,海洋文明也有一个短板,那就是无法深入内陆。所以,海盗国家就会用手里的种种优势,鼓动全世界资源向沿海汇聚。

这样的结果就是:全世界沿海地区都快速发展并融入了全球性的海洋文明,这些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各种“中心城市”,很多都成了海盗国家收割世界的据点。

中国虽然是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但是自近代以来咱们的海权就非常受限,海军也是近十来年才渐渐有了点起色。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很难想象,就在三四十年前,咱们的海军舰艇质量还比不上越南,1974年西沙海战甚至出现过近身肉搏扔手榴弹这样的悲壮场面。

咱们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大国,主张勤劳致富,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消耗的资源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从不出去抢别人。

在晚清之前,这种局面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咱们长期是世界第一强国,游牧民族虽然眼馋,但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

可是现在不同了,世界规则是由海洋文明大国制定的,咱们的劳动果实以各种方式集中起来、然后不断流失。本来中国就是地少人多,养活自己都不容易了,哪里还养得起国外那些好吃懒做的海盗老爷们呢?

第4,传统价值观遭到冲击,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考验。

上面说了,农耕文明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而海洋文明需要不断对外掠夺才能续命,而近代以来农耕文明又被海洋文明压制,这造成了全世界主流价值观严重畸形:热爱和平的不如热衷打仗的,勤恳耕耘的不如投机倒把的。

最初的海盗长期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风险极高,而且由于总是抢劫邻居,容易招致报复,所以海洋文明孕育出了一些特殊的文化,比如:

追求刺激,因为海上抢劫本身就很刺激;

追求及时行乐,因为保不准下一次出海就挂掉了;

追求利益最大化,逮住一只羊就往死里薅,因为以后不一定有这机会;

笃信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因为抢劫这件事本来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大家可以自行对照下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种种表现,看是不是符合这些特征。大文豪雨果曾愤怒地写道:“在历史面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描述是多么的精准。

这种文化按理说不应该流行、因为不可持续,但海洋文明霸主美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海盗文化也就成为主流中的主流,和消费主义掺和在一起,经过好莱坞和网络媒体的大肆吹捧,让全世界年轻人趋之若鹜。

相对而言,中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实践中探索出的文化心态,才是更成熟、更稳定的、更合理的。比如:

重视劳动,因为不种地就没有吃的;

热爱和平,因为打仗会耽误生产,不生产就会挨饿;

精忠报国,因为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劳动成果就会被游牧民族抢走;

勤俭节约,因为种地不可能一夜暴富,想过好日子就得慢慢经营……

如果单纯做比较,很多人都会觉得还是咱们的文化更稳妥一些;但如果你要他做出选择,他还是会选择做强盗,因为大环境如此。

当羊群里掺进了一批狼,这非常要命。我有时候在想,以中国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咱们老百姓过上现在这种层次的生活应该是很轻松的,为什么会卷成那样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文化上出了问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自力更生,缺少外部资源的注入,这片土地上的资源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只要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就会挫伤一群人的劳动积极性;多一个吃里扒外的叛徒,就会让整村人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多一个企业家盲目追求一夜暴富,整个行业都会卷得无法呼吸……

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周围很多企业的发展模式,压根就没法持续,如果继续提倡、鼓吹、容忍这种劣质“海盗文化”,那最终吃亏的还是广大劳动人民。

当一个人选择了做海盗,他最终的归宿就是去找那个“海盗窝”。容许这种文化大行其道,其实就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放血。

以上四点,未尽全貌,但也足够看出代价之大。和六七十年代相比,当下的优势在于:中国已经拥有了完备的基础工业结构,在高新技术领域虽然有差距、但起码该有的都有了,靠自己不断迭代也能慢慢实现赶超。

这意味着:哪怕世界环境出现巨大变化,我们至少能做到自给自足,没什么好担心的。

相关内容

“首发”“首秀”“首展”落...
贝特瑞发布行业首款硅负极专用石墨材料、朗新科技集团发布AI能源大模...
2025-07-17 00:39:49
两大板块短期销售承压,新疫...
7月14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泰生物”)发布公...
2025-07-17 00:38:57
机构席位卖出469.57万...
每经讯,2025年7月1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方盛股份(832662...
2025-07-17 00:38:35
原创 ...
7月12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荒漠见证了中国核工业史上最硬核的时刻...
2025-07-17 00:37:48
聚焦主业 紫江企业筹划转让...
7月15日晚,紫江企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
2025-07-17 00:37:48
供应链里看共赢丨从滚烫炉火...
链博会的“链”,是全球伙伴手拉手的纽带。这条看不见的“链”,一头扎...
2025-07-17 00:37:14
原创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经历过一个 经济过热 的时期,彼时豪横...
2025-07-17 00:33:55
原创 ...
文|嘉生 编辑| 木易历史 ?——【·前言·】——? 缅甸殖民时期...
2025-07-17 00:33:50
原创 ...
引言 衣冠南渡的历史背景包括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025-07-17 00:33:46

热门资讯

原创 血... 长枪耸峙,筑起冰冷丛林,重重盾墙横亘如山,遮天蔽日的箭雨,从泛黄的穹顶倾斜而下。 黄沙漫卷、西风咆哮...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画家潘天... 1971年9月5日,著名国画家、教育家潘天寿逝世。潘天寿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
原创 宋...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距今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唐朝下启元朝的朝代,宋朝共有18位...
原创 再... 公元605年,杨广下诏改元大业,隋朝进入了隋炀帝时期。在接下来的十四年中,他用跑步的时间完成了建东都...
原创 周... 周浦百年百照百图(七) 1959-1966 黑字内容为镇志记录 1959年 6月 横沔区域划出,建立...
原创 封... 在封神中,商纣阵营先后共出现过二十一位(组)守关总兵,在这其中,又有九位(组)守关总兵身负异术神通,...
原创 曹... 曹操取汉中时,曹操四将张郃、夏侯渊、徐晃、和许褚车轮大战庞德,诸将在曹操面前都夸庞德好武艺,而关羽在...
原创 授... 新中国建立之后不久,就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大授衔活动,对在革命历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革命将领作出表彰...
原创 阿... 大家都知道埃及是文明古国,意味着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那时候的记录都刻在石壁上或者肃立雕像,但一旦有战...
原创 西... #头条创作挑战赛# 西汉王朝由盛转衰非常突然,从昭宣中兴到王莽篡位,不过短短40年时间,强大的西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