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15日,由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师生组成的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专题示范队,赴福建武夷山、河南安阳、陕西延安、陕西西安等地追寻领袖足迹,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体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寻脉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
走进武夷精舍,感悟朱子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融通之处;漫步殷墟遗址,叩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徜徉华夏宝库,见证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承载载的悠久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与守望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师生们今昔对比,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刻体悟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队师生认真参观朱熹园
实践队师生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体悟革命文化,共筑精神丰碑
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实践队前往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等革命旧址,重温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艰辛,感受中国由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与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在现场教学中感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深刻领悟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实践队师生在宝塔山认真聆听讲解
实践队师生参观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追寻红色印记,览阅今朝华章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实践队师生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步入了红旗渠、交大西迁博物馆,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与西迁精神。在青年洞前,大家被这个由300名优秀青年在最困难时期凿通的隧洞所震撼,切身体悟到“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的深刻内涵;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实践队回顾了120余年的历史足迹,体悟交大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更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们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燕子窠生态茶园,实践队一行跟随当地茶农感受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的三茶统筹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领悟,深化了对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的认识。
实践队师生沿着红旗渠前行
实践队师生于红旗渠青年洞合影
实践队师生深入了解燕子窠的种植模式
上好思政大课,共绘青春华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指示,切实有效地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此次实践活动特邀思政课教师加入实践团队,并实地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每一站行程结束后,实践队师生都会围绕这一站的实践经历进行交流探讨,围绕相关主题各抒己见,推动实践队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实践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黄美笛老师为实践队师生讲解“第二个结合”
晏振宇老师为实践队师生讲解延安精神
本次主题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专题示范实践队行走于广阔天地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感悟中华文化变迁,在学思践悟中追寻领袖足迹,在笃行实干中体悟伟大变革。实践队师生们表示,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心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武夷山研学之旅中,我们切实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子,我要在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历史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青春活力和创新基因。
——厦门大学 王蕾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在河南安阳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悟到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我们要践行“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挥青年力量,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厦门理工学院 吴哲雅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探访朱熹园和考亭书院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承担着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使命。作为青年,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福建中医药大学 张艺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陕西之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亲身体悟到文物的内在精神力量,在西迁博物馆,我感受到交大全体师生始终把家国未来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用爱国谱写西迁之歌的壮举。我们应当传承好西迁精神,把这些精神转化为理想信念,指引自身奋斗方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 陈源冲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来源 | 厅安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