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丰,何许人也?
秦丰,西汉末农民起义领袖。南郡邔县(今湖北省宜城县北)人。青年时期在长安读书,后回到南郡担任县吏。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天下大乱,秦丰在黎丘起兵造反。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秦丰自立为王,号称楚黎王。
不久,攻占了邔县、宜城、邓县等十二县,队伍发展到过万人。后来,又先后联合邓奉、延岑、田戎等人抗拒刘秀军队。建武五年(公元30年),兵败,被刘秀军押回京城斩首。
欧庙赵庄遗址发掘现场
秦丰占山为王的黎丘城,在何处?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沔水过襄阳、岘山、蔡洲、习家池之后,经过黎丘城等。沔水,即汉水,今称汉江,在襄阳段又称襄河。
《水经注?沔水中》载:
[注]沔水又东南流,迳黎丘故城西,其城下对缮州,秦丰居之,故更名秦洲。王莽之败也,秦丰阻兵于黎丘。黎丘城在观城西二里。建武三年,光武遣征南岑彭击丰;四年,朱祐自观城擒丰于黎丘是也。沔水又南与疏水合,水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邔县北界,东入沔水,谓之疏口也。……[经](沔水)又南,过邔县东北。[注]水之左有骑城,周回二里余,高一丈六尺,即骑亭也。县,故楚邑也,秦以为县,汉高帝十一年封黄极忠为侯国。县南有黄家墓,墓前有双石阙,雕制甚工,俗谓之黄公阙。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是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他记载的是当时的状况。
南北朝时,襄阳城以南的汉江较为平直南流(略偏东),当时的河道在今河道之西。根据《水经注》上述的记载推断,黎丘城在今襄阳县欧庙遗址处;秦洲(缮洲)在黎丘城之下(南),在今欧庙镇以南不远处;古邔县故城在其西面不远处的邹湾遗址处。
当时,黎丘城在汉江的东边,其西汉江东南流;黎丘城下对缮洲(蔡洲),邔县故城在汉江西南,即邹湾遗址所在为位置。文中提到的骑城,在邔县故城稍北处。
黎丘城,在邔县境。上述诸城中,邔县为楚邑,秦汉立为县,属南郡,魏晋宋齐梁并属襄阳郡。
《续汉书?郡国志》载:“侯国有黎丘城。”刘昭补注云:“朱祐禽秦丰苏岭山。”苏岭山,即鹿门山。
《后汉书》巻一七《岑彭传》载:“是时南方尤乱。南郡人秦丰据丘,自称楚黎王,略有十二县。”
《资治通鉴》载:东汉建武四年(28),“帝幸黎丘,……使朱祜等代岑彭围黎丘。”
黎丘城是秦丰割据政权的中心,可能就是秦丰所筑。
据上文所述,黎丘城在今欧庙遗址处。
【欧庙遗址】欧庙遗址坐落在欧庙镇东端,以前地势较高,是一台地,现已被削平。其范围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遗址东端有一条约3米深的沟渠,自断面处可见有厚约1-1.2米的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由水沟两侧采集的标本较为丰富,地表亦可见到残砖断瓦。遗物的年代,初步判断自东周至东汉,也有部分为六朝。
当地群传说此处以前有一古城,以土夯筑而成,平面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约2000米,四面各开一门。城所存在的年代,不详。
欧庙遗址发掘图
【链接】
黎丘城
—— 汉水戈矛黎丘城 秦岭雪
二千年如一条鸿沟/隔断我和你/但是/在我深入古籍的时候/你并不拒绝我的目光/想象 /还有那一滴滴惊叹
黎丘城/穿着石头的服饰/俯瞰汉水/由北向南/不停地肆虐/改造一片土地/我就生活在这里
黎丘城城主秦丰是一个农民/他的士兵也是搬石头拿锄头的农民兄弟/为了一箪饭一壶浆/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举起了戟和戈矛/最终戟和戈矛流血而毁/黎丘城的石头散落在山梁上/我在汉水的护坡上见过这些石头
随之散落的或者消失的/故事/像地衣/有时候/如雨后/在山坡上生长/没人捡拾就会风干融进土里
欧庙是麦冬之乡(麦冬苗)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杨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