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大清历史的三个疑问
创始人
2025-07-16 03:32:16
0

疑问一

剃发令是汉人提议的?

当年清兵入关之后,下令汉人剃发梳辫子,违令不从的,杀,这个政策在当时叫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非常残酷。

强迫汉人剃发,显然是多尔衮

(大清帝国摄政王,顺治皇帝的叔叔)

做的最终决定,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初最积极建议、敦促多尔衮下令强迫汉人剃发的,不是满清的人,而是一个汉族的明朝降臣,这个人,名叫孙之獬。

孙之獬想象图

是的,历史的真相就是如此尴尬:叫嚣下令汉人剃发最积极的人,不是清兵,而是汉人,为了表忠心,二鬼子有时候比鬼子更凶,历史上向来如此,实在令人汗颜。

孙之獬,山东淄博人,曾经是明朝的高官,清兵入关之后,他把自己和儿子们的头发都剃了,梳了辫子,全家投靠清兵,当汉奸要有当汉奸的样子,这个孙之獬,真是做绝了。

当时,明朝活下来的老臣投靠满清的人数不少,但是,很少有主动剃发讨满清统治者欢心的,在这方面,孙之獬是最为积极的汉臣之一,以至于有很多汉人降臣都看不惯孙之獬,说虽然大家伙都是贰臣,但你这货对满清统治者,实在也跪舔得太过分了。

咱们汉人哪,自古有英雄好汉,自古也有汉奸小人,一样米养百样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自古如此,并不奇怪。

然而,孙之獬不但剃发积极,而且,他三番五次建议和敦促顺治皇帝和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要强令汉人剃发留辫子,为此,孙之獬反复劝说多尔衮,最后竟然说了这么一番话:

“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孙之獬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中文是这样的:

“(顺治)皇上您把天下打了下来,全国各地,风气焕然一新,唯独汉人不剃发、不梳辫子,还是留着以前明朝的发型,这根本就不是皇上您征服了中国,而是中国征服了皇上您哪!”

孙之獬这个话,言辞激烈,当时可把摄政王多尔衮刺激得不行,从心理上更加坚定了多尔衮下令汉人全体剃发的决心。

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1645年农历五月,当时,满清集团打死了李自成,基本上搞定了大顺军,而且,南明部队也降服了很大一部分,此时,多尔衮认为:孙之獬说得对,汉人必须剃发,时机已到,天下大局已定,汉人对满清统治者的威胁,已经没有多大了,于是,多尔衮在当年农历六月悍然下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规定:汉人必须剃发留辫子,违令者,杀无赦。

于是在神州大地,汉人被迫剃发,不从者,斩,中华四百州,顿时血雨腥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多少不愿剃发的汉人硬汉子,头颅滚滚,血流遍地。

然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646年,孙之獬因为给下属晋升官阶之时徇私枉法,被清廷革职,回到山东淄博老家,养老去了。

1647年,山东淄博的百姓起兵反清,淄博人都知道:这个孙之獬,当年就是他建议和敦促多尔衮下剃发令,就他叫得最凶,于是,起兵反清的淄博子弟,把孙之獬逮住,就地杀死泄愤,以谢天下,好个二鬼子孙之獬,最终落得个横尸街头的下场。

注:孙之獬的剃发建议有推波助澜之功,但根本仍在于满清。

疑问二

军机处是什么鬼?

清朝的“军机处”,到底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省略历史细节,快刀斩乱麻地解释一下。

故宫军机处旧址

当年,雍正皇帝收拾西北的“准噶尔汗国”,按照清朝的祖制,雍正皇帝制定发动战争的方案、准备粮草、部署军队等各项工作,需要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等机关,按部就班,一切都有既定程序,但是,雍正皇帝觉得不靠谱。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为何觉得不靠谱呢?

答案很复杂,但至少有以下这么几点:

第一点:

雍正继位,朝中有人是不服的,尤其是和雍正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兄弟们,当时在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等机关里面,有雍正的兄弟们的一些残余势力,雍正信不过。

第二点:

雍正想把征讨准噶尔汗国的军事工作,做到高度保密,希望出其不意,一举出兵,将准噶尔击败,但是如果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等机关公开讨论,旷日持久,则很难做到高度保密,万一泄漏军机,对打仗很不利。

第三点: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等机关,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离雍正皇帝的寝宫,太远了,所有文件,来来回回跑,很浪费时间,要知道,雍正是整个清朝最勤奋的皇帝,这种人是典型的急性子,办什么事,都要求高效。

准噶尔汗国曾经的疆域

于是呢,雍正皇帝从清朝各部门,选了自己的一些亲信,让他们直接进入紫禁城办公,直接在皇帝睡觉的地方的旁边,安了一个办公室,所有军国大事,皇帝和这个班子可以随时开会商讨,随时出台各种命令、政策。这个设立在雍正皇帝寝室附近的“贴身秘书处”,一开始叫做“军需处”,后来改名叫“军机处”。所谓“军机处”在历史上,就是这么来的。

简单总结一下:所谓军机处,是雍正皇帝实行高度集权的工具,是雍正皇帝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的集权手段,军机处加强了皇帝的专制,但同时也提高了中央班子的行政效率,也正因为军机处是皇帝的贴心班子,用起来可靠、方便,所以,雍正死后有很多任皇帝,也设置和重用军机处。

参考:《清史稿·职官志》载:“雍正十年,用兵西北,虑儤值者泄密,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疑问三

朝鲜曾经反清复明?

这段历史往事说起来,也是相当有趣:当年清兵入关之后,朝鲜国王曾经非常认真地做各种军事准备,他要“反清复明”。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个朝鲜国王,立志要“反清复明”。

这个朝鲜国王是谁呢?

他就是:朝鲜孝宗,李淏,朝鲜王国的第17代国王,生卒:1619-1659年。

韩剧中的朝鲜孝宗李淏

一个朝鲜国王,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反清复明”,这段奇葩的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大明亡国、清兵入关之后五年,李淏在朝鲜王国继位登基。

因为在此前,李淏的父亲

(朝鲜仁祖)

被强迫向满清皇太极下跪,且李淏作为朝鲜的人质,被清兵软禁在奉天

(沈阳)

一段时间,所以,李淏非常敌视大清。

韩剧中朝鲜仁祖被迫向满清皇太极下跪的情景

在李淏的心中,他一直认为:大明帝国对朝鲜恩重如山,而所谓的“大清”,不过是一个强盗集团,鸠占鹊巢而已,有朝一日,朝鲜一定要起兵,反清复明,帮助汉人恢复大明帝国的江山。

看,这个朝鲜国王李淏的志气,可真不小。

朝鲜史料《李朝实录》记录下了李淏对朝鲜臣子们说的这么一段话:

“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盖直抵关外,有不甚难者。虏不事武备,辽沈千里,了无操弓骑马者,似当如入无人之境矣。且以天意揣之,我国岁币,虏皆置之辽沈,天意似欲使还为我国用矣。且我国被掳人,不知其几万,亦岂无内应者耶?今日事,惟患其不为而已,不患其难成。”

翻译成现代中文,是这个意思:

“你们都劝我不要起兵反清,我当然不听,我在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所以,我打算练精兵十万,给官兵良好的待遇,使他们都成为敢死队,然后,我就等着清朝哪天内乱,然后我军出其不意,直接开抵山海关,原本效忠明朝的仁人志士,一定会有人响应!其实我军直接开抵山海关一点都不难,清兵在辽沈一带,武备松弛,我军开赴山海关,如入无人之境,且我朝鲜每年进贡给清朝的钱,清朝都分配到辽沈当局了,好像天意注定了这钱要给我用似的,而且当年清军从我朝鲜抓过去安置在辽沈大地的朝鲜人至少有好几万,我军一旦开到,他们也会响应,所以,我起兵反清复明这事,只怕我不做,不怕做不成!”

这个朝鲜国王李淏,还并不是口嗨而已,他是真有动作。为了反清复明,李淏在朝鲜扩军,练兵,增税,紧锣密鼓做准备,不但如此,在1650年,为了欺骗清朝,李淏还向清政府发了个报告,他说,最近日本人行为可疑,他们可能要攻击我们朝鲜,所以,我正在扩军练兵,防范日本

(史料原文:日本近以密书示通事,情形可畏,请筑城训练为守御计)

韩剧中朝鲜王朝军队的形象

然而,李淏弄巧成拙了。

原来,这大清统治者也不傻,你说日本人可能要来打朝鲜,大清可紧张了,于是,清廷秘密派出使节,来到朝鲜,明察暗访,结果,密使很快就发现:日本和朝鲜,并没有交恶打仗的迹象。

于是,清廷立马晓得了:朝鲜扩军,练兵,还拿日本做借口欺骗我大清,你朝鲜这样做,一定是图谋不轨。

于是,清廷下发诏书,斥责朝鲜国王李淏行为不轨,这件事,史称“六使诘责”事件。

李淏被大清骂了一顿之后,知道自己“反清复明”的计划败露,也就不好继续操作了,加上朝鲜财政困难,扩军北伐反清复明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一筹莫展之际,1659年,李淏突然病死了。李淏死了之后,朝鲜王朝的“反清复明”事业,也就人亡政息,没人再提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两路汉军从“固阳”出击彻底击败北匈奴 阴山古月 公元89年6月,东汉发动了北击匈奴的关键一战。汉军兵...
原创 历... 说起唐朝,都会想到李氏一族,想起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经济极其繁荣的社会局面。唐朝共历经二十一位皇帝...
原创 十... 前言 永乐七年,大明派遣使臣出使鞑靼,并向告知鞑靼: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原创 东... 文|a纵横历史观 编辑|a纵横历史观 引言 自古以来,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原创 历... 大业年间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大业是唐朝开元年间至建中年间的一个时期 ,是唐朝一个相对安定和繁荣时期,这...
原创 中... 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各不相同, 有的是王国,有的是诸侯国,有的...
原创 为... 我们都知道,中国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是“父系社会”,以男子为尊,后代子孙的姓名也是随着男子的姓。子随...
原创 空... ?空城记梗概 ?魏主曹丕死后,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想乘机会伐魏。诸葛亮利用马谡的反间计,让曹睿将...
原创 武...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把大唐江山治理得有声有色。可是,就在她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却做...
原创 看... 中国历朝历代名将辈出,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今选择100位出类拔萃之名将,对照其一生功业,是否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