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故宫、颐和园等,这些作为中国代表性文化遗产的建筑们都在国际社会散发着自己的光芒,也正是由于他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才使中国旅游业在国际社会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这些年中国百姓对于文化遗迹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很多古老遗迹都被申遗,这些成功申遗的遗迹和受到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国宝贵的财富。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提升,有很多不算完整的遗迹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就像秦始皇留下的一个烂尾工程,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即便荒废了两千年,也还是被联合国给出了“天下第一”的称呼。
秦国发展
这个烂尾工程就是在1991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大宫殿基址的阿房宫遗址。要说起阿房宫,我们就先要了解一下秦朝的发展历史。其实今天的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秦始皇之后的秦朝,以及秦始皇发愤图强,壮大秦国的事迹。
这些事情都是在秦已经强大或正在强大的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说在秦国成为秦王朝之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太了解,其实秦一直是中国领土内几个国家中较为弱势的国家,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并不好,所以百姓生活也并不富裕。
他是处在与外族交界地区的一个国家,正是由于在外面还有义渠和很多蛮夷国家虎视眈眈,所以其实秦国并不敢贸然的对中原地区的几个国家出兵。而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区内土地的贫瘠程度,使得他们百姓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还是以畜牧业为主。
土地太过贫瘠,而发展畜牧业又主要依靠天气,可以说在天公不作美的时候,秦朝的百姓们只能靠抢夺,来获得生存的基本物资。可以说,这样的生存方式与外面的蛮夷地区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秦王朝其实没有什么文化根基,也没有什么经济基础。
他们之所以能够一举统一全国,主要还是依靠君主,以及后来的改革变法。也是由于他们常年与外敌对抗,所以他们的军队常年处在备战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使将领和士兵都都对战争有很多经验。
可以说,正是由于军事方面比较强悍,才使秦王朝最后能够实行改革,达到一统六国的最终目标。其实我们可以站在秦国历代统治者的立场想一想,当时的秦国处在边界地区,外面就是外族,这些外族的统治地区奉行的就是持强凌弱的态度,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也是掠夺。
然而在内地,那些同族的国家却有着较高的文明,他们可以耕种,不需要掠夺。当时的秦国君主也一定是察觉到,想自给自足这样的劳动方式,更适合休养生息、强大国力,所以他才想要将自己国家的都城向内迁移,想要将中原的领土占为己有。
阿房宫修建
最开始秦王朝的扩张肯定是出于抢夺领土,抢夺资源的目的,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能够一统六国结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乱,这样的强大诱惑力,使得秦朝积极改革,积极变法,最后实现了一统六国的目标。
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开始向各个地区派兵,最重要的是,他开始修建长城和阿房宫。长城主要是用于做什么,我们都很清楚了,无非是防御,那阿房宫是为了什么呢?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是由于,从六国掠夺来的金银财宝,美人侍俾放不下了,所以想要另修一个宫殿,将它们藏起来。然而我们似乎是把秦始皇的思想,想的太过狭隘了。
修建一个如此大的宫殿,仅仅是为了将得来的好处藏起来,实在是不符合一个君王的心性。其实秦始皇之所以想要在咸阳修建阿房宫,是为了能够将自己国家的政务中心,挪到阿房宫里。
与其说他在修建一个藏着美女金银的宫殿,不如说他在为自己修建一个可以迁都的地方。只有真正的将国家中心迁移到阿房宫内,才能进一步的威震天下,统治全国。当时秦始皇的这一想法也是考虑深远。
然而不幸的是,无论是修建长城还是阿房宫,甚至还有其他建筑工程,这些事情都太过巨大。以秦王朝当时百姓的能力实在是不足以完成,毕竟是刚刚平定的天下,百姓也是刚刚开始劳作,经济刚刚开始复苏。
这样大规模的征用壮年劳力实在是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是由于百姓不堪重负,所以各地的起义纷纷开始。然而在起义开始之前,其实,还有一件大事使得阿房宫的修建被耽搁了下来。
阿房宫搁置那就是秦始皇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秦始皇已经想要着手为自己修建陵寝了。我们都知道,帝王对于自己生前身后的宫殿都很看重,可以说,秦始皇这样一位千古难出的帝王,更是十分看重这件事。
所以当时修建阿房宫的人员就被紧急调往秦始皇的陵墓劳作。这样,阿房宫就被搁置下来了,当时统治者的想法肯定是,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慢慢修建阿房宫。
然而,更不幸的是,由于秦朝横征暴敛,百姓无法正常劳作,使得各地的农民开始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这样的局势之下,秦王朝很难继续修建阿房宫,只能集中精力应对全国起义的乱象。
之后,秦王朝没能将这些农民起义彻底镇压,反而是刘邦项羽等人成功的攻入首都,使得阿房宫被付之一炬。好在在2000多年之后,这座巨大的宫殿遗址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眼帘,联合国在1991年将它定为天下第一的宫殿遗址。这也算是对当时耗费的巨大的人力物力的一种慰藉吧。
结语
总而言之,秦始皇留下的阿房宫,确实是由于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而被搁置下来。之后,又因局势的变化而被付之一炬。好在,在2000多年之后,这座巨大的宫殿遗址,还是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其实,如此巨大的建筑工事,在古代能够修建起来,已经足以体现百姓的智慧,能否获得名头认可其实并不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