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现在一斤粮食价格不如一瓶矿泉水,国家为什么不提高粮食收购价?
创始人
2025-07-16 02:03:21
0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世界粮价简史,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现代社会粮价普遍较低的深层原因,人类的历史从南方古猿开始算,大约有300万年至400万年的时间,南方古猿能够制造工具,并直立行走,被认为是最早的人,人类在这三四百万年的时间内,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采集食物,第二是生产食物,前者主要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得,这从本质上来讲,与动物获得食物的方式并无区别,这个历史过程持续了300万年前至400万年的时间,后者主要是通过农业生产获得,即通过种植农作物与饲养牲畜的方式获取食物,人类发明农业的时间不过才一万年,我们有99%的时间是通过采集和狩猎的方式获得食物的,只有不到1%的时间,是通过农业获得的。迄今为止,人类依然不能制造食物,我们只是食物的生产者,并不是食物的制造者,我们能制造出原子弹,甚至可以登陆月球、火星,但是,却无法制造出食物,因此,人类的农业生产,是受自然条件制约的,这也是农业产值远远低于工业产值,农业收入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收入的原因。

第一:种田还是不种田?

人类发明农业的时间大约是在1万多年前,公元前9500年至公元前8500年,在西亚地区,小麦被驯化,中国湖南省的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距今约1.4万年至1.8万年,人类种植小麦和水稻,首先始于采集野生的小麦和水稻,西亚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这里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小麦,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分布有大量的沼泽和滩涂,在沼泽和滩涂中分布有野生水稻。采集大片的野生水稻和小麦,能够使得获得的食物量剧增,而且小麦和水稻的种子容易保存,因此,从采集和狩猎走向培育少数几种农作物,是提高食物产量的必然选择。

人类发明农业之后,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金钱,在农业革命的初期,人类是没有金钱的概念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采集狩猎社会并无不同,聚落小而紧密,每一个聚落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非常罕见,甚至没有真正的商品交易,在距今5000年前至6000年前,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城市的兴起、文字的出现和青铜器的使用,使得有一部分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而从事手工业,脱离了农业生产的专业的工匠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获得食物,于是,粮食就有了价格,粮食也变成了商品。

粮食变成了商品之后,粮价主要是受农作物收成好坏的影响,当农作物丰收之时,粮食价格就下降,当农作物歉收之时,粮食价格就上涨,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等谷物又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在粮食单产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耕地面积越多,投入的劳动力越多,粮食产量就越多,所以,在中国古代,从整体上而言,社会经济越繁荣,粮食价格越低。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描述文景之治的盛况时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道:“开皇之初,议者以比汉代文、景,有粟陈贯朽之积。”《新唐书·食货志》则记载道:“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因此,在中国古代,治世和盛世,往往粮价最便宜,储存在太仓的粮食,“至腐败不可食”往往被认为是治世和盛世的标志。当然,粮价便宜,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汉书·食货志》中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粮价贵,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伤民”,粮价低,对农民的生活的有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伤农”,而“农伤则国贫”,为什么“农伤则国贫”呢?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粮食价格低,会影响农业产量,农业产量降低之后,国家就会贫困,出现财用不足的现象。这一现象,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在古代,调节粮价的主要措施就是平籴,平籴法是战国时期,李悝最早提出的,官府在丰收之年按平价从农户手中购买粮食,遇到歉收之年,则抛售,以此平抑粮价,实行平籴法,使得粮食价格不会因丰收而下跌,也不因荒年而上涨,所以,《汉书·食货志》中说:“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当然,除了平籴法之外,中国古代曾经还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策略,中国古代的粮食,无法通过海外贸易获得,因此,中国古人不认为商业会增加粮食产量,反而认为人们从事商业会抑制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古希腊,人们则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获得粮食,古希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山脉、岛屿众多,土地较为贫瘠,不适合粮食生产,只适宜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因此,古希腊有重视商业的传统,因为商业能够为古希腊人带来粮食,当然,重视商业的传统被后来的古罗马人和中世纪的西欧人继承了。

在中国古代,使用平籴法,即可平抑粮价,粮价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但长期趋势,并不低,因为农业社会始终存在马尔萨斯循环,马尔萨斯循环存在于一切农耕文明之中,人口的增长是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产量的增长则是算术级增长,粮食产量的增加,会使得人口增加,人口的增加,又会反过来增加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粮食的增长速度,当现有的食物资源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时,人地矛盾会非常突出,当更多的人没有土地或失去土地时,饥荒和战争就会出现,并导致人口减少,人口减少之后,人均土地面积又会增多,社会经济会重新走向繁荣,这就是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会经历兴盛和衰败交替循环的深层原因。马尔萨斯循环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而且还存在于世界一切农耕文明之中。

当然,在中国古代,从长期趋势来看,每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的人口数量会增加,农业产量也会增加,比如,西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是6000万,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是1.2亿,宋代的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肯定比西汉时期要高,但是,这种增长率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农业社会的技术创新有限,这就是说农耕文明是跳不出马尔萨斯循环的,粮食价格在盛世会低,而到了乱世,则会上涨,丰收之年,粮价高,歉收之年,粮价低,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依然是高的,在农耕文明时代,食品仍然是最贵重的商品,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言,农民获取的粮食,绝大多数是供自己消费的,只有少数粮食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而那些依靠商品交易获取食物的社会阶层,人数也非常的少,并且他们在粮食上的花销,要占据其收入的绝大多数,我们来看一些简单的数据对比就知道了。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多年的经济资料,发现了“恩格尔定律”,一个国家越穷,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就越高,而一个国家越富裕,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就越低,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递减,反映在粮食价格上,就是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变得越来越便宜。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对15世纪至17世纪法国的小麦价格做过分析,当时,法国每个工人每年的工作时间是3000个小时,一个四口之家,每年大约消耗1200公斤小麦,100公斤的小麦价格是多少呢?需要工作100个小时才能挣到,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年要工作1200个小时,才能挣到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口粮。这个粮食价格还算比较低的,在有的年份,工人工作200个小时,才能挣到100公斤小麦,而当小麦的价格超过了300工时,饥荒就会来临。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古代的粮食价格,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宋朝最为繁荣,我们就以宋朝的物价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南宋史学界李焘创作的编年体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有一段话,是苏轼对当时杭州米价的论述,苏轼说:“去岁杭州米价每斗至八九十,今年正月已来,日渐减落。至五六月间,浙西数郡大雨不止,太湖泛溢,所在害稼,六月初间,米价复长,七月初,斗及百钱足陌。”他又说:“本司勘会去年八九月间,杭州在市米价每斗六十文足,至十一月长至九十五文足,其势方踊贵间,因朝旨宽减转运司上供额斛三分之一,实时米价减落。”

北宋年间,在苏轼生活的年代,粮价是每斗60文至90文,平价价格是70文,贵的时候是90文到100文,便宜的时候是60文。70文铜钱的购买力是多少呢?北宋中期,男丁的工钱,每日不过40文至50文,连一斗米都买不到。中国古代十斗粮食的重量大约为一石,所以,通常情况下,一石为十斗,宋代92.5斤为一石,而宋代的一斤约相当于现在的640克,也就是说宋代的一斗米,重量约相当于现在的5.92公斤,如果粮价为每斗70文,工钱一天是50文,意味着当时的人工作一天,只能买到4公斤左右的粮食。4公斤粮食,在今天是非常便宜的,可见,宋代的粮价依然是很高的。

第二:粮价下跌的普遍趋势

1万多年前,出现了农业革命,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但是,农耕文明的长期趋势,是跳不出马尔萨斯循环的,因此,在整个农业社会,人类的经济增长是非常有限的,长期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经济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的增长上,人口越多,经济越繁荣,但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又会使得人均土地面积减少,引发尖锐的人地矛盾。人类真正跳出马尔萨斯循环,是在工业社会,工业为人类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无限上升的可能,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的能量在不断增长。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人类利用能量的方式,都是直接利用,人力是依靠人类自身的能量,畜力是马、牛和驴等大型牲畜提供的能量,而人类和动物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植物,植物依靠的是光合作用,这种利用能量的方式是直接利用,并未找到能量的转换机制,自从人类发明了蒸汽机和使用了电力以后,人类就学会了如何转换能量,蒸汽机是将煤炭燃烧的热能转换为动能,电力的使用则是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的能量,电力如同能量的中介。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启,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如何转换能源的问题。二战结束以后,人类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学会了如何将质量转换为能量,即核能的使用。工业所能利用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太阳能,因此,工业产值具有无限上升的可能,而农业产值的增长速度会远远落后于工业。在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的三大产业中,农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非常低,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非常高,比如,美国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1%,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高达99%以上。

在20世纪之前,人们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很高,到了21世纪,全球的粮食价格已经非常低了,我们以美国2017年主要粮食价格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2017年,美国的稻谷价格每公斤是0.9元,小麦价格每公斤是0.59元,玉米价格则是每公斤0.43元,并且,美国的粮食价格在全球可以说是维持在较低水平,美国还是一个粮食净出口国,按照美国的粮食价格,一公斤粮食,还没有一瓶矿泉水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中国古代,平抑粮价的主要措施是平籴法,在现代社会,农业其实完全依靠工业的反哺才能继续存在,这就是农业补贴。为了确保国内农产品供应稳定,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额农业补贴的方式,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投入越来越高,另外,现代农业也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比如化肥、农业机械和种子的改良等等,但是,农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非常的低,对于一般的商品而言,商品价格的下跌会使得商品需求数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上涨则会使得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不会因价格过低,而大量增加需求,也不会因价格上涨,而大量减少需求,这是人类生理决定的,因为每个人每天需要消耗的能量是一定的,人类通过食物获得能量。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低,而可替代商品与奢侈品的价格需求弹性高,比如珠宝、首饰、钟表等奢侈品的价格需求弹性非常的高,饮料、酒、咖啡等可替代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也比较高,而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的价格需求弹性则低,谷物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又无法被替代,而且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量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因为粮食的价格需求弹性低,在总需求量处于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农业收入降低,农业收入的降低,就需要农业补贴,农业补贴能够确保农民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并进而确保农产品的价格与产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第三:日本与韩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现代社会,农业的现代化其实有两种发展模式,第一种发展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第二种发展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美国、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阔,适合规模化经营,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有利于节省成本,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粮食出口国。日本和韩国,山地和丘陵面积较多,而耕地面积狭小,但是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以小规模机械化经营为主,日本和韩国的农业都是精细化、机械化。日本和韩国的稻米基本可以自给,但是其他类型的农产品依赖于进口,韩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牛肉、禽肉和水果。日本和韩国在确保主粮能够自给的情况下,进口其他类型的农产品,有利于节省耕地,因为在日本和韩国这样耕地面积狭小,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搞畜牧业和水果种植,经济效益低,还不如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日本和韩国的农产品附加值很高,拥有一些品牌农产品,也非常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日本的稻谷除了加工成大米以来,还用来生产面膜、肥皂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日本和韩国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方面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当中也走在前列。

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讲,韩国和日本其实是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因为日本和韩国的耕地面积狭小,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规模化经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然是高成本的,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如果日本和韩国放开农产品进口,那么,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会充斥着日本和韩国的超市,因为日本和韩国本土的农产品在这些进口农产品面前毫无竞争优势。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可以说是依赖于政府的高额补贴才能生存,此外,日本和韩国还对进口农产品进行限制,使得国内的农产品价格总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一来,日本和韩国的农民才会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粮食自给,保护自己国内的农业经济,在20世纪的90年代,韩国每年收购的稻米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这甚至使得韩国的大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后来,韩国政府减少了对大米的补贴,但是韩国的大米仍然是供过于求,韩国政府对于农产品的高额补贴,虽然能够让韩国的农民获得可观的收入,不至于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但是,也引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韩国的居民要花很高的价格购买农产品,在韩国,水果、牛肉、蔬菜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这就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正如中国东汉时期的班固在《汉书》中所说的那样,“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因此,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居民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因为农产品的价格高昂。

中国的领土面积广袤,但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的面积较多,平原的面积较少,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因此,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少。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既不可能像美国、澳大利亚那样完全实行大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也不会像韩国和日本那样完全实行小规模精细化经营,而是二者兼而有之,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广阔的平原地带,应当有大规模机械化经营的农业,而在山地和丘陵较多的地区,应当探索小规模、精细化经营之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还需要解决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80%至90%以上,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有大量的农田,美国中部平原西部和北部一带称之为“小麦带”,五大湖以南的平原地带则称之为“玉米带”,美国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惊人,有大量的粮食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美国的农村人口非常少,美国的城市化率高达80%以上。中国的城市化率仅在6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转换为城市人口,农业的现代化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其实是紧密相连的。

农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反哺,但是,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并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仍然需要大力推进的同时,适当的农业补贴是必要的,然而,过高的农业补贴,显然会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负担,正如班固所说的那样,“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农业的收入其实是低于其他行业的,这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农业受制于生物的自然属性,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农业的产值从本质上来讲,是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使用,而工业和服务业则不受生物自然属性的制约,能源转换效率高,而且具有无限上升的可能。正因为农业的收入低于其他行业,人类又无法放弃农业,所以,农业才需要大量的补贴,而农业补贴通常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所决定的,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农业补贴越高。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文... 随着关羽大喊一声,颜良人头落地,所率的十万袁军也是一败涂地。当袁绍听到爱将颜良被斩后,顿时大怒,要不...
原创 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有的人还没出生就是王位继承人,...
原创 秦... 引言 赎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它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方式, 即犯罪者通过赎金...
原创 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793年英军入侵法属圣多明戈...
原创 天... #天下长河征文# (文字原创) 看惯了言情,都市、侦探、战争、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却很少看历史题材剧,...
原创 唐... 在一些电视剧和演义中,唐高宗李治被塑造成软弱的形象。他毫无主意,事事都由别人做主,遇事只会哭,哭完了...
原创 毛... 1958年3月,毛主席视察工作途径四川。得知毛主席要来,四川各级领导都兴奋不已,同时也开始多方准备。...
原创 品...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86卷孝怀皇帝上 永嘉二年(戊辰,公元三零八年) 原文:成尚书令杨...
原创 宋... “靖康之耻”是北宋无法洗去的耻辱,金兵把大宋按在地上践踏,王公贵族的尊严被撕碎,百姓民不聊生,只能以...
原创 冉... 这几年,冉魏的建立者、“武悼天王”冉闵在网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大部分网友对于冉闵的了解是非常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