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尽道隋亡为此河,浅析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创始人
2025-07-16 02:03:12
0

提起暴君,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商朝的商纣王和隋朝的杨广了

,二人的事迹在百姓口中广为流传,主要是归功于通俗小说和近些年电视剧的演绎。

不论是《封神演义》,还是《隋唐英雄传》,都是十分精彩的影视作品,将一个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在影视作品中,隋炀帝杨广被刻画的十分昏庸,沉迷美色,喜怒无常,和商纣王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电视剧也将隋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杨广一身,那么,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研究一个朝代的兴衰,或者一个文明的起落,我们都要从经济方面入手,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逃离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兵车未动,粮草先行”,

“民以食为天”不论是安邦治国还是行军打仗,都离不开钱粮。经济,就是国家机器运行下去的根本。

急于求成,损伤国运

如果单单去看隋炀帝杨广的目的,他做出的一些决定都是十分明智的,甚至十分具有前瞻性。

就拿隋唐大运河来说,大运河的开凿能够直接连通南北,粮食的漕运成本远比陆运低得多,运输折损率也能大大降低。

不论是在平时,还是战争时期粮草的运输,效率都能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水热分布不均匀的中国,季风性气候喜怒无常,不是南旱北涝就是南涝北旱,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连通南北的大运河,也能在南北粮食互调时起到重要作用。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尽管已经有了很多小运河的存在,工程量也不可小觑,所以隋炀帝就动用了360多万民工来疏浚和修建大运河。

要知道,

隋炀帝时期的隋朝人口,也不过是4000万-5000万之间,直接动用国家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来进行开凿,徭役不可谓不重。

若只是平平安安的修建也就罢了,但隋炀帝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工程量的大小,在没有大型器械的帮助下,用了短短六年内的时间(605年至610年),就完成了这一贯通南北的大工程。

这是用那250万民工的命换来的,

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直白来说,不仅仅是250万民工,更是250万耕田的农民,他们的死亡,导致了大量土地抛荒,为已经被大运河耗尽钱财的隋朝国库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大运河的修建也激起了民众的不满。

征高句丽,耗尽家财

然而,隋炀帝的胃口并没有就此停止扩大,在大运河竣工的第三年(612年),隋炀帝便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

要说征讨高句丽的战略决策对不对?那是毋庸置疑的,高句丽必须要打。

高句丽是东北渔猎民族扶余人后裔,在辽东和朝鲜北部建立起的政权,在南北朝乱世,中原王朝无暇北顾之时,在白山黑水之地悄然崛起,逐渐蚕食了汉辽东四郡的部分地区。

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时常骚扰隋朝北部边境,被隋文帝派兵击败,暂时消停了一段时间。

隋炀帝继位后,高句丽再次展露出野心,和北方的突厥暗通款曲,想要联合突厥共同对付隋朝。

隋炀帝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怎么会不知道东北方向的威胁,不论是反复无常的乌桓,还是搅动南北朝乱世的鲜卑,都发源于东北地区。

辽东肥沃的土地,战略纵深广阔的三江平原,都是能够孕育一个强大对手的重要因素。

若不趁着高句丽羽翼未丰之时加以打击,夺回辽东地区,高句丽很有可能以辽东为跳板,成为下一个鲜卑,将“靖康之耻”的戏份提前上演。

所以说,高句丽必须要打,而且要彻底熄灭这颗叛乱的火种。

打仗没错,但隋炀帝错就错在,打了败仗。

他打败仗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过于自信自己的军事能力,遥控指挥战场,在没有电话的古代,极大延缓了作战的机动性。

再者就是战争时机不对,大运河刚刚开凿没多久,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百姓毫无喘息之机,就又被征调作为支援战争的兵卒去了。

第二次征讨高句丽,虽然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但中途杨广的家被偷了,关陇贵族上柱国杨玄感反叛,自立为皇。

杨广不得已,只能在还未取得多少战果的情况下折返平叛,第二次战争无功而返。

第三次征讨高句丽,虽然战果累累,但此时的隋朝国内已经义军四起,再加上高句丽的投降,隋炀帝又草草班师回朝,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

大运河的修建,再加上三征高句丽,将大隋的家底完全掏空了,死亡的民夫数以百万计,民怨沸腾,流言四起,隋朝的政治根基,也逐渐被动摇了起来。

立国不稳,根基动摇

隋朝虽然是有一个新的大一统国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动荡局面,但在基本的统治架构上,和魏晋时期进步并不大。

由于接手的是北周的基本盘,并不是依靠起义或者战争进行的朝代更迭,其革命性也大打折扣。

除了皇帝换了个姓氏,地盘扩大了一些,

隋朝和之前的朝代并无两样,都是由门阀士族控制下的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南方初定,各大门阀还未取得完全控制,关陇贵族又势力庞大,对皇权的威胁也都直接摆在明面上。

隋炀帝仅仅是出去打个仗,后面的关陇贵族就又拥立了个新的皇帝出来,若隋炀帝出了意外,隋文帝夺取孤儿寡母政权的报应,又将在他们自己头上再次上演。

隋炀帝也是明白隋朝的种种弊端,

在针对士族门阀垄断一事上,他学习北齐的经验,开创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将原本只是在小范围实验的制度首次在全国推广开来。

很多在战争中没落的士族子弟也从此看到了希望,重新拾起书本,意图恢复祖先荣光。

科举制是隋炀帝对付关陇贵族集团的一个重要武器,关陇贵族集团以军事为主,虽然文化教育也不落后,但真正的传承是在相对稳定的南方。

隋炀帝此举就是想要选拔南方士族人才,引入朝中对抗关陇贵族,至于什么寒门子弟的光宗耀祖,可能也是无心插柳之举。

除了制度上的对抗,隋炀帝还大力经营洛阳,企图逃离关中平原。

要知道,

关中平原不仅是关陇贵族的政治核心,更是他们的军事重心,八柱国不只是名义上的虚职,更是他们手握重兵的实力体现。

所谓改革,就必定会引起旧势力的不满,而处于旧贵族的包围圈中,圣旨可能皇宫都传不出去就直接被人截获了。

商纣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明明首都在安阳殷墟,却长时间在朝歌办公,就是因为他的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是如此,最后以御驾亲征为名,强行将都城从鲜卑核心的平城迁徙到汉文化核心的洛阳,才能保证改革的进一步施行。

隋炀帝的东迁洛阳,也是有着同样的考虑,

但是,关陇贵族也不是傻子,天下不只是隋炀帝会读书,他们也知道隋炀帝想要摆脱关陇贵族的束缚,开创真正的“杨姓天下”。

虽然二征高句丽之时杨玄感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但隋炀帝和关陇贵族之间的嫌隙,已经无法弥补了。

南方士族集团还没争取到,北方基本盘关陇贵族又离心离德,隋炀帝的基本盘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而第三次征讨高句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暴君”商纣王帝辛,就会发现两人是如此的相似。

商纣王南迁朝歌,隋炀帝东迁洛阳;商纣王启用底层贵族,隋炀帝开创科举;商纣王三克东夷陨其身,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伤国运……

结语

看起来,他们的选择都是无比正确的决定,改革措施也都直指弊端,怎么最后都功败垂成了呢?

出生于旧时代的泥潭,又想使用旧时代的力量,又不想放弃新的成果,两头都想讨好,就注定了改革的软弱性。

近代的小资产阶级也是如此,企图依附于大地主、大官僚、大买办来进行改革,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隋炀帝的改革没有错,他错解错在太快了,急于求成,根基不稳就急于摆脱旧势力,急于远征高句丽。

然而他所想要革除的门阀弊病,终唐一朝,也是几代人慢慢小修小补,尚还没有完全革除。直到那个自带肃杀之气,踏尽公卿骨的黄巢出现,才真正消灭了持续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高句丽也是直到武则天时期,被彻底消灭,文韬武略如李世民,也在高句丽那里碰的一鼻子灰。

隋炀帝毕竟不是神仙,无法跳脱出自己的时代,倘若他有幸学习了近代的先进思想,也写出了《隋代各阶级分析》,可能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好消息!中国田径协会开放马拉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琼 李颖 中国田协近日发布公告,中国田径协会正式开放C类赛事(非A、B类认证赛...
原创 文... 随着关羽大喊一声,颜良人头落地,所率的十万袁军也是一败涂地。当袁绍听到爱将颜良被斩后,顿时大怒,要不...
原创 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有的人还没出生就是王位继承人,...
原创 秦... 引言 赎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它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方式, 即犯罪者通过赎金...
原创 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793年英军入侵法属圣多明戈...
原创 天... #天下长河征文# (文字原创) 看惯了言情,都市、侦探、战争、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却很少看历史题材剧,...
原创 唐... 在一些电视剧和演义中,唐高宗李治被塑造成软弱的形象。他毫无主意,事事都由别人做主,遇事只会哭,哭完了...
原创 毛... 1958年3月,毛主席视察工作途径四川。得知毛主席要来,四川各级领导都兴奋不已,同时也开始多方准备。...
原创 品...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86卷孝怀皇帝上 永嘉二年(戊辰,公元三零八年) 原文:成尚书令杨...
原创 宋... “靖康之耻”是北宋无法洗去的耻辱,金兵把大宋按在地上践踏,王公贵族的尊严被撕碎,百姓民不聊生,只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