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悉心培养的太子朱标逝世;朱元璋痛哭流涕,非常伤心。对于朱标的死,《明史》的记载尤为简单;“遂病,明年四月丙子薨。”并没有详细的原因,不过经过专家与学者的研究可以得知,朱标很有可能是猝死的。
朱标死后,朝中的平衡被打破了;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起大乱。此时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难题就是太子的合适人选;朱元璋曾想过立四子朱棣,但思索许久后,还是觉得立皇孙为好。朱允炆作为朱标次子,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在很早的时候,长子朱雄英就早薨了,命运之神选择了朱允炆来执掌大明江山。为何朱元璋会选择他呢?
朱元璋在做吴王的时候,就选了朱标为世子;自从夺得天下登基之后,就马上被立为了太子。朱标在做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让朱标处理政务了,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的储君经验;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而且长期生活在脾气暴躁的父亲之下,很容易变得压抑,导致猝死。可能是为了弥补朱标,也有可能是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就选择了朱允炆做接班人。
储位空缺,在任何朝代都有可能引发内乱;不及早确定继承人,儿子们就会争权夺利。但是朱元璋又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又怕儿子们被清算;形势所迫,所以必须选择一个仁德之君,朱允炆正好符合要求。
朱允炆仁义孝顺,继承了其父朱标的优良品德,令朱元璋很满意;在朱元璋心中,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孙肯定会善待他的叔叔们,但是结果却出乎朱元璋的意料之外。朱允炆非但没有善待自己的叔叔们,反而还大举削藩,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反而还让自己的四叔朱棣坐稳了江山。
在南北榜案中,朱元璋选中刘三吾,让他做了主考官。之所以选择此人,是因为刘三吾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奉公守法;朱元璋很信任他。朱标逝世后,刘三吾曾建议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长孙,《明史·刘三吾传》中的原话是“皇孙世嫡承统,礼也”。最终朱元璋也认可了他的说法。
太子朱标的早逝,打破了朱元璋的全盘计划;如果朱标没有早逝,熬到了登基之时,也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兄弟之间都能够友好相处;其子朱允炆也不用面对强大而又有经验的四叔。只可惜历史没有选择朱标。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