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是历史罪人还是国之栋梁?百年前他曾告诫:早日提防日本
创始人
2025-07-15 12:33:03
0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西方列强从此掀起“瓜分”清政府的狂潮,使当时社会彻底陷入无底深渊之中,

民众负担更加沉重,国力更是日渐衰微。

在这项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的耄耋老人——

李鸿章,也至此被钉在了民族的耻辱柱上,成为历史罪人。

然后,在如今的盛世中华背景下,

回望百年前的李鸿章,我们又该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他?是卖国贼?还是国之栋梁?

如若百年前的世人重视李鸿章的告诫,早日提防日本,以绝后患,是否屈辱的

《马关条约》

就不用签订?

人民也不会生活在彼时那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李鸿章人生履历

有人

将李鸿章评价为是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

,与美国的第18任总统

格兰特

、德国的著名铁血首相

俾斯麦

相提并论。

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一生

经历过清政府的辉煌时代,也见证了世界之巨变,处在新旧社会交替之中,参与了社会变革运动。

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一生,那就是:年少时科举及第,壮年时戎马战场,中年时封疆大吏,暮年时创办洋务。

他被称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曾为中国社会之转型苦恼过,实践过,斗争过。

他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古江南多秀才,他受家庭熏陶也不负众望,自小就饱读诗书,勤练书法,少年科第,步入朝堂。

天降大任于其身,当时的清政府面对裹挟世界的开放洪流,虽依旧保守,

沉溺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但也有智识之士,开始

“开眼看世界”

,加入世界的浪潮之中,企图让清政府的死亡期限再远一些。

李鸿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助力之人,他为清政府晚期的短暂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同治年间到光绪中期,在前后三十多年的时光里,

李鸿章积极参与政事,平定多次地方起义,包括太平军运动、捻军起义等。

这些叛乱的顺利解决都离不开李鸿章的

运筹帷幄、知人善任

在军事方面李鸿章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为了社会的自强与求富,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现状,

李鸿章又开始倡导自强运动。著名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就是其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倡导者之一。

他面对沿海地区倭寇的屡屡进犯,也意识到海军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多次上奏中央

创办自己的海军。

于是中国的第一支正规的海军队伍——

北洋军队正式成立

。为加强清兵的武装力量,放弃攻击性差、杀伤力不足、落后的冷兵器,他扩建天津机器制造局,

生产制造洋枪大炮

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

民用企业、新式军事工业、新式人才

等一系列足以让社会产生新面貌的新事物逐渐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自强”

“求富”

作为他为当时的清政府寻求的新的转型之路,如若能够顺利如期地进行下去,未尝不是给中国找了条新出路。

不断武装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加入世界发展大局势中去,占据其中的一席之地。

他终极一生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之衔,仕途上无人能敌。

但面对世界的巨变,他仍未阻挡得了清政府衰败之现实,也未能阻止当时社会滑下深渊的事实。

因为当时清政府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看似繁盛的背后早已千疮百孔。

晚清时的社会现状

1840年

,就在李鸿章考中秀才的这一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封闭落后的满清王朝大门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被迫敲开,清政府开始从封建大一统王朝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达百年的屈辱史也就此开启。

十年后,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此时的李鸿章已顺利考中举人,并师从当时的名臣大儒曾国藩,学习经世致用之学。

在此次镇压太平军的行动中,他虽是一介书生,但早期在地方的团练经验,也让他得以成功镇压

太平天国起义

1863年

满清政府又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摧残,

社会更加民不聊生。统治集团急需寻找新的出路,解决内忧外困的不利局面。

此时,李鸿章在中央任职高官,同时又兼任五口通商大臣,可谓已位至最高权力中心。

他已看到当时世界大局势,为满清王朝建言献策,希望开始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技术和军事工艺。

这在当时闭塞、保守的传统士大夫看来,李鸿章的想法是如此的大逆不道,满清统治者也未能理解和重视李鸿章的远见,依旧自满于

“天朝上国”

对于清政府、对于世界未来的发展局势尚未有丝毫的忧虑。

此时的晚清社会,可以说是面对西方国家军事行动上的碾压,不断破败,束手无策。

面对李鸿章等一批开明人士提出的改革,又担忧于其大刀阔斧的变革程度,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秩序,只能继续苟延残喘地一步步退让,

让这些社会改革运动夭折,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清政府无法从根本解决上当时社会面临的外辱问题。

因为要想寻找出路,就必须得进行彻底地改革,而这又可能会革掉统治者自己的命。这不是对于他们来讲最好的选择,那就只能继续延续祖宗之规矩,继续传统守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满清王朝为何会节节败退,让清政府陷入深渊之中,承受百年屈辱。

西方列强在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后,更加对我华夏领土虎视眈眈,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大都涉及割地赔款,让百姓不仅流离失所,更背上了难以解脱的沉重负担。

在这些国家中,

紧邻满清王朝的日本是最为让李鸿章所担忧的。

这个蕞尔小国在此时通过国内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国力强盛,对当时的清政府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李鸿章就曾告诫世人说:

“若想国家无后顾之忧,必须先灭日本以绝后患”

彼时的日本社会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竟会让李鸿章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

十九世纪后半叶,满清王朝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毗邻的日本却将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改变了日本历史的社会变革,史称“明治维新”,

它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席卷全球时,日本为抵抗其对本国的冲击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因其改革程度之深、范围之广,

推翻了长达百年的幕府统治

,结束了六百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日本成功加入世界潮流,加入资本主义发展浪潮,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之所以下定决心进行社会改革,也是因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海外市场时将矛头指向日本,受到严重打压。

尤其是

1863年

当时的日本萨摩藩与英国之间发生了

“萨英战争”

,再一年,英国、美国、荷兰与法国四国联合在日本下关发动

“下关战争”

此次战争也成为了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的重要导火线与转折点。

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从旧社会中醒悟过来的日本最早一批的开明之士,逐渐认清了日本社会所面临的新局面,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困境。

于是开始尝试社会变革,试图建立新的政权以全力推行改革。新建立的明治政府,

摆在统治者面前的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国家独立和文明传承。

国家不独立就意味着只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傀儡和工具,没有实力和国际地位也就只能任人拿捏;而文明无法传承就意味着民族文化渐趋消融,国家之魂几近消亡。

明治政府几乎面临着与晚清王朝一样的社会背景,然后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

日本所选择是从两面着手,利用好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吸收借鉴西方发展的新技术,进行彻底地改革,从而从旧社会中顺利解脱出来,完成旧社会的完全蜕变。

从具体方面来讲,日本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维新”:

一是在国家制度方面

废除了以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将传统的等级森严的

“士、农、工、商”

四种社会身份划分,改为了统一的

“华族”“士族”“平民”

三种平等的士族制度。

二是在社会文化方面,

放弃了以往向中国社会学习的途径,开始转向西方世界,鼓励民众积极学习西方的新式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并积极培养人才,组织翻译了多种西方文化著作。

三是在工业发展方面,

积极引进和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工业技术,培育和发展本国的工业体系,以改变工业发展滞后的社会现状。

四是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土地制度方面,

日本彻底废除了原有的土地政策,颁布和实行新的土地税收制度,更是允许民众可以对土地进行买卖。

五是在军事方面,

日本更是仿效西方的军队训练方式来进行军队改革,同时发展陆军和海军军事力量,并开始实行新的征兵制度,逐步要求民众强制性服兵役,这也为日本后来的军国主义盛行奠定了基础。

六是在对外交往方面,

日本一改原先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积极与西方世界接触。

随着社会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也逐渐废除了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开始逐渐向周边国家侵略,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实力。

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的彻底变革,日本社会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全方位改变,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日本摆脱了受西方世界桎梏的民族危机。

更是成为当时亚洲世界第一个顺利完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的国家。

日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变革,用了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西方世界耗费了两百年的时间才完成。

此时的日本,不仅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国际地位顺利提高,对于亚洲世界来说,

弹丸之地的日本已然成为必须提防和警惕的国家。

随着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更是将清政府与日本的差距暴露无遗,在军事上满请政府已无力与日本相抗衡,在与西方的谈判中屡屡受挫的晚清政府,在日本的强大中也更加的日渐衰颓。

而李鸿章也正是看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之后,对世人发出了警告,但此时的清政府早已羸弱到无法有应对之力。

结语

百年过去,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加能客观地理解李鸿章的雄心壮志和无可奈何,看见身处在当时历史旋涡之中的李鸿章的无力,

当代表满清政府在一项项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时,这位暮年老人心中的不忿与痛心不会差我们分毫。

他这一生中最难的,可能就是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未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未能摆脱自己所属的阶级,

在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他的见识和所为所为仍可说是超群。

梁启超在

《李鸿章传》

中写到:

“无可疑,鸿章必定成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人物,也必为19世纪世界历史一人物”。

梁启超说他

“敬其之才,惜其之识,更悲其之遇”

。百年后回望李鸿章时代,是非功过,他早已任人评说。

参考文献

《李鸿章传》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明治维新》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很多人就算是没有读过原著,但多少还是通过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了解了大概内...
原创 春... 引言 墨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先秦诸子百家当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学派,墨家在战国时期出现,是一个纪...
原创 日... 1.乱世 日本战国时代,一般是指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建立(1603)这一百三...
原创 大... 丞相作为古代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的权力很大,令无数人羡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俗话...
原创 大...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一位大妈上车后高喊:“给我让位置”,可看起来并不像残疾人。 这位让...
原创 明... 《吾学编》与《国琛集》 这种当世的“利益关系”所造成的“说不清”并非影响一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的作用...
原创 此...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
原创 美... 西非的利比里亚,是从美国返回非洲的黑奴所建,他们1847年就独立了,且完全照搬美国模式,却成为世界最...
原创 做... 谈起苏辙,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那可是苏轼的弟弟!”虽然苏辙的名气不如苏轼,但是苏辙却一直在为哥哥...
原创 他... 引言: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