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运是什么?以清朝267年历史为例
创始人
2025-07-14 08:32:05
0

上文“以明清为例讲述国运是什么?别光说,意思也得懂”我们讲述了关于“国运”的五种观点,其实都不是国运,而是或财政规律或税收规律,而不是“国运”。真正的“国运”应该是:由不间断地“小生命周期”推动而形成上述“生命周期”。

(邪正争夺期—稳—邪正争夺期……)幼稚期—(邪正争夺期—稳—邪正争夺期……)成长期——(邪正争夺期—稳—邪正争夺期……)平稳期——(邪正争夺期—稳—邪正争夺期……)衰退期。

像秦朝、隋朝、西晋这些政权连幼稚期都没有过完。完整的朝代生命周期具有者就是东西两汉、唐朝、北宋、元明清七个朝代。

清朝的267年历史(1644-1911年)

从清朝整个历史看,顺治和康熙二十年(1681年)是为清朝的幼稚期的37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到乾隆十两年(1747年)的65年是为成长期;乾隆十三年(1748年)到咸丰元年(1851年)的103年为平稳期;咸丰两年(1852年)到宣统三年(1912年)的60年为衰退期。

顺治元年到七年,清朝的实际权力掌握在摄政王皇叔多尔衮手中。这一时期,清廷实行了极为严酷的统一政策,如屠城,并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如剃发政策。且在政权内部,皇权继承方面各方也剑拔弩张,但总体上清廷仍然处在上升期。

为什么?因为,其内部仍然保持团结,希冀统一天下。

南明方面则是多方树敌且一盘散沙。因此,清廷得天下有赖于明廷内斗,清廷稳天下则同样有赖于南明的不团结。尽管清廷内部错误多多,但天下一统的趋势依然势不可挡。

顺治七年的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行猎途中病亡。顺治开始亲政,这个时期的顺治全面向朱元璋学习,因此,清朝吏治为之一变。可以说,顺治是日后清朝能够统治中国的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吏治上他主要做了三点:

其一:全面复制粘贴朱元璋的政策。

其二:打击南方汉族贰臣官员。

其三:依托汉臣打击满族贵族势力。

康熙在吏治上做得并不好,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腐蚀汉精英”,弥合满汉矛盾,因此,反而有利于满族统治

顺治之后其子康熙在吏治上其实挺负能量的,别看康熙时期树立了不少清官典型,其实正如越是暴君越容易留下让后世敬仰的伟大建筑一样,他树立清官只不过是为他纵容贪腐找些点缀而已、抑制而已。

康熙之所以纵容官员贪腐,原因有三个:

其一:明朝清朝前期低薪制确实造成官员无法生存,不贪不占活不了。当官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吃苦受累的。当然,我说的是封建社会官员呀。

其二:当时,清朝在法理上还没有形成合法性。一个政权有没有合法性,必须要经过五十年或者两个世代的人的统治。为了保住政权,康熙要对汉族精英进行拉拢,拉拢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予名利。

其三:周围局部战争不断,为了保卫政权,他采用了重才不重德的形式。

康熙在吏治上虽然不怎么好,但是,他符合我们上面的生命周期中的正气。也就是,统治阶层的最重要目的是保住政权,而不是个人享乐。

也正是要保住政权,必然要对民生方面下力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要弄出个“永不加赋”政策,这样,全国的农民就高兴了。包括现在在内,只要农民不乱,天下就不会大乱一样。农民有了生存好生活的希望,就不会造反了。

这一政策,让清朝拥有了政权合法化的民间动力。

康雍乾盛世存在,只不过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其关键皇帝既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雍正

康熙一生在吏治上的权力化思考,生出了许多问题。这就需要雍正这位又一位关键人物出场了。

雍正之后的乾隆,在前期吏治上搞得非常好。纵观整个清朝皇帝,其实乾隆在杀大老虎问题上挺狠的。但他没有他父亲的勇气,没有改革精神。本来雍正的养廉银改革已经让地方官有了高薪而且反腐制度化建设雏形都出来了。乾隆再往前走一步就行,例如,地方官扩大到京官等。

乾隆任期内达四五十人,仅杀的、吓死的一二品高官案件就不下20起,一次惩处一二百名官员的案例就有三起以上。乾隆时期,是清代贪污案件最多、涉案官职最高、犯罪数额最大的时期。以乾隆四十五为界,前四十四年发生十七起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后十五年发生十二起贪腐案件,而且都是集团作案。

例如案例中我们讲到的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冒赈案。从总督到县丞共有120多人。被杀者56人,一二品官员的总督、巡抚、布政使各一人;知府、道员三四品官五人;同知、知州、通判等五六品官十人;知县县丞等正副七品官三十八人。其余七十多人则被判处流放、抄家。

乾隆四十年以后,在吏治问题上越来越差劲。而且,乾隆后期对汉族官员监控越来越严格,文字狱等更是登峰造极。结果因为人口暴增下科技的跟不上,人民的生活处于饿与不饿之间,根本称不上“盛世”。结果导致了“白莲教大起义”。清朝元气大伤。

晚清时期,吏治方面最大的亮点是左宗棠及其团队,包括左宗棠的伯乐陶澍、骆秉章等人

“白莲教大起义”吓坏了满清政府,因此,乾隆的儿子嘉庆再一次对吏治重视起来,在这一阶段,嘉庆对前期的反贪腐制度进行了梳理,从而对当时的汉族官员控制稍微放松,这时,汉族官员再次崛起。这位后来道光时期,湖南籍官员崛起奠定了好的机会。

道光皇帝是想在吏治上有些成绩的,但因为此时的满族皇权已经被汉化了。他们学习到了我们汉人的一个很不好的思维——下棋思维。只要一个政权,下棋思维盛行,这个政权就该进行大规模整顿了。因为,统治阶层的着力点已经不是在民生、保住政权上,而是如何保护既得利益。

道光之后的历史,在吏治上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吏治越来越糟糕,现在的一些选美机制被引入了选官制度中。潜规则被破坏。买官现象开始盛行。如此等等,在清朝最高统治阶层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夸奖的。唯一的亮点就是左宗棠及其相关人员。

左宗棠团队更多的是“陶澍—林则徐—左宗棠”改革思想,其间人物非常多。包括魏源、贺氏兄弟等人。与此相反,就是“穆彰阿--李鸿章-袁世凯”改革思想,这是两种改革思想,其背后就是:爱国、爱朝廷、爱自己的排序问题。前者:爱国—爱朝廷—爱个人;后者则是:爱个人—爱朝廷—爱国家。

正如上文咱们谈的,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具有改革眼光的清廉官员带领出了一个廉洁高效的团队,但与整个官场相比,他和他们仍然是不招人待见的人和团队。因此,他和他们没有被统治阶层选中,作为安邦定国的政策及执行团队。

清朝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

以明清为例讲述国运是什么?别光说,意思也得懂

石达开压根就没信过洪秀全的那套理论,为了反清找个工具而已

晚清官场异类:侠之大者左宗棠,生为草根去也磊落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上品中国·人物 | 郭敏:耕耘... 高尔夫行业耕耘者郭敏 —— 二十年深耕, 以球为媒链接世界 引言: 在高尔夫运动的绿茵场上,有一...
原创 曾... 曾国藩“识人术”:老乡吃饭时的一个小动作,他看后:此人不可用 文/轩哥畅聊历史 晚清时期,最出色的四...
原创 大... 鲧是大禹之父,尧帝时期,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举负责治理洪水,前后九年修筑堤坝治理洪水不成,被舜处死。...
原创 唐... 唐朝最低调的皇帝,默默无闻被忽视,在位时却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唐是中国历史最繁荣的...
原创 八... 八旗兵战斗力爆表? 1619年,明军举国精锐兵分四路浩浩荡荡向辽东进发,意在剿灭盘踞东北多年的努尔哈...
原创 杨...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一个朝代,审美观点也是和其他朝代不同的。中国古代的其他朝代,包括到了现代...
原创 古... 中国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便开始跟世界各国交流。尤其是唐朝,那时候长安成为了世界文明之都,各国国家派...
原创 他... 纵观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路可谓传奇,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他这样以一世之功建立庞大帝国。然而,在对待功臣的问...
原创 清... 在清代,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很多将领都是政工干部出身,提起他们的大名并没有那些军事主官有名,像张南生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