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年前,鲁迅在这里成为了“周树人”
创始人
2025-07-13 03:32:16
0

1898年5月7日,17岁的鲁迅第一次离乡远行。从绍兴会稽乘坐乌篷船,后来转乘了大船,走了十几天的水路,来到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开始了在南京的求学生活。126年后,又一群17岁上下的少年来到了这里。8月12日,参加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的同学们,在南大文学院教授沈卫威的带领下,寻访鲁迅在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求学的足迹。

语文课本里的“周树人”就诞生在南京

“周树人”这个名字是怎么诞生的?沈卫威介绍,1898年,鲁迅离开绍兴和传统的科举考试训练,到南京新式学校学习。鲁迅叔祖周椒生虽在水师学堂做官,但举人出身、思想守旧的他却对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他觉得鲁迅不宜再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这个日后响彻中国、响遍世界的名字,就因为鲁迅入学江南水师学堂而诞生在了南京。

1899年,鲁迅离开了这里,转入了另一个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也就是《朝花夕拾》中的“矿路学堂”。但关于“两棵树”的记忆,却一直在鲁迅的文章出现。比如散文《秋夜》中著名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样的“两棵树”,在鲁迅的成长轨迹里一直存在。江南水师学堂里就有两株光绪十六年所植的广玉兰,枝繁叶茂。就在写完《秋夜》后的第二年,鲁迅在北京种植了两株白丁香,至今依然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中长的挺拔高大。

“在江南水师学堂,可以看见院内有两株大树,一株是广玉兰树,还有一株也是广玉兰树。”沈卫威模仿鲁迅的经典句式,现场“造句”,“大学之大,在有大师的同时还有大树。”

鲁迅经常在节假日和同学走遍南京城

在南京的新式学堂,鲁迅阅读了大量书刊,如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遗事》等,度过了5个月的求学时光。据悉,江南水师学堂于1890年5月开建堂舍,8月完工,9月正式开办。学堂房屋经过精心设计,公务厅、客厅与学徒住房、饭房、睡房皆照华式,西学堂工艺房、洋教习房则仿西式,“甚整齐,亦极雅观”。标志性建筑是一个“烟囱”、一个“高桅”,恰好为管轮、驾驶两堂之代表。

鲁迅回忆那高耸的桅杆时说:可爱的是桅杆……因为它高,乌鸦喜鹊,都只能停在它的半途的木盘上。人如果爬到顶,便可以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而且不危险,下面张着网,即使跌下来,也不过如一条小鱼落在网子里。

沈卫威介绍,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的求学时光虽然不算长,但在南京的几年中,每逢到节假日,他常和同学走遍南京城,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夫子庙的得月台、状元境的书店,是常去的;下关码头、燕子矶、台城、鸡鸣寺、鼓楼、大钟亭、明故宫、莫愁湖,也是鲁迅足迹常到之处。

设计启蒙也是源自江南水师学堂

文学作品之外,鲁迅的设计才能也一直为人传颂。沈卫威介绍,鲁迅对于绘画和设计的启蒙,也是源自江南水师学堂。“在南京求学期间,鲁迅开始学习绘画,如铁轨横断面图。原版德文教科书要整本抄录,自己绘制插图。”同年,鲁迅为了学习绘画,还专门买了绘画入门读物石印《芥子园画谱全集》12本,他还尝试着将学堂的校园绘成图寄回家。

赴日求学期间,鲁迅创作了优秀的解剖学笔记,尤其是解剖图的精湛绘制。后来,他更是凭借着独创的“猫头鹰”形象征服了不少读者。1927年,鲁迅的杂文集《坟》出版时,鲁迅画了一只猫头鹰,放在了这册杂文集的扉页位置,这也是今天大家最为熟悉的“鲁迅版”猫头鹰形象。

沈卫威介绍,鲁迅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并独立完成了北大校徽的设计。如果不当作家,鲁迅当一个设计师也不会干得太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考... 中华世纪坛坛序里写道:“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五千年的文明凝聚了我们的...
原创 抗... 他是抗战老兵,昔日英勇杀敌后负伤回乡,靠编草编为生,如今112岁 中国抗战老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抗...
原创 秦... 对“千古一帝”秦始皇,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
原创 包... 1957年,作家“栖梧老人”在报社上发表关于回忆 “二七大罢工” 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多家报社、出...
原创 明... 如果真的想让崇祯和一个皇帝对调,那么最优的选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因为那个时候明朝的天下,正需要一位积...
原创 韩... 在中国古代,真正登峰造极的军事家首推两人,一人是战国时期的孙武,此人被后世称为“兵圣”,一套《孙子兵...
原创 韩... 提起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榜上有名。韩信一生没有打过败仗,公元前204年井陉之战中他摆下了兵家大...
原创 刘... 《三国演义》 中描述了三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宏大历史场景,塑造了诸葛亮、周瑜、荀彧等一大批形象各异的智囊...
中世纪伊斯兰教如何看待同性恋 在中世纪时期,穆斯林社区在这方面相当宽容和接受。 穆扎法尔·巴蒂著 历史研究生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
原创 为...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役历来也是许多史学家以及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