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惠僧叛逃国民党,建国后要求回归,毛主席:给党内同志一个交代
创始人
2025-07-13 11:33:58
0

1957年,作家“栖梧老人”在报社上发表关于回忆

“二七大罢工”

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多家报社、出版社纷纷与“栖梧老人”约稿,让他根据经历撰写一部有关大革命时代的回忆书籍。

这位“栖梧老人”就是

包惠僧

,一名在十八年前叛逃到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如今重新回归,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往事在目

1949年2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落败已成定局,蒋介石的诸多将领纷纷率众起义,加入到解放大军的阵营,偌大个蒋家王朝崩溃在即。

彼时在蒋介石麾下任户政司司长的

包惠僧

却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他不能像其他国民党军官一样起义归降,十八年前他曾是一名中共党员,后来投靠到国民党麾下,如今哪有颜面回去?

心烦意料之际,包惠僧突然得知国民党要

“迁都广州”

的消息。

原来国民党内部的明争暗斗一直不曾消停,即使已到最后关头仍是如此,就在1月21日,迫于李宗仁、白崇禧“逼宫”,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成为“代总统”。

只是蒋介石名为下野,实则隐于幕后操弄大权,并且一手推动“迁都”事宜,意在给李宗仁使绊子。

包惠僧的顶头上司南下广州为“迁都”做准备,他趁这个机会将家人送走,自己则思虑如何摆脱国民党。

4月20日,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

消息传来,国民党内部大乱,大量人员被裁,缩短经费,包惠僧借此脱身,辞去官职。

当时有不少国民党人猜到蒋介石会逃往台湾,便先一步行动。

包惠僧深知老蒋为人,他曾是共产党,若是跟老蒋去台湾,日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他思来想去,最终带着家人逃到澳门,先静观其变。

而后,解放大军士气如虹,先后解放全国大部分地区,国民党能够躲避的地方越来越少。

到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主席的话,通过广播、收音机传遍整个中国大地。

那日,包惠僧在澳门,打开收音机,亲耳听到这个消息,震撼、感慨、悔恨等各种复杂情绪充斥内心,过往的经历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那年建党,他与毛主席等人泛舟游行,畅谈理想。

如今,理想已经实现,毛主席等人初心未改、矢志不渝,可自己呢?

他如今已经不知要以何种面目再见故人了……

初始热枕,齐心协力

包惠僧,1894年生于湖北的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家庭。

虽然自小家庭富裕,不过包惠僧并未因此堕落,反而有几分报国志向。

1919年,包惠僧从北京大学毕业,恰好五四运动爆发,他与大多数爱国青年一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

那段时间,包惠僧有幸见到陈独秀的演讲,深受影响,特地在私底下与陈独秀见面。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对于那些热衷革命的后生晚辈十分欣赏,包惠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1年,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筹备创立中国共产党时,立刻想起包惠僧,亲自书信邀请包惠僧来武汉,一同参与建党事宜。

这封信让包惠僧兴奋不已,那时他一腔热血,充满热枕之心,能参与建党,让他感到无上光荣。

他动身前往武汉参与筹备工作,忙前忙后,除了与来自共产国际的友人合作外,还频繁与陈独秀联系,多方听取意见,力图把工作做到最好,方能对得起陈独秀的信任。

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中共要召开一大。

陈独秀因为太过忙碌无法亲自到场,便委托包惠僧作为自己的代表之一参加,可见对包惠僧有多看重。

不仅是陈独秀,当时参与建党的早期共产党人,如毛主席,董必武,李大钊等人都因此与包惠僧熟识相知。

从1921年6月开始,中共一大多次召开会议,考虑到安全问题,多次更换开会地点,最后选择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上,假借游湖为名开会。

游湖泛舟,众人齐聚。

那时大家聚在画舫上,一同商量党的初步工作方向,畅谈革命理想,正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何等美好的回忆?

那时包惠僧与毛主席走得很近,因为两人年龄相仿,而包惠僧待人真诚,工作起来不遗余力,喜欢发言倡议,让毛主席极为欣赏,两人的交情很不错。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等重要方针,初步确定党在成立初期的工作方向,为后来一系列发展埋下伏笔。

因此,参与筹备工作,又代表陈独秀出席的包惠僧,无疑贡献良多。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包大炮”,后来竟背叛信仰、投到国民党麾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原因让包惠僧忘却初心热枕,转而投敌?

目睹血腥,心生胆怯

包惠僧投敌,倒不是因为对党内有任何意见,总结而言就是两个字:

胆怯

这一点,从包惠僧过去的人生经历就能略知一二。

他自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中,基本没吃过苦,虽然当时年代混乱,世道上不乏穷苦百姓,包惠僧虽然有所目睹,但终究没有亲自体会。

再到上学的年纪时,又是一路顺风顺水,毫无波澜地从北京大学毕业,他的人生轨迹过于平坦,缺少磨炼,因此个性中少了几分坚韧。

在革命初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危险还不算多,包惠僧个性中的怯懦还没有表现出来。

一大过后,共产党正式成立。

孙中山先生注意到这个新生的党派,也知道共产党背后有来自苏联的

“共产国际”

支持,潜力无穷。

彼时国内军阀作乱,孙中山先生顿时心生

“联共联俄,共抗军阀”

的想法。

从1924年开始,国共进入合作时期,为加深双方友好发展,党组织授意部分共产党人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促成两党深入交流。

包惠僧便是其中之一,曾与周恩来等人到在黄埔军校任职。

东征期间,周恩来赶赴前线指挥,包惠僧则是接替周恩来的职位成为黄埔军校另一位政治部主任,主持后方校区事宜。

东征结束,国民革命军举兵北伐,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孙中山主张的

“联共联俄,共抗军阀”

的目标前进。

但1927年4月12日,北伐胜利在即时,蒋介石却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制造分裂,公然捕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关系恶化,共产党迎来艰难时期。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期间,蒋介石放出极端口号,还有汪精卫等人配合行动,国民党在全国各地搜捕共产党人。

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皆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光是广东一地,被杀害的人数就达到了两千余人。

最令人愤怒的是,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对党和人民都有巨大贡献的李大钊同志也被敌人逮捕入狱。

李大钊在狱中始终坚定革命信仰,不曾屈服,最终英勇就义,他留下《狱中自述》一书,表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这场政变浩劫中,共产党损失惨重。

意志坚定的先辈决定用武力抗争,捍卫革命;而胆小懦弱者,面对满目血腥,却心生畏惧,内心动摇。

很遗憾,包惠僧属于后者。

自小就过得一帆风顺的他,亲眼目睹到共产党人被捕杀的情景,头一次意识到,革命过程中原来充满血腥和牺牲,稍不留神就有身死的风险,他开始感到害怕,死亡的阴影笼罩在心头。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周恩来决定联合贺龙,叶挺,朱德等同志在南昌起义。

包惠僧被周恩来指派到南昌待命,后来起义终是因为敌人实力过于强大及自身原因失败,部队撤离前,周恩来找到包惠僧,问他有何打算。

包惠僧内心已经动摇,不愿跟部队离开,借口要去投奔亲戚,周恩来匆忙间塞给他一些盘缠,叮嘱他日后设法与组织会合。

自那以后,包惠僧心中已经对革命失去信心,加上全国各地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他的畏惧心理愈发严重。

几个月过后,包惠僧躲避国民党的追杀,辗转隐藏到上海。

党内同志得知他的消息,前来请他回归组织,但他已经失去斗志,言语推辞不肯回归。

周恩来得知此事,联想到“四一二政变”以来包惠僧的态度,随即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自此便不再与之联系。

1930年,包惠僧为求谋生,考虑到自己是双重党籍,便投靠到国民党麾下。

次年,蒋介石为显示“大度”,树立良好形象,任命他为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议,这职位听着挺像一回事,其实没什么权力。

往后十八年,包惠僧一直待在国民党中任职,只是不曾被重用,国民党不可能轻易信任一个“外人”。

这对包惠僧而言也算是因祸得福,正因不被重用,他才没有与过去的革命老友兵刃相向,只是默默无闻地过生活而已。

寄信思归,欢迎北上

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远在澳门的包惠僧忆起过往岁月,感慨万千,想要寄信向毛主席、周总理等老友祝贺一番,又自觉无颜面对故人。

最终,他还是没能忍住,向周恩来发出一封电文祝贺,同时也隐含几分想要回归之意。

周总理是何等人物,自然看出他的意思,却不敢擅作主张,去请示毛主席。

不料毛主席也收到了包惠僧的来信,早已知晓,见周总理过来,毛主席略微沉思,说道:

“毕竟当初一同创立党组织,有功有过,让他回来吧,但得给过去的同志一个交代!”

于是,毛主席亲自提笔回复,信中点明:

“欢迎北上”

包惠僧收到毛主席的回复,欣喜若狂,立刻打点,准备返回大陆。

大陆这边,周总理暗中指示在港澳的中共地下党成员为包惠僧提供便利,帮助他顺利回归。

1949年年底,经过党内暗中帮助,包惠僧终于带着家人如愿返回大陆,在北京下榻。

当天,党中央就派人过去接洽,安排住宿事宜。

第二日,过去的老朋友董必武亲自来与他见面,一番叙旧后,董必武告知毛主席请他到中南海做客。

包惠僧再见到当年党组织建立初期的战友,顿时心生惭愧,言语间总感觉有几分自卑,董必武便打趣道:

“好你个‘包大炮’,当了国民党的官,就不要共产党的朋友了吗?”

把话说开,虽然难免有几分尴尬,但总算是解开心结,包惠僧坦然接受了老友的调侃。

几天后,包惠僧带着家人去中南海赴宴做客,周总理来与他谈话:

“当年南昌一别,不曾想一别就是十八年。”

包惠僧心中惭愧,与周总理谈了很久。

最后,周总理大度地表示:

“你拖家带口的,总得过生活,当年的事情也不能全怪你,但你过去可不是普通党员,总得对党内的同志有个交代才行。”

周总理的话等于明白地告诉包惠僧,党组织非常大度地接纳他回归,原谅他当年因为胆怯而犯下的错误。

包惠僧内心感激万分,表示自己一定会遵从党的安排,弥补过失。

次年,他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重新学习党的思想,并在校中写下长达三万字的《思想总结》,直面过错,批评自我。

毕业后,包惠僧在党内主要担任文职工作,经常撰写革命文章,还以

“栖梧老人”

作为笔名,写下诸多回忆大革命岁月的文章书籍,其中《二七回忆录》被改编成话剧,让后来人能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革命历史。

迷途十八年,最终回到党和祖国的怀抱。

包惠僧心里充满感激,他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致力于撰写革命回忆录,晚年留下大量关于共产党创立初期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史料,直到1979年病逝,方才休止。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3... 俗话说:“物极必反”,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洗三”的风俗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人们相信,通...
《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赏瓶 在中国浩瀚的陶瓷艺术长河中,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赏瓶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清代雍正皇帝...
原创 同...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电视剧《梦华录》中都有敲登闻鼓告状的凭借。为什么明兰相安无事,而赵...
原创 金...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192期 金庸各部小说之间有...
原创 大... 明朝开国功臣傅友德,因屡立战功,被封为颍川侯,其名声在朝野间可谓如雷贯耳。然而,这位曾经威震沙场的武...
120余张图片讲述澳门同胞抗战... 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澳门口述历史协会共同推出“勠力同心 共赴国难——澳门同胞抗战图片展”...
原创 王... 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生活在这太平盛世,完全是因为上一代无数个先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才为后人争得如今的局...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洛阳古墓博... 央广网洛阳8月16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部的邙山,是我国唯一以历代墓葬实物...
原创 春... 萨尔浒明军也有四十万。是在内战不断情况下抽调出来的。而且是劳师远征,后勤都是问题。面对两万女真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