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一语戳破他的“坏”心思
创始人
2025-07-13 01:32:48
0

1950年7月,当刘伯承得知中央军委决定创办一所培训我军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后,便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去一封信,请求辞去自己司令员和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想要去办学教书。

很快,刘伯承的请求被同意了,他成为军事学院的院长。本来党中央决定让刘伯承兼任政委一职,但他却拒绝了这一任命,

反而推荐陈毅当政委

要知道此时的陈毅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身上还兼任上海市市长,那么刘伯承为何还要他来当政委呢?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笑着对刘伯承说:“你想让陈毅同志当政委,是为了要钱方便吧?”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伯承为何执意让陈毅当军事学院的政委?周恩来说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刘伯承主动辞去职务,只为建设军事学院

1950年7月2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创办军队院校的问题。在会议上确定,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基础上,改建和新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各类正规院校,各军兵种要组建各级专业学校,全军要首先创办一所综合性的陆军大学。

当刘伯承得知要创办陆军大学这一消息后,他的脑海中便萌生出投身军校教育的念头。

于是刘伯承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去一封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与筹建陆军大学的工作中去。

刘伯承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是比较困难的,但最困难的还要数干部的培养,而在干部培养中最难的则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之前有办学校的经验,我也有信心能够将陆军大学给办好。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职务,只为去办好陆军学校,更何况我的年纪已经大了,战争也结束了,不如让我去办学校吧!”

10月23日,毛主席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并和朱德联名给他写信,让他尽早将西南方面的工作交给邓小平、贺龙,早日到北京负责筹备陆军大学。10月27日,刘伯承从重庆飞到北京,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机场迎接。

在陆军大学筹办期间,周恩来曾三次会见刘伯承和陆大筹委会的成员。周恩来先是向刘伯承等人传达了毛主席对办好陆大的指示,然后提出陆大临时党委的组成方法、干部分配等问题,仔细研究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

周恩来第一次会见刘伯承是在11月初,当时周恩来特意将刘伯承请到中南海去研究。

刘伯承一见到周恩来就笑着说:“总理,我一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就赶紧来了。”周恩来点点头,说:“你这个人就是组织性、纪律性非常强,只要是中央的命令,你不会有别的意见。”

刘伯承谦虚地说:“我来是来了,就是担心搞不好这个学校。”周恩来摆摆手,说:

“如果你都搞不好的话,还有谁能搞好呢?你有几个特长:有学问,非常严格。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嘛!”

刘伯承说:“总理,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的,但我能力实在不足,过去搞红大是因为那个好搞,两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和之前不一样,如今是搞现代化军事学校,我是没有经验的,您看能不能给我找几个好帮手?”

几天后,周恩来第二次接见刘伯承等人,并向他们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办好陆大的指示。最后周恩来说:“为了办好陆军大学,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外国顾问,帮助大家进行工作。”

一提到外国顾问,在场的刘伯承就想起1933年他担任红军总参谋长期间,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一起工作的场景。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刘伯承有些犹豫地说:

“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叫专家就超脱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互不干扰。如果我们请的话,那就让他们讲;如果不请的话,他们就不能来顾问我们嘛!”

听了刘伯承的话,周恩来点点头,说:“对对对,你这样想是很好的,叫专家比顾问好。”

因为这件事,国务院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统一对外国专家的称呼:“除了过去按照顾问名义聘请来华的,和过去没有按顾问名义聘请来华的外国专家,一律都称呼为‘专家’。”

除了对外国专家的称呼外,周恩来和刘伯承等人还研究了筹建工作的一些具体事宜:

第一、校名问题;

第二、校址问题;

第三、干部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

,鉴于将来还要开办其他兵种科,因此刘伯承建议将陆军大学定名为“军事学院”。

针对第二个问题

,之前中央军委曾建议将校址选在东北,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军委又决定将校址建在北京或者其他省市。

刘伯承经过两次实地考察后,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得到好转,再加上抗美援朝仍在继续。刘伯承为了能够早日开学,培养更多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上前线杀敌,同时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将校址暂时设在南京华东军大所在地,以后有条件的话再行搬迁。

针对第三个问题

,当时朝鲜前线是急需干部的,新建立的各军兵种和其领导机关需要干部,地方上各个战线也需要军队干部前去支援,如果从全军调干部的话将会有些困难。

刘伯承请求以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的一部分干部为基础,依托华东军区组织起军事学院的各级机构。

针对以上刘伯承所提出的意见,周恩来全都持同意意见。

刘伯承想让陈毅当政委,周恩来:是要钱方便吧?

刘伯承和周恩来的谈话结束后,当刘伯承等人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周恩来再次叫住刘伯承,并亲切地问:“刘老,您看还有什么事情吗?”刘伯承见状,用试探的语气回答道:

“总理,我是这样想的,既然陆军大学的校址设在南京,那能不能让陈老总来兼任政委一职呢?”

周恩来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一下子将刘伯承的小心思给猜透了,他说:

“我明白你的意思,陈老总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你想让他兼任政委,这样一来,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方便多了,是这个意思吧?”

刘伯承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一下子就被周恩来给猜中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哈哈,是啊,我是有这个‘坏’意思。”刘伯承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周围的同志也被刘伯承的坦率逗得哈哈大笑。

戳破刘伯承的小心思,周恩来也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这倒算不上是什么坏意思,你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但就是不知道陈老总愿不愿意呢!”

刘伯承说:“只要您让他干,他就会干的。”刘伯承想尽量争取周恩来的同意。周恩来听后笑了笑,然后说:“那也不好勉强陈老总,这样吧,你和他商量商量,如果他同意的话,我也没什么意见,中央也会同意的。”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后来这件事并没有实现,要知道陈毅当时不仅仅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他还是上海市的市长。

陈毅身上责任重大,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兼任陆军大学政委这一职务。

不过尽管陈毅没有担任陆军大学的政委,但不管是华东军区,还是陈毅本人,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给予刘伯承很大的支援,这也令军事学院能够顺利地创建和不断发展起来。

后来周恩来就如何创办好军事学院的问题,在中南海西花厅和刘伯承等人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他们首先研究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军事、政治等要如何搞,要怎么搞好。

周恩来在这次交谈中特别强调说:

“一定要搞好文化教育,我们军队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这都是历史造成的。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掌握好现代军事科学技术!

最后,周恩来鼓励刘伯承说:

“搞现代化军事建设,有很多东西我们都是没有经验的。虽然刘老是位老教育家,搞了很久学校方面的事情,但现在搞的是现代化的军事学院。我们要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等等,把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都总结提高,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

谈话结束后,周恩来将刘伯承等人一一送出西花厅,然后握手告别。当刘伯承等人回到住所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肯睡觉,而是和筹委会的同志们根据周恩来三次谈话的内容,又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创建军事学院的意见书》。

1950年11月13日晚上,刘伯承带着起草的意见书再次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向周恩来和朱德进行详细的汇报。听取刘伯承汇报的除了有周恩来、朱德外,还有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代总长聂荣臻、军训部长萧克等等。

这天深夜,由周恩来主持修改,产生了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第一份历史性文件,也绘出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第一所高级军队院校建设的蓝图。

《意见书》上报中央三天后,毛主席亲自批准了这一报告。从这以后,开始了筹建军事学院工作的新阶段。

刘伯承请国民党旧军官讲课,效果如何?

在刘伯承的领导下,军事学院的建设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高级速成科、上级速成科、基本科和情报科第一期共招收758名学员,并于1951年1月8日开始正式上课。

1月11日,中央军委特意发来祝贺词:“兹值军事学院开学之际,特此发来贺电,向你们表示祝贺!希望全院的同志们都能努力学习,总结作战经验,发扬我军的优秀传统,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人民的国防军而奋斗!”

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毛主席亲自题词:

“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朱德题词:

“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在授旗阅兵仪式上,刘伯承接受中央军委代表陈毅授予的军旗并致辞。在随后举行的成立庆祝大会上,身为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亲自致开幕词,要求全体学员要拿出过去攻击敌人的精神,攻读所学的一切课业,获得学习的胜利成功!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想要办好一所学校,一要好校长,二要好教员。”

因此当军事学院一组建,刘伯承就开始抓教员队伍,他经常说:“开医院要有好医生;开饭馆要有好厨师;办院校最要紧的就是要有好教员。”

军事学院刚刚建立的时候,教员队伍主要是从总部以及各部队选调而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地方大专院校招收,再加上原华北、华东军大的教员。尽管动用了很大的力量,但军事学院也仅有190名军事教员、5名政治教员、106名文化教员而已。

这个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面对军事教员稀缺的局面,刘伯承决定大胆突破,吸纳一些原国民党的旧军官,让他们来军事学院当教员。

在刘伯承所请的众多国民党旧军官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便是请战犯廖耀湘当教员这件事了。

一天,刘伯承指名要把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请来讲课。廖耀湘是湖南新邵人,他既是一位抗日名将,又是解放战争中的俘虏和战犯。

1947年8月,当时廖耀湘担任国民党第九兵团的司令官。在辽沈战役中,第九兵团6个军共10万多人全被我军歼灭,廖耀湘和新六军军长李涛被我军俘虏,后来他们被瓜亚在抚顺功德林进行改造。

邀请战犯廖耀湘担任教员给学员们上军事课,这个消息一传出,学员们议论纷纷。

其实在此之前,刘伯承就曾请来一些起义的原国民党的旧军官来上课,学员们的思想转变不过来,因此时常会发生学员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的事情。

如今学员们听说还要请战犯廖耀湘来给自己讲课,一部分学员思想上更加反感。要知道廖耀湘是手下败将,如今让一个手下败将给打胜仗的人讲课,这让大家怎么接受呢?

刘伯承得知这一情况后,耐心给学员们做思想工作,他说:

“大家都知道我以前也是旧军官出身,也当过四川的军阀。我和朱老总都是半生军阀、半生革命。毛主席说过革命是不分早晚,不分先后的,只要站到革命的队伍中,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刘伯承顿了顿继续说:“这些教员都是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由我亲自请来的,尽管他们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却是非常充足的。只要他们来了,那么他们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就要尊重他们。”

刘伯承的话给学员们很大震动,他见学员们的态度有所转变,便立刻下令,让廖耀湘尽快来军事学院上课。然而学员们的功课做好了,廖耀湘这里又遇到困难了。

这天,功德林管理所所长姚伦接到刘伯承的通知后,连忙去战犯所找廖耀湘:“廖耀湘学员,请你跟我来一下。”廖耀湘跟着姚伦走到他的办公室,刚坐下,姚伦就说:

“廖耀湘学员,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想请你去讲一个学期的课。”

廖耀湘愣了,反应过来后当即说:

“这怎么能行呢?我是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之师讲课呢?使不得,这使不得!”

姚伦说:“你就当这是组织交给你的一个任务,怎么样?”

廖耀湘见姚伦这样说,也知道自己不能再推脱了,便说:“那我去试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回来。”

令廖耀湘没想到的是,当他来到军事学院准备上任的时候,前来迎接自己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刘伯承。刘伯承一见到廖耀湘就上前欢迎:“欢迎你来军事学院讲课,这次就麻烦你了。还要请你讲讲你在缅甸抗日取得的成绩还有‘森林作战法’和‘城镇村落战斗’等……”

廖耀湘被刘伯承的举动弄得有些诚惶诚恐,他连忙说:“您客气了,我是担心自己讲不好。”刘伯承大手一摆,说:“放心讲,这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只能当你的学生!”

廖耀湘在刘伯承的鼓励下登上讲台,在讲台上他讲得出神入化,也令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堂课结束后,学员们发自内心的鼓起掌来,刘伯承更是紧紧地握着廖耀湘的手说:“廖将军,你的课讲得真生动!”

刘伯承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了军事学院的教学质量,也令学员们受益匪浅,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刘伯承主动辞职,从此远离热爱的军事教育事业

1958年,中央军委为了建设更好的军队内部秩序,于是开展了一项运动。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军一直向苏联学习,因此所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数苏联方面提供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军委认为我军的情况和苏联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书本中的内容也不再适合我军。再加上军事学院所使用的一直都是西方的军事课本和案例,这些和我军的情况也不相符,所以军委决定来一个大整改。

在此期间,担任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自然首当其冲,不过由于事情发生期间他的身体不是太好,正在养病。毛主席知道后给刘伯承写去一封信:

“刘伯承同志好好养病即可,不用参加会议,做个检讨表个率就行。”

但刘伯承却执意要去现场作检讨,7月10日,刘伯承和妻子乘坐火车抵达北京车站后,来不及休息便乘车赶到会场。当主持会议者宣布大会开始后,刘伯承由工作人员搀扶,迈着蹒跚且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向主席台走去。

紧接着刘伯承宣读了自己的检讨,当念到动情处声音几次哽咽。发言完毕后,刘伯承的检讨赢得了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1958年9月12日,根据国防部的命令,军事学院以各系为基础,正式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等6所高级军事指挥学院。

这年冬天,刘伯承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说自己因身体不支,辞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的职务。

11月17日,党中央和毛主席同意了刘伯承的辞职申请,被免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职务。从这以后,刘伯承离开了他热爱的军事教育工作岗位。

1959年1月19日,刘伯承带着家人从南京回到北京。离开南京的那天,军事学院的很多领导干部和学员都自发来到长江边,为刘伯承送行。当渡船远远离去,站在岸边的人们却不肯离去,刘伯承依依不舍地和大家挥手告别,眼中充满泪水。

1970年5月,刘伯承所创办的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等合并,变成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址还设在高等军事学院。

当刘伯承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决定将自己珍藏的2000多册军事理论图书全部送给军政大学图书馆。

1971年,刘伯承对前去看望自己的军政大学校长萧克说:

“如今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眼睛也快不行了,这些图书和教材就留给你们吧,希望你们可以将学校给办好!”

1972年,刘伯承的左眼也失明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不得已只好住院接受长期治疗。中央对刘伯承的病情很是关心,周恩来曾三次亲临医院探望。

毛主席知道刘伯承病情后亲自过问,周恩来当即做出“刘帅的病要以养为主”的指示。然而由于刘伯承年事已高,他的身体也因不能复原而长期卧床不起。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享年93岁。刘伯承逝世后,邓小平带着全家最先来到刘伯承的灵堂,并向其深深地鞠了三躬……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以新代旧,似乎从来就不曾停止,有昙花一现之代,却万世永盛之朝。而更替之中得国...
原创 东... 答案:祖逖成功了吗?或者准确地说祖逖仅仅是成功的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祖逖和当朝的执...
原创 他... “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类似的标语曾张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 计划生育作为...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是明朝宰相胡惟庸。本来这位胡大人当宰相当的好好的,可是心有不甘,觉得宰相屈...
原创 李... 自古以来,封建时期关于皇位的继承就有一个硬性的规定,那就是皇帝只能由男子且是太子担任, 而在我国唐朝...
原创 他... 1956年,毛主席巡视南方,在长江游泳后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在这首词中,有一句:“才饮长...
原创 张... 张飞与赵云都是蜀国五虎上将,勇冠天下。但三国武将的武艺高低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题,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
原创 王... 战国时期,始皇帝嬴政能够一统六国,少不了身边那些骁勇善战的武将的帮扶,如果没有他们秦朝的霸业难以成就...
原创 刘... 公元363年,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户非常贫寒的人家内,出生了一个小男孩...
原创 天... 一说到中国古代有名的“酒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李白,这位诗仙自己都调侃道:“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