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极力劝说毛主席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太多是因为农村没电
创始人
2025-07-13 16:33:57
0

“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类似的标语曾张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

计划生育作为曾经的一项基本国策,与每一个普通家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要提到计划生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马寅初。

马寅初的个人成长

马寅初是一位真正的百岁老人,他的一生横跨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的时期。

光绪八年,马寅初出生在浙江嵊县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以开酒坊为生。

他家不是大富大贵之间,但是他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早早地就将马寅初送到学校学习。作为传统社会的父母,满心满眼期待的自然是孩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但马寅初并没有走传统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是在成人后进入大学,学习现代知识,尽自己的力量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做贡献。

1901年,马寅初顺利地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大学毕业后,马寅初决心继续钻研学问,获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机会,并成功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1915年,马寅初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满身的学识回到了祖国,作为留美归来的人才,他受到了各个党派热情的邀请,希望马寅初可以成为自己党派的一员,但是他却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理念选择进入北京大学教书。

仅仅四年之后,他便成为了北京大学首任教务长。

抗日战争期间,马寅初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公开发表演讲痛斥蒋介石的战时经济政策,被抓捕入狱。解放战争时又不顾个人安危,在各地发表演讲,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径。

有一次,马寅初在会场发现了特务,但他仍然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说

“我晓得人群里面就有特务,正用手枪瞄准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会到这里讲话了。”

他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寅初也曾担任过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的校长。写出了许多经济学的著作。

马寅初的一生在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但是真正让马寅初出名的当属他对中国计划生育所做出的贡献。

马寅初的计划生育思想形成

建国之后,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不用担心战争的侵扰,国内环境变得稳定,死亡率急剧下降的同时出生率却在稳步上升,人口增速发展。

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便达到了惊人的24.79%。而且当时有一些人认为,此次人口普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可能实际的数据要更高。

在20世纪50年代初,马寅初回乡探亲后看到每对父母都生好几个孩子,便为中国的人口压力而感到担心。

虽然此时的他已经70多岁了,但是仍然多次前往浙江各地实地考察中国的人口问题。

当他第三次去到浙江,在一个远方亲戚家发现这个亲戚有6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都吃不饱饭,孩子身上穿的衣服打着一个又一个补丁。这更让他意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节制人口是非常重要的。

他对亲戚说:

“人口的生长,不得了,不控制怎么行,你想想看,我们的祖父是一个人,到我们第二代就是五个兄弟姐妹,一人成了七人,到了你们第三代,是29人,再到了你的儿子辈,是第4代,现在是七十五六个。这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倍数是多么惊人。”

在1955年的春天,马寅初与好友邵力子以及当时的卫生部长李德全见面,共同商谈中国的人口问题。

刚一见面,马寅初就迫不及待地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人口的看法,认为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但是经济建设还没有跟上。

在邵力子和李德全的建议下马寅初决定将自己多次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将其写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著作,并要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控制人口发展的主张。

在马寅初夜以继日地努力之下,《新人口论》横空出世,这部书包含了马寅初前往浙江实地调察的成果以及个人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

中国人的传统观点是“多子多福”,人们并不认为多生孩子是一件坏事,因此马寅初节制人口的观点在当时并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

1955年,马寅初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中国要控制人口发展的观点,除了邵力子及几个科学家外,当时浙江的讨论组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赞同马寅初的观点,认为苏联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讨论,中国自然也不需要讨论。

但是马寅初通过分析苏联与中国的不同,认为两国之间国情不同,苏联地多人少自然是不用讨论的,但是中国人少地多,两国不能相提并论,不能教条地看待问题。

直到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提倡节育的发言,还让马寅初对此问题进行发言。

这让马寅初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957年6月,在第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正式提交了计划生育的提案。此提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与会人员广泛的回应。

毛主席甚至邀请马寅初到中南海就“控制人口问题“做了专题发言。

会议结束后,马寅初的著作《新人口论》得以出版,《人民日报》也将马寅初的提案全文刊发了出来,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可能会提前实行计划生育!

对马寅初进行激烈批评

但是事情却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一开始毛主席对于人口问题也是心中犹豫,但随着全国沉浸在提高工业以及粮食产量的“幻想”中,毛主席关于人口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

毛主席认为现在还是人多比较好。不能只看到人口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在变大,也应该看到人的生产力。人越多,生产力也就越高。

毛主席认为中国合作社的成功除了党的领导,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六亿人口。如果“蛋糕”不够分那就把“蛋糕”做大嘛。

而马寅初始终坚持中国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极力地劝说毛主席,认为中国的人口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并且认为“地少人多”的情况可能会让中国变成侵略的一方,去掠夺世界的资源。

在一次马寅初劝说毛主席实行节制生育的政策时,两人之间还发生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马寅初说

“中国人口太多主要是因为农村没有电”。

毛主席听完此话,回道

“你马寅初生了七个,是也因为没有电吗?”

这番话让马寅初羞愧难当,但是却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毛主席与马寅初之间的争论本来只是属于正常的学术范围内的讨论。但是康生等人却将两人学术间的讨论转为严肃的政治问题。政界、学术界、新闻界对于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展开了激烈的批评。

面对着众人的反对,马寅初并没有退缩,他仍然在坚持自己关于节制生育的观点。

他写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中马寅初反驳了社会各界的批判,他写道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像专业力亚服不以里说礼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马寅初当时已经八十岁了,面对着各种无端的指责,并没有因此而投降,也并不向他们屈服。他始终在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观点。

直到1960年他被免除了北大校长的职务,他仍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

历史证明,马寅初对于节制人口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关于人口的看法在1971年被纳入了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将计划生育正式的写进了宪法。

在当时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少人多的中国,马寅初所提出的计划生育无疑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今天虽然已经有了1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早已经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

我国所面对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2021年中国实行了“三孩政策”。

但是“一对夫妻只要一个孩子”的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的。

为了这个政策的实行,马寅初等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赖林嵩.如何正确看待毛主席的人口思想——兼谈毛主席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J].党的文献,2014(01):33-39.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 《山海经》身上一直有很多谜题,其成书时间是一个谜,其真正的作者是一个谜,其内容为何如此真实又如此神奇...
原创 开... 众多开国将帅都对毛泽东衷心信服 看一看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名单,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原创 杨...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人,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说名叫妃子笑的荔枝,可见杨贵妃见了这荔枝是有...
原创 春... 谈秦说汉(362)春秋战国哪些国家不是周天子赐封,争霸称雄的诸侯是何时称王的? 史学家将“三家分晋”...
原创 韩... 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大人物身边,都会有一个替他出谋划策的人物。 比如说,皇帝身边有宰相辅佐皇帝治理国...
原创 张...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很喜欢在家中请客。他请的客人,大都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原创 专... 从郭沫若打开明定陵,让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后,国家就规定不能在挖掘古墓。尽管郭沫若之后多次建议挖掘古...
原创 三... 提起三星堆遗址,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里被挖掘出许多稀世珍宝,因此而被人们称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很难...
原创 殷... 中国历史是一部独特的历史,它既一定的自身规律性,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商朝和周朝的历史,就有很大的...
“江西填湖广”从何来?长江流域... 人们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渊源?日前,“共饮一江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