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是篡位,为什么司马炎承认曹魏皇帝,而刘裕却不承认东晋皇帝?
创始人
2025-07-13 16:34:05
0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以新代旧,似乎从来就不曾停止,有昙花一现之代,却万世永盛之朝。而更替之中得国之正者寥寥无几,得国不正者比比皆是。但在得国不正的朝代之中篡位者们对待前朝的态度上却变化很大,同样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而这种变化在魏晋南北朝的这一乱世之中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司马炎篡魏,之后迅速地承认了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而一个半世纪之后的刘裕篡夺东晋,建立刘宋政权却打死都被承认东晋王朝的皇帝。前后相继的二者在同样的事情上以同样的篡位手段来改朝换代却对待前朝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评价和对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西晋代魏、刘宋代东晋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在体制系统之内,篡权者在通过各种手段压制和消灭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的前提之下采用非暴力的政治手段(即禅让)来实现改朝换代的目标。但是西晋代魏,承认取自于魏,刘宋代东晋而不承认东晋,其实都是为了突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首先,刘宋具有血统即皇统的优势,而西晋却不具备。刘宋的创建者刘裕本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小弟弟刘交的后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宋与西汉的渊源很深,可以说二者本系一家,具备道统上的优势。而司马氏却没有任何可以追溯的道统渊源。因此刘裕没有必要承认前朝,直接追溯及西汉岂不更加能说明得位之正,而汉朝被曹魏所取代,司马氏的东晋又源自曹魏,因此否定了东晋就等于否定了曹魏,直接回归正统,使得本来得国不正的刘宋新政权反而变得根正苗红。而司马氏的晋朝取自曹魏,其没有先天的皇统优势,司马炎和曹丕都是分别取魏代汉,自己不合法,被取代者曹魏当时夺权也不合法,所以为了洗白,当然的承认二者都合法,承认前朝曹魏并不奇怪。并且当时曹魏代汉,司马懿可是坚定的支持者,否认曹魏岂不是自我打脸,自我否定一切,那自己的晋朝又源自何方,因此只能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

其次,中国古代二王三恪制度的影响。何为二王三恪制,就是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新朝建立后封前两朝王族的后裔,给以王爵,或者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以示敬重。而根据上一个原因,晋朝可以追封曹魏,甚至可以追封到汉朝,而刘宋想追封汉室却总感觉隔着曹魏和两晋,很不方便,于是就干脆取消了两朝的地位,直接追封汉王朝,而这一点对于自己承认汉朝并直接承袭汉朝则至关重要。

第三,与前朝的渊源程度不同而造成了对前朝的态度不同,刘裕白手起家,司马炎已历三代四世掌权。司马氏的晋朝自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之时就开始独掌军政大权,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相继大权在握,铲除了中外异己势力,到司马炎时虽有曹魏外壳,但内部群臣已基本都是司马家之人,都是司马家人马班底,取代曹魏在当时来看那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因此承认曹魏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反观刘裕虽有血统优势,但他却是白手起家,逐步立下军功成为一方大将,之后功劳更加壮大之后尾大不掉从而掌握朝政,但他先天不足,并没有经历过司马家族三代四世的政治沉淀,公然改朝换代就显得政治和道德舆论准备不足,且朝中尚未真心认同者大有人在,同时刚刚经历内外杀伐之下的威权统治并不牢固,并没有经过像司马家族三代四十的长期治理而积累的政治人气以及人心所向的舆论支持,此时篡位必会有一些软实力上的阻碍,而这个道德的绊脚石正是东晋,因此否定东晋势在必行。而小编认为这也是晋朝之所以承认魏朝的皇帝,而刘宋却不承认晋朝的皇帝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西晋在建立之时,趋于统一,而刘宋建立之时南北分裂愈演愈烈。一个占据中原传统核心区域,一个偏安淮南江南。要知道东晋本身在建立之初这样就处于大小政权林立的状态,北方的传统统一王朝的核心并不在东晋的掌控之中,如果以东晋为正统并不具有说服力,而刘裕的征伐后秦、后燕等北方大国比东晋本身要做得好的多,就更不需要借助东晋的衣钵来体现自己的政权的权威。而西晋则不同,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域,可以说在此发展起来的都是正统的王朝,所以就不存在不承认前朝的基础,且当时三国鼎立之势也因蜀汉灭亡而不复存在,虚弱的东吴灭亡也指日可待,天下大势已定。而这种区别也是二者是否承认前朝的重要原因。

因此,小编认为以上几点其实就是刘宋不认前朝而司马氏晋朝承认曹魏的关键原因,其实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性以及政权来路正统性的问题,只是因为二者的建立者的经历以及具体情况的一些差别才导致了对待前朝态度的如此不同,并非是个人习惯也不是历史的偶然,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的。

我是精论历史一点通,专门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讨论历史趣事,一块儿分享快乐,欢迎大家关注互动呦~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 《山海经》身上一直有很多谜题,其成书时间是一个谜,其真正的作者是一个谜,其内容为何如此真实又如此神奇...
原创 开... 众多开国将帅都对毛泽东衷心信服 看一看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名单,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原创 杨...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人,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说名叫妃子笑的荔枝,可见杨贵妃见了这荔枝是有...
原创 春... 谈秦说汉(362)春秋战国哪些国家不是周天子赐封,争霸称雄的诸侯是何时称王的? 史学家将“三家分晋”...
原创 韩... 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大人物身边,都会有一个替他出谋划策的人物。 比如说,皇帝身边有宰相辅佐皇帝治理国...
原创 张...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很喜欢在家中请客。他请的客人,大都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原创 专... 从郭沫若打开明定陵,让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后,国家就规定不能在挖掘古墓。尽管郭沫若之后多次建议挖掘古...
原创 三... 提起三星堆遗址,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里被挖掘出许多稀世珍宝,因此而被人们称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很难...
原创 殷... 中国历史是一部独特的历史,它既一定的自身规律性,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商朝和周朝的历史,就有很大的...
“江西填湖广”从何来?长江流域... 人们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渊源?日前,“共饮一江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