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在中国是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识,但这个常识在国际上却并没有共识,也不被承认。很多国家的历史学者认为中国并没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是只有四千年,甚至三千年的历史。
为什么中外学者的认知会差这么多,差出了一两千年,国外的历史学者是对中国的哪段历史有所怀疑呢?夏朝。
很多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觉得中国的历史应该从商朝算起。
夏朝的争议点在哪里呢?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
“子虚乌有”的夏
在知道国外的历史学者不承认我国的夏朝时,不少人应该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到底是夏朝有问题,还是外国人的心态有问题?”
难道不是因为老外自己的文化不够长,对我们羡慕嫉妒恨,于是就想把我们的历史也否定掉。或者干脆就是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想要通过否定我们的历史来打压矮化中国人。
如果是这样想的话,真就有些冤枉国外的历史学者了。之所以对于夏朝的存在中外的历史学者有这么大的分歧,原因并不出在国籍上,而在于双方研究历史的方法有所不同。
中国学者研究历史,会把古籍、史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史记》等多部史书中都出现了关于夏朝较为详细的记载。既然古人都说存在一个夏朝,那么今天的历史学者自然也延续这一种观点,认为夏朝是真实存在的。
夏朝时的中国范围
但西方的学者不这么认为,西方的学者认为一切应以“事实说话”,文献只是二手资料,史书的记载是靠不住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那什么是信得过的呢?出土文物,只有文物能算作一手资料。
古人写出来的东西不可信,现代人挖出来的东西才可信。
这种想法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记录历史的人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并不能够还原历史的原貌。就像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传话游戏,同一句话经过几个人的口述转达,就渐渐变形走样了,甚至最后的意义变得南辕北辙。
史书的作者不可能亲眼见证每一个历史时刻发生的瞬间,必然需要他人的转述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史书上记录下的历史已经经过很多人多次的加工了。
即便是史官亲眼见证当场记下来的历史,可信么?也不可信。
大禹
曾经国外有一位历史老师就在课堂上做了个小实验,他安排了一个人在他讲课的过程中冲进课堂给他一拳然后离开。教室里的学生都被眼前发生的一幕震惊了。挨揍的老师没有生气也没有报警,反而是要学生们把刚才那一幕到底发生了什么写下来,结果学生写得也是五花八门,几乎每个学生写的都不一样。有人说是歹徒有人说是情敌,有人说是老师把歹徒打跑了,有人说是情敌把老师打趴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这就是人记录的局限性。所以国外的历史学者觉得史书的参考性不高,毕竟写书的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何况中国历史上记录下夏朝的古籍距离夏朝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史书的记载缺乏可信度。但文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现代的科技方法就能知道它们的年份。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目前关于夏的疑点有哪些呢?
一、没有挖掘出任何标有“夏”的物品。
目前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挖掘出了4000多片,被识别出的文字也有1500多个,但这其中并没有“夏”字,如果在商朝的时候连夏字都没有,在商朝之前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朝代以“夏”作为国号呢?
那会不会商朝时实际有“夏”,只是发掘出的甲骨文中刚好没有夏呢?现在的考古研究表明,在殷商的天文历法中,只有“春秋”两个季节,这也是后来古语中以“春秋”指代岁月的由来。“夏冬”的概念要到春秋时期才真正出现,所以连“夏天”概念都没有的商朝自然也不会有“夏”字。
甲骨文
二、缺少商朝人知道夏朝的证据
甲骨文是商朝时作为占卜用的,在那个迷信的年代,当时的人几乎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都要占卜,也因此甲骨文就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了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目前发现的关于商汤的记录就有几百条之多,按理说,一个君主最大的功绩就是推翻了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可在这几百条的记录中,没有一条是说商汤灭夏的。
这太奇怪了,就像有人写关于毛主席的书,只讲他的诗词文学创作却对他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事情只字未提。
黄帝
历史文献太晚,可信度不足。
商朝是距离夏朝最近的一个时代,目前并没有找到商朝时任何关于夏朝的记录,那我们这些后世的人又是怎么知道夏朝的存在的呢?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已经是距离夏朝1500多年后的事情了,你会拿3522年人写的史书来研究2022年发生的事情么?
商朝时就没有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而汉代的司马迁却能把所有夏王的名字罗列出来,他又是从哪知道的这些事呢?
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前也有记载过夏朝,就是《尚书》,但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尚书》中关于夏朝的几篇文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伪造的,春秋战国距离夏朝也过去了1000多年了。
司马迁
夏朝发掘的进展
原本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大讨论似乎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夏朝是一个古人虚构出来的朝代,直到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发现。
二里头遗址发现之初被认为是商朝时代的遗址,这种观点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二里头为夏都的说法才逐渐有了共识,这期间究竟是又发现了什么,才有了这样的认知改变呢?
二里头遗址
改商都为夏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年代
通过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判断二里头所存在的年代区间应该是在更久远的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大概是距今3800-3500年这段时间里。这个时间要早于商朝存在的时间,与史书上关于夏朝存在的时间记录是吻合的。
二、地理位置
除了年代吻合外,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西部,这也与史书中关于夏朝所在位置的记录吻合。
王族器物
2002年时从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后来被称为“中国龙”的绿松石龙形器。全长70厘米,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很显然这是一件王室贵族才会使用的器物。
二里头遗址还原
基于以上的三点,让夏朝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但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并没有让“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盖棺论定,因为想要证明夏朝真实有三个必要条件:
文物上要出现属于这个国家的文字;
出现属于这个国家的器物;
发掘属于这个国家的大规模城池。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为如果只有文字至多证明确实存在过一个民族,但不能证明他们建立了一个朝代,比如犹太人,他们就有自己的文明,但他们一直在漂泊,没有自己的国家。
只有器物只能说明确实存在过一个文明,比如考古学者就挖掘出了原始人打造的石器,这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明,但离国家还差得很远。
如果只是发现了城池,就没办法确定到底属于历史上的哪个国家,所以必须要既有文字又要器物还有城池才能证明确实存在过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目前二里头遗址缺失的一环就是文字。
如果能发掘出一种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那么夏朝的存在就可以成为无可置疑的事实。
二里头出土文物
美国教科书中的夏朝
既然史书不可靠,遗址的挖掘还缺少文字,那么西方人又是怎么看待夏朝这个有争议的朝代的呢?
要想了解他们的态度,历史教科书是最具参考性的,其他的历史书代表的只是史学家个人的观点,而教科书可以被视作是这个国家的官方态度。
以美国的教科书为例,美国自己只有300年的历史,美国的历史课只有世界史。因为美国的历史课基本都在教授其他国家的历史,所以相对比较客观,都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的。
在这本教科书中美国人是这样描述夏朝的:
中国的历史学者对于夏朝是否存在持有十分固执的态度,坚称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但实际上连中国人自己对于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朝代知道的也并不多,也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来证明这个朝代真正存在过。
与夏朝不同,有足够的证据明显商朝存在过,考古学家在中国北方的河南省发现了许多商朝时期的城市遗址,以及甲骨文,这些证据表明商朝在定都安阳之前至少还有过五座城池,在这些城池中也挖掘出了王族的遗留物品。
中国人把黄河视作是他们的母亲河,这条河对于他们的意义重大,所以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在黄河附近的平原地区建立起了文明,商朝的王族陵墓也分布在黄河的附近。
而McDougalLittell出版的《WordHistory,PatternofInteraction》中则是这样讲述的:
早在四千年前,早期的中国人就已经离开了高原地区,开始沿着黄河两岸定居生活了,大约在公元2000年前,在黄河岸边定居的中国人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人们开始走向部落联合,早期的城市开始出现。
在中国人的神话传说中,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夏朝的创始人禹不仅是一位国王也是杰出的工程师和数学家,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族人们征服了黄河以及其他的河流,让当时的中国人不再受到洪水的侵扰。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早期文明社会形成的过程。
可以看出美国的历史书并没有着力于论证夏朝是否存在,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更像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转达中国的那段历史。他们承认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国人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但这个时期的文明是否已经发展到建立国家,这个国家是不是夏朝,目前还没有定论。
所以教科书中只说是“传说中的夏朝”,编写教科书的学者只是把夏朝作为一种“说法”传达给了美国的学生,至于学生怎么想,采取哪一种态度与想法则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不肯定也不否定,秉持学术概念共存的态度。
因为历史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人不可能回到过去,不管是文物还是文献其实都不是一手资料,目前我们对于文物的年代分析也只是基于现代的科学手段。但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可证伪性”,判断一样东西是科学还是迷信,很简单,看能不能推翻它,证明它是错的,能被推翻的才是科学。
比如爱因斯坦就推翻了牛顿,或许未来有一天也会有人推翻爱因斯坦。人的认知原本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进步,一点点接近真相的过程。接近真相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目前所有的认知都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
今年的科学手段证明了二里头遗址存在于3000多年前,可能几年后又有更先进的测量技术问世,测量的结果被修正成了1000多年前,或5000多年前。所以科学就是这么一回事,科学从来不是真理本身,而是热爱真理,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不断地接近。
目前关于夏朝,已经挖掘出了城池与器物,缺少的一环只是文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挖掘出夏朝的文字。目前的考古发现也只是还原了历史的冰山一角,每年还不断地有新的遗址墓葬被发现。
即便夏朝的存在没办法被证实,也无法否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事实,因为我们已经发掘出了比夏朝存在的时间还要早的龙山文化三星堆文化,这些遗址文物都证明着中华几千年前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