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由于相信死后的世界,动用了六十万民夫为自己建造骊山皇陵,因此所伤亡者不可计数。也正是因为这次大规模的征夫,且没有给到民夫任何好处,导致了日后各地方起义的爆发。
作为整个天下的主宰,帝王的陵寝大多都修建得异常豪华。例如秦始皇,不仅给自己修建了陵寝,甚至还有数量众多的兵马俑作为陪葬。而晚清太后慈禧更是在自己口中放入了夜明珠。当然,也正是因为大部分皇陵都极具奢华,往往容易成为盗墓贼的首要目标。但某些王侯将相,十分害怕自己死后墓穴被盗,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
汉朝楚王的墓碑碑文上就写道:吾贵为楚王,但墓中无钱不要挖。但事实却相反。对于现代考古工作者而言,皇陵是否奢华及其重要。因为古代人对于去世是十分看重的,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还要添加各种器物以彰显自己的身份。最重要的是,为这些皇帝修建陵墓的肯定是最优秀的一批工匠。
他们的雕刻风格能够反应出那个时代的特征,也能够向考古工作者展示当时的建筑特色。以便于考古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这对于研究人员才是最有价值的。位于徐州龟山的汉朝古墓,曾出现过一幕让考古人员哭笑不得的事。此墓是西汉时期第六代的刘注之墓。由于害怕死后陵寝被盗墓者光顾。特地在墓碑上写下了一段话,大意就是我虽然是一代楚王,但这个墓中并没有金银财宝,可以回去了。
可这段话或许能够骗回盗墓者,但欺骗不了考古工作人员。考古人员看见了这个墓碑上的话之后只是图一乐,接着便继续向下挖。事实刚好同墓碑上说得相反,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宝藏。考古学家对于这些文物的出土自然是开心不已,这些物件能够帮助他们极大地了解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水平。
挖掘仍在继续,文物也在不断增多。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墓中所葬之人是楚王刘注以及他的妻子。已经很明显这是西汉时期的古墓,但这座墓却并非建在平地之上,反而像是将一座山劈开之后在里面建成的。这对于西汉的科技力量来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即使是放在现代社会,对于这种建筑也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科技力量。这并不是最奇怪的。重点是这座墓穴的地点实在是太过隐秘。现代的侦查设备竟然到无法找到其具体位置,最后是通过考古队调动大型机械进行挖掘才将其重见天日。疑点远远不止于此,在接下来的发掘之中,考古队发现这座陵寝的规格实在是太高了,其建筑似乎已经超越行业顶尖水准。
落后的工匠技艺与近乎完美的墓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墓室之中人们还发现了墙壁上所雕刻的迎宾古人的形象,对于这种高超的雕刻技术,人们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是这也并非那个时代所能够做出来的。
整个墓穴之中仿佛有重重迷雾,已经能肯定这是西汉时期的楚王墓,但无论是雕刻技术,亦或是整个墓的建造,都远远超过了彼时的科技发展程度。难道是人们对于那个时期的科技力量了解太少?但在《汉书》以及《后汉书》中记载,彼时并没有这种科技。这也就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没有任何一座墓会把人不明白、想问的一切都开口告知,这一切都还是要考古团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但同时,这也是激励考古队员的一种方式。毕竟对于人类而言,解密一直都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而人们所解开的谜底,正是关于自己国家祖先的,这就更令人心神往之。
中国人历来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规矩,但这些说法并不是针对考古人员的。毕竟,考古人员发掘古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盗窃古墓赚取利润,而是为了让昔日的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只靠史书的记载是无法完全了解的,更多需要配合墓穴里的各种物品以及壁画来还原过去那个时代。
在这个世界上,墓穴是他们曾经存在过的唯一的证明。作为一个中国人,也需要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这些考古队员,正是让那些重见天日的人。
参考资料:
《入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