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质疑蔺相如,现在网络上有一种怪论,只要是官方肯定的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都会被各种质疑,对待历史人物,则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来质疑;对待现代人物,则用当今的思维和人体生理极限来质疑。这在世界上也是及其罕见的。
质疑蔺相如的人可以试试,在国君决定送璧入秦的情况下,在与虎狼之秦会面的情况下,如何让赵国赢得所谓里子。什么样的“里子”能让秦国不攻打赵国?如果结合在渑池之会后,秦国打击了楚国,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那么秦国要求赵国给和氏璧,明显就是一次战略试探,如果赵国实力足够,回去的就是一句话,不给
秦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玉,就是在对赵国做试探。因为秦的目的要大举攻打楚国,就是担心攻楚的时候,赵国去救楚国,或者赵国趁秦军主力去打楚国了,然后趁机攻打秦国。
所以秦王就是以退为进,故意拿个玉的事来找茬,试试赵国的软弱。赵国表现的特别怂用玉换城,秦就根本不用担心赵国。但是赵国在蔺相如的表现下,看着好像赵国赢了面子,事实上是怂的另外一种精神胜利法,觉得自己赚到秦王便宜了自己开心了就可以见好就收了
这恰恰也中了秦王下怀,送了个面子给赵国,赵国就占了超级大的便宜一样开心坏了,自己去打楚国的时候赵国根本不敢主动来打自己,这种面子赵国想要多少,秦王都能给,然后秦国把楚国直接打了个半残,吞并了很多楚国的土地,楚国被逼着迁都了,秦的综合实力上升了不少,后面就去干赵国了
秦欲攻楚,忌赵袭其后。所谓求璧,便是试探赵国的态度,结果发现赵国并没有跟秦国开战的想法。(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跟秦国拉扯)于是才有了这段故事,但是这段故事前后,秦伐楚,破之!奠定了之后压制六国的基础!——别抬杠,秦灭六国最大的对手,从来都是楚国!三晋合一,是秦国的头号大敌,但是分成三晋,管不住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