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这么一位臣子,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随李世民一直四处征战,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之后,又和尉迟敬德、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四人位列一等功侯,李世民成为皇帝后,陆续参与征讨东突厥、吐古浑等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
后来更是独当一面,作为总指挥平灭了高昌国,为唐朝的建立,为李世民的成功上位,为李世民上位后的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勋,最后位列名垂青史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因参与谋反被判斩刑。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却又臭名昭著的侯君集,侯君集一共有过两次谋反的痕迹,第一次是涉嫌谋反,李世民悄悄将此事压下,第二次是证据确凿,李世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将侯君集处死。
侯君集的第一次涉嫌谋反
侯君集第一次作为军事总指挥,平灭高昌国以后见财起意,把高昌国的金银钱财塞入个人腰包,所谓上行下效,兵士看见将军都当起了土匪,他们当然也跟着去抢劫高昌国内的钱财,侯君集因为自己行为不端,也无颜进行制止。
一来二去,事情闹大后,自然也就传到了皇帝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龙颜大怒,将侯君集打入牢房,后来在中书郎岑文本的请求下,侯君集被释放,但是侯君集却渐渐不再被李世民重视。
侯君集的心中从此开始有了怨恨之心,贞观十七年,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临行前侯君集跟张亮有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先是替张亮鸣不平,后又为自己诉委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侯君集感觉这顿酒宴的味道差不多吃出来了,于是图穷匕见,劝张亮跟他一起谋反。
虽然说张亮无故被调离出京,心里也有委屈,但也顶多是心中不舒服,现在忽然听到侯君集要拉着他一起造反,刚有点醉酒的张亮立马被吓醒了:“好你个侯君集,你要造反,没人拽着你,可你硬要把我拉进来,也太不仗义了”。
张亮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可不想担上个隐瞒不报的罪名,于是马上进宫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考虑到侯君集的功劳,也没有其他的人证和物证,就让这件事情悄悄的过去了。
至此,侯君集的第一次谋反就这样过去了,如果他能好好做人,也会青史留名,但是侯君集这个人明显的就是戾气太重,贪心不古。
侯君集的第二次造反
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去妄想,但是侯君集明显就不是这样一个人,李世民对他一再宽容,但是他却丝毫不知感恩,反而自恃功高而心怀怨恨。
如果第一次谋反只是随口一说,那么第二次造反就是证据确凿、板上钉钉的事情,尽管东窗事发后所有人都已认罪伏诛,侯君集却依然万般抵赖,只有当他看到一个人的时候,最后才乖乖承认。
这个人便是他的女婿贺兰楚石。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会被李世民废掉太子之位,最后决定通过造反取得政权,这个时候的侯君集,就成了李承乾第一个要拉拢的对象,恰逢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在东宫当差,于是通过贺兰楚石搭上了侯君集这条线。
后来李承乾造反的事情败露,其他的党羽大多已经认罪伏诛,唯有侯君集,万般抵赖,口口声声忠于皇帝,不会做出背叛皇帝的事情,就在他认为自己能够逃过一劫的时候,一个特殊的人物出现了——女婿贺兰楚石。
侯君集看到他后,两眼一黑,几乎晕厥过去,结识李承乾是因为贺兰楚石,传递消息是靠着贺兰楚石,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靠着贺兰楚石,自己这位女婿,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不等贺兰楚石开口,侯君集把从高昌国开始一直到这次的谋反,中间的所有事情交代了个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