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朝大将冯胜(冯巩祖先)、傅友德、陈德等人率军出击甘肃,光复兰州,重新夺回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臂膀,但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后,汉人就再也没有彻底控制过该地区,直到此番冯胜收复兰州,汉人才再度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不过冯胜在拿下甘肃后并没有在甘肃西部设防,给了蒙古人卷土重来的机会,也是后世诟病冯胜的一个巨大失误。
当时西域仍旧是由蒙古人控制,隶属于东察合台汗国(明朝称之为“亦力把里”),明军若想攻占西域就得继续跟东察合台汗国死磕。
(明初地图)
那么明军有没有实力西进呢?
答案是:实力不足。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的王朝,但明朝仅仅是在中原地区推翻了元朝,没有灭掉元朝。元朝则在丢掉中原后逃回大漠,以草原为基地继续跟明朝互殴,史称“北元”或“残元”。
说实话,北元的战斗力还是挺哇塞的,尤其是在王保保生前,元军曾在漠北大败徐达率领的明军,彻底破灭了朱元璋统一漠北的想法。
虽然此后明朝又发动了数次北征,重创了在漠北放羊的元廷,但明朝就是始终无法彻底剿灭北元。毕竟蒙古高原天高地阔,北边就是西伯利亚,蒙古人打不过就跑,明军也抓不住。
鉴于北元的军事压力,明朝的防御重心一直就停留在北方,无暇顾及西域。而此时统治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受到了北元和中亚帖木儿帝国的威胁,东察合台汗国和明朝有着共同的敌人,因此双方关系还算不错。
到洪武二十四年,东察合台大汗黑的儿火者派使臣前往南京,向明廷朝贡,双方建立了准军事同盟关系。
当然,明朝也一直提防着东察合台汗国,明朝曾在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设立哈密、安定、阿端、赤斤、曲先、罕东、罕东左,共计七个卫所,史称关西七卫,用以监视和防范东察合台汗国。
(关西七卫)
不过关西七卫并非明朝直属,而是采取羁縻制度,各卫所都督依旧由当地蒙古贵族担任,明朝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明朝初期时,朝廷对于七卫的控制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是到仁宗和宣宗之后,明朝对北疆出现疲态,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败后,明朝实力大衰,国防策略转为战略防守。
至嘉靖年间,关西七卫全部被吐鲁番汗国(从东察合台汗国中分裂的政权)蚕食,明军全部撤回玉门关,明朝彻底放弃了对西域的经略。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对西域的态度可谓是有心无力,明朝自建国后就一直受到北方蒙古人的威胁,蒙古和明朝的矛盾贯穿了两百多年。
到了明末,由于内部出现了大分裂,蒙古对明朝的威胁总算告一段落了。但就在蒙古人衰落的同时,位于辽东的女真人顺势崛起,明朝的国防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东北,更加无暇关心西域了。
至于西域方面,情况同样是错综复杂。
东察合台汗国在明朝中后期分裂为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两个政权,这个两个国家互相敌视,征伐不断,各自实力都被严重削弱。
而就在这一时期,原本居住在蒙古高原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南部的瓦剌人开始进入西域,对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都形成了巨大压力。
(明末西域局势)
PS:瓦剌人是明朝人的称呼,清朝称之为厄鲁特人,也就是漠西蒙古。
瓦剌人是一个部落联盟,主要由五个大部落组成,其中准噶尔部在西迁之后逐渐成长为最强大的部落。后来准噶尔部诞生了一位雄主,就是噶尔丹。
在噶尔丹的带领下,准噶尔部灭掉了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西域便被准噶尔部控制,而此时已是清朝康熙时期了,明朝早已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