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上交一陶缸,文化馆奖励5双手套,22年后成为第一国宝
中国历史悠久,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文物多不胜数,其中很多文物的价值都不可估量。那么,在如此多的文物中,哪一件才能被称为第一国宝呢?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不过从官方公布的一项数据来看,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应该是实至名归。
2002年,我国确定了第一批共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这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力压其他文物,居于首位,成为目前出土文物中的第一镇国之宝,也算是官方为其正名了。那么,这件国宝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河南省临汝县村民李建安意外听一老汉说他家地里挖出几块红陶片,李建安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农民,还在公社任职,并曾参与过当地考古部门组织的一次考古发掘。于是他带着工具前往老汉所说的地方,果不其然,这里应该是一处古代遗迹。
李建安在发现红陶片的地方动土挖掘,很快挖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陶缸,他将这些陶罐运回家中。在清理陶缸的过程中,他发现里面装的居然都是泥土和骨头,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显示,这种东西叫做“瓮棺”,是古人一种特殊的安葬方式,家人觉得不吉利,让他赶紧搬走。
李建安只好把陶缸搬到了公社的仓库里,并联系了文化馆的人,希望把这些文物上交,由国家来保管。但那个年代很多人对于这批文物的价值并没有准确的认识,直到一年多以后才同意让他把文物送过来保存,为此文化馆馆长还给了李建安五双手套作为奖励。
后来,河南省文物专家来到文化馆,发现这批文物,才让国宝重见天日。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正是李建安挖出十几件陶器的其中之一,经过专家认定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最珍贵的就是陶缸上这一幅鹳鱼石斧图,它代表的是中国画的雏形,艺术价值极高。
不仅如此,有人根据上古时代炎黄部落的图腾,认为陶缸上所绘的应该是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统一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击败了炎帝,随后两大部落合二为一,再共同击败蚩尤,完成了一统华夏的丰功伟绩。因此这件文物被称为“第一国宝”,也是理所应当的。
各位看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