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是地处于古希腊边陲的一个地区。公元前6世纪左右,马其顿完成了统一,成为一个君主制国家。起初马其顿实力弱小,只能当希波战争的看客。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二世废立幼主,自立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创建了日后扬名世界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开始崛起。
强大后的马其顿开始了它的征服之路,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率军大败希腊城邦联军,绝大部分希腊城邦臣服马其顿。就在腓力二世想进攻波斯的时候,却意外遇刺身亡。国家的重担便交给了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个20岁的小伙子。
刚上台的亚历山大面对的情况并不乐观,国内局势刚稳定下来,希腊各城邦就陆续出现了反马其顿起义,而亚历山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成功镇压了叛乱,首秀可谓惊艳。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双方在小亚细亚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马其顿大胜,并占领了小亚细亚。一年后,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平原击溃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的10万波斯军队,波斯人仓皇东逃。随后亚历山大又轻松征服了埃及,他被誉为法老,被称为太阳神阿蒙之子,此时的他仅24岁。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再次开始了东征之路,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大败大流士三世的三十万军队,波斯人再也无法阻挡亚历山大的脚步,亚历山大进入波斯本土,波斯灭亡。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挥师印度,击败孔雀帝国,并俘虏了国王波拉斯。至此,马其顿已经灭掉当时世界上的三个强国,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起一个领土覆盖亚非欧的庞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是个有雄心的帝王,他有着征服世界的欲望,那为何他在征服印度后不继续东进呢?
我们先来假设亚历山大继续东进会是什么情况,当时的中国处在战国末期,战国七雄中秦国一家独大。南边的楚地气候恶劣,地势崎岖,亚历山大想东进的话必然不会选择进军楚国,应该是会和秦国较量一番了,那么亚历山大胜算如何呢?
我觉得远道而来的马其顿军队很难敌得过秦国甲士。首先,秦军的战斗力不俗,秦军将领众多,士兵训练有素,被称为虎狼之师,而秦弩也很好对付马其顿方阵。再者,亚历山大远征军中的本土主力并不多,而中原各国虽然对秦国有所不满,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也会全力助秦抵御外敌,马其顿则很难取胜。所以说,亚历山大很可能有东征的想法,但在反复考虑下放弃了。
值得一提的是,雄韬伟略的亚历山大33岁就去世了,实在令人惋惜,马其顿帝国也一分为三,但此后还是强盛了数百年。而东方的秦国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