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崛起与衰落的历史中,大多数国家都会陷入沉浸在幸福、骄傲和自豪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实现了强大,都难免沉浸在这种感觉中。然而,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平静地接受衰落的现实。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叱咤全球的西方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这两个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统治全球,但在20世纪上半叶却同时陷入衰落,失去了大国地位。
英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表现得令人佩服。大英帝国是当时全球最庞大的帝国之一,但随着二战的爆发,英国失去了维持全球帝国的能力,包括军事、经济和影响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损耗和摧残,另一方面则是美苏两大国的崛起。因此,大英帝国明白大势不可逆转,主动解体帝国,换取各独立地区国家的好感,重新维持在英联邦这个圈子内部。这种和平分手的做法确实值得赞扬。
然而,同样是欧洲的殖民大国,法国选择了与英国迥然不同的道路。法国殖民地面积仅次于英国,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但在二战中却毫无战斗能力,更没有贡献。然而,战后法国却试图通过重新控制殖民地来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并从中获取利益,这种尝试被视为是一种疯狂的吸血行为。法国甚至重新向各个殖民地派遣军队进行军事控制,试图重现昔日的辉煌。然而,民族解放的浪潮已经充斥全球,法国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广泛批评,各地爆发的反法运动也让法国人无法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种行为不仅在国际上遭到批评,还丧失了法国的尊严,成为一种愚蠢的表现。
那么,为何法国会如此死皮赖脸地试图控制殖民地呢?这涉及到法国的大国情结。法国自罗马帝国灭亡后一直是欧洲西部大陆的强国,工业革命后成为欧陆的领导者。与英国和德国不同,法国是欧洲陆地上的大国,始终认为自己是欧陆第一强国。这种自信不仅源于强大的实力,还包括对法兰西文化和革命火源精神的自豪与骄傲。因此,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法国与英国和德国陷入了长期的竞争。英国是海岛国家,对帝国梦想并不强烈,而法国根植于欧洲大陆,拥有辉煌的历史。因此,法国不愿看到自己堕落,成为苏联打压的对象或美国的附庸。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非常不甘心的。二战后,法国试图重新控制殖民地,以扭转衰落局面,保住自己的大国地位。然而,法国却看错了时势,最终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