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泌七岁,能赋棋”,是指:唐代人李泌,七岁时就能在唐玄宗面前,以棋为例,即席赋诗之事。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李泌,这位七岁能赋棋的神童,为何还能得到四朝帝王的宠信呢?
答案就在下面揭晓。
一.七岁赋棋,得唐玄宗赏识
李泌(bì),字长源,于公元722年出生。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他出身辽东李氏,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太师李弼之六世孙、唐朝吴房县令李承休之子。
李泌从小聪颖,七岁就能作文,有神童的美誉。开元十六年(728年),小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当李泌进宫时,恰逢宰相张说与唐玄宗在看棋手下棋。
见李泌到来,张说有意考考这个小孩子,便对李泌说:“请你以‘方圆动静’四个字赋诗一首。”并为李泌举了个例,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李泌不假思索,随即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唐玄宗听后大喜,对其从优赏赐,并特意留其在宫中,好好陪忠王(即日后的唐肃宗李亨)玩耍。
随后,诏令李泌的父母要对他“善以养之”。临走前,唐玄宗承诺,等李泌长大后,皇帝必对他这位“国之重器”委以重任。至此,李泌的“大唐神童”之名响彻天下。不仅张说赞赏其为“奇童”,当时大唐名相张九龄也呼之为“小友”。
就连上了年纪的大诗人贺知章见到李泌,亦不禁赞叹:“此稚子目如秋水,必拜卿相。”这就是《三字经》中“泌七岁,能赋棋”的故事。他还因此被立为初学者学习的榜样。
二.受名相指点,遭宠臣排挤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泌年满16岁。终于到了唐玄宗当年承诺“成年后重用”的期限。在启程奉诏前,李泌特地拜访了他的忘年之交、名相张九龄,希望对方以过往的从政经验给予自己些许提点。
张九龄忠告他:“你年幼成名,并非什么好事。纵观历史上如孔融、王勃之流,要么从政被杀,要么英年早逝。你应该暗自珍重,多韬光养晦,不要急着出名,多写些名诗名言,纵情山水,不可过度赞扬自己,才是上策!”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
除了张九龄等人,唐玄宗的兄妹宁王和玉真公主也是李泌的至交好友。通过这些关系,李泌得以“毛遂自荐”,向唐玄宗进献《复明堂九鼎议》。看见熟悉的笔墨,唐玄宗一下子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在御前赋诗的7岁小孩。心中甚喜的皇上赶紧召来了这个许久未见的“神童”。
在御前,结合自己多年游山隐居的经历,李泌为唐玄宗讲解了一遍他所理解的《道德经》。或许因这些年往来于嵩山、衡山等名山大川,胸怀变得更宽广了,时年29岁的李泌对道学精义的理解,深深折服了唐玄宗。
这次,唐玄宗没有食言,当即册封李泌为待诏翰林,让其陪同已成为太子的忠王李亨(后来的唐肃宗)留在东宫好好读书。年轻气盛的李泌,一到任就对权臣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写诗挖苦。此举无疑给自己挖了个坑,对其怨恨不已的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趁势将他逐出朝廷,外置蕲春郡(今湖北蕲春)为官。
三.成为三朝重臣的秘诀
遭受这次政治打击后,让李泌终于明白当年张九龄所言的朝廷险恶。于是,他辞去了蕲春郡的任官,重新归隐山林。二次隐居,他的内心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变成一个不食五谷且身具仙风道骨的神人。
经过这次退隐,李泌逐渐养成了不显山不露水的性格,不会像早期从政那样鲁莽,随随便便张口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具体看法。
为在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斗争中求得自保,李泌后来在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进入权力中心之后,李泌则时刻以世外之人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诞的形式宣示于众。
李泌能够在名利面前保持着一种谦让态度,这是他处世精明的又一表现。正是李泌的“退让”态度,给当时的君臣留下了极深、极好的印象。让他在朝廷与国家需要时,能挺身而出,在完成使命后又能全身而退。
李泌为乱世中称帝的唐肃宗,成功平定“安史之乱”。而在平叛大局已定之际,他即兑现承诺,重新归隐山林,韬光养晦。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唐肃宗相继驾崩。
即位的唐代宗李豫(李俶登基后改名李豫)便不想错过曾经为保自己太子之位立下大功的李泌。所以在平定朝中张良娣、李辅国一伙的叛乱后,唐代宗将李泌召还朝中。
但当时的朝局,除了文官党争,还有宦官集团。即便皇帝有心想保李泌,李泌本人也不想多呆。唐代宗无法,只得以贬官杭州刺史的方式,将李泌妥善安置地方。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病逝,太子李适登基,是为唐德宗。唐德宗一朝,藩镇割据问题愈演愈烈。至建中四年(783年),泾原节度使朱泚的一场叛乱,甚至使唐德宗让出了长安,跑到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惶恐度日。
值此危难之际,唐德宗想起了那个曾经帮助父祖匡扶大唐,却被放逐地方的人,赶紧派人请李泌出山,主持大局。并将拜他为相,参与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
李泌不负帝望,他上任后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并且为后来唐朝中兴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凭借这出入官场的“秘诀”,李泌连续获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帝王的重用,直至被唐德宗任用为丞相、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68岁。获赠太子太傅。
总之,七岁能赋棋的神童李泌,后来得到名相指点后,吸取初入官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功成名就、淡泊名利等秘诀,最终得到四朝帝王的宠信,很好地避开了纷乱朝廷的争斗,得到善终。
李泌的经历启发我们,为国为民做事是理所应当的,有了成就不应该居功自傲,而要淡泊名利、韬光养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思想,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梦想奋斗终生。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