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即使生卒年都不可考,他却因为写了这本书,至今仍被山东人传颂
创始人
2025-07-10 20:03:14
0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六)贾思勰

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播者,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对我来说,莫过于想要研究、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没有可以信赖的史料用来参考。这也是我基本只涉猎明朝以前的历史的原因,因为进入十七世纪以后,中国的历史材料陡然上升,且可信度均算不上特别高。

而即使全部采信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的正史、信史,也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记叙人物太少(对,太少而不是太多),有很多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没有留下传记。

对于这个问题,伟大领袖在他的《贺新郎-读史》里,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而梁启超先生则有着更加激烈的观点——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无论是被称作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还是被蔑称为秽史的《魏书》、仍无定稿的《清史稿》,都是在为帝王将相编撰家谱。能“青史留名”者,绝大部分都是官宦名流,庶人想在其中留名的,大约只能进入《忠义列传》、《孝行列传》。部分史书如《三国志》,甚至连这些列传都没有。

但是没能在正史里留下一份列传的,不代表就没有影响力。实际上,很多在史官眼里看起来很平凡的人,对后世的影响恐怕超过史书里的几乎所有人。

就以北魏为例吧,浩浩一本《魏书》,记载了多少北魏一朝的名人,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能知道个元宏就不错了,其他人基本上也就随缘了。而有位在《魏书》、《北史》甚至《资治通鉴》都难觅踪迹的人,对后世的影响力却几乎超越了整本《魏书》里记载的人物,他就是贾思勰。

有关贾思勰的生卒年、履历,我们今天一概不知,只大致知道他是北魏益都人(在今天的寿光一代),做过一任高阳太守。甚至就连他做官的地方都有争议,因为北魏当时有两个高阳,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山东,不知道贾思勰到底是哪一个?

所谓的郡太守,放到今天也相当于地级市委书记了。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一个地级市的领导想要名留国史都极难,除非是做出什么极其有利于国计民生或者令人神共愤的事情。

贾郡守也不例外,在高阳太守任上,他没能靠政绩进入《循吏列传》或者《酷吏列传》;但是靠着他留下的著作,他却与同时代的祖冲之齐名,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而那本著作的名字,就叫做《齐民要术》。

所谓“齐民”,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出自“编户齐民”这个成语,也有人认为是指齐地的人民,还有人觉得是指这本书问世以后正赶上北齐的时代,因此是指的北齐的人民。但是无论哪一种解释,都不否认一点——这本书是中国最伟大的农学著作。

在贾思勰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北方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期——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基本和平的发展以后,生产和经济恢复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得北魏的生产模式更加向农业靠拢。然而一场名为六镇起义的大火,将这一切重新变为灰烬。

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这段时间正是北魏走向崩溃、东西魏互相对峙的时期。各路诸侯征伐不休,两个魏国之间互相开战,百姓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在这个时候,保存下北魏乃至整个汉魏以来的农业发展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乱世之中写就的《齐民要术》就尤为重要了。在这本名著之中,贾思勰把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准备到对作物的再处理都讲的十分详细;而无论是旱地里的作物,还是水产品的养殖,在《齐民要术》里也都有着完整的介绍。

和现在有些挂名的“总编”、“主编”不同,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候,是和之前的司马迁、之后的李时珍一样,亲自下到农田里去观察记录,甚至亲身做实验。

比如他要观察牧羊的特点,就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些羊羔(没有要公家报销哦)去养,养了好几年,将这些小羊的从幼齿到成熟,再到剃毛、下锅,都详细记录在案。这样的第一手材料,其可信度也就极高了。

放在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一个地级干部会自己出钱搞研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身为一个普通太守的贾思勰,能收获别的太守收获不到的成就:

从隋唐开始,《齐民要术》就被升格到了官方农业生产指导用书的高度,后面的宋、明、清等朝都着重强调过这本著作的意义,并且直接用于各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除了在本国发光发热外,《齐民要术》还走出了国门,在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文化圈地区也成为核心农书之一。在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还专门参考并鸣谢了这本“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

而在贾思勰的家乡寿光,如今还有一所高校就是以贾思勰的名字命名的——贾思勰农学院。这位伟大的农学家的名字,至今仍在被当地人民反复传颂。

在《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第三部的末尾,我既没有讲王侯将相的故事,也无意去记叙那些名士风流。我想讲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其身份在今天也不算普通),如何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自己不被时间的浪花拍打去印记的故事。

贾思勰编定《齐民要术》的那一年,是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这个年号也许非常奇怪,因为它是东魏的年号。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北魏已经非常陌生,东魏就更加闻所未闻。那么,这个存在感很低的王朝又是从何而来呢?

咱们下回再说。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第三部完)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清朝的历史时常与慈禧这个强势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她主导着同治皇帝的统治,权力几乎掌握在她的手中,...
原创 成... 我们看《亮剑》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楚云飞,曾经提到过成吉思汗大迂回灭亡南宋的战略。很多人认为是天才之举...
原创 四... 导语: 四行仓库保卫战历时一周,是国民党守护上海的一道防线,战场向南苏州河对岸就是英美租界区。193...
原创 为... 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但是那个时代之中所产生的思想依然是深度的影响到今天中...
原创 古...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一声令下,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士兵开赴前线,保家卫国。 ...
原创 虽... 纣王,商朝的一位传奇君主,其一生因为纷繁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历代英雄在美人关前难以...
原创 唐... 在大唐的历史上,少不了那些兄弟纷争和残杀的故事。就在其刚建国不久的时候,就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原创 同... 石 巍 第1561期 宣州和宁国府都是宣城历史上行政建制的名称,治所都在现在的宣城市区。宣州作为州...
原创 1... 1980年3月邓公终于放下总参谋长一职,将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那么到底由谁接替邓公...
原创 为... 说实话,无论从皇帝的个人素质而言,还是治国理政的能力而言,清朝皇帝总体高于明朝皇帝不少。当然,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