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陈再道和陈锡联,这三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邓小平晚年仍对他们念念不忘呢?
先从大名鼎鼎的陈赓大将说起,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1916年,13岁的陈赓投笔从戎,成为了湘军鲁涤平麾下的一个士兵,逐渐不满军阀混战,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赓受进步思想影响,1922年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组织的安排下他报考黄埔军校,顺利成为第一期的学员,在黄埔期间陈赓才能出众,他与蒋先云、贺衷寒二人并称为“黄埔三杰”,在黄埔军校众人皆知。
更值得一说是的,1925年,陈赓跟随蒋介石东征,当时由于蒋介石指挥失误导致被围,蒋介石打算自杀谢罪,陈赓一把夺过蒋介石自杀的手枪,随即背着蒋介石逃出了敌人的包围,救了蒋介石一命。
事后蒋介石对陈赓感激不已,多次对陈赓许以高官厚禄,然而陈赓不为所动,坚定地跟随共产党走,在红军时期陈赓先后担任干部团团长,后来成为了红第1师师长,抗战时期陈赓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
抗战时期的陈赓吊打日军,先是在长生口击毙日军130多人,之后在冀南邱县香城固伏击击毙日军200多人,此外还有多次伏击作战,日军甚至贴出了“专打386旅”的横幅,足见陈赓对日军伤害之大。
解放时期陈赓的战功无需赘述,值得一说的是,陈赓与傅涯结婚是邓小平撮合的,陈赓与邓小平、刘伯承两位上级关系亲密,遗憾的是1961年,陈赓因劳累过度诱发心肌梗塞病逝,终年58岁。
陈赓的去世实在令人惋惜,邓小平为其深感痛惜,相比陈赓来说,陈再道的战功要差一点,不过邓小平却心疼陈再道为百万大裁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带了一个好头。
在特殊的“十年”里,陈再道遭到冲击,他始终坚贞不屈,1977年,陈再道出任铁道兵团司令员,1982年,中央决定进行百万裁军,铁道兵团要进行裁撤,时任铁道兵团司令的陈再道坚决支持大裁军。
陈再道毫无怨言地执行了大裁军的命令,对于陈再道做出的牺牲,邓小平是记在心里的,1993年4月6日,陈再道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他死后没有葬在八宝山,而是葬在家乡麻城烈士陵园。
第三个让邓小平难以忘记的人是陈锡联,在抗战时期,陈锡联是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他作战勇猛有“小钢炮”的外号,他不仅得到刘邓首长的赏识,还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毛主席在晚年挑选陈锡联主持军委工作,毛主席逝世之后,正是在陈锡联的帮助下,党内的工作才逐渐趋于稳定,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1999年6月,陈锡联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