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国共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小兵,时隔多年,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总军长,这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跳崖式”的跨越!这位传奇人物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这位“军长”的坎坷革命生涯!
命中注定,同共产党渊源颇深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帷幕,我军领导人巧妙布局,命令黄达宣带领部队分散兵力,从四面八方向辽宁沈阳地区展开攻击,国民党部队一时难以对此做出相应对策,兵力调配混乱,很快就是失去了原来的有利局面,共产党反客为主,成功的拿下辽沈地区,并且俘获了大批国民党人士,徐惠滋就是其中的一个。
辽沈战役是胜利了,可我军兵力也是损伤了不少,黄达宣培养的尖刀连作为此次战役的主力军,更是伤亡惨重,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开始想办法补充兵力,招贤纳士了!正当黄达宣愁眉不展之际,俘虏的大批国民党兵映入了眼帘!何不就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些人加入尖刀连呢?
我们共产党历来和国民党不同,中国人不平白无故杀害中国人,对于在国民党方面俘获的俘虏,我们往往会给其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过考核可以加入共产党部队。第二种则是可以索取盘缠,打道回家,从此再也不能参加国民党。
但是尖刀连是精锐部队,要想成为合格的一份子,其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强健的体格。巡视许久,一个合适的人选都没有,最后黄达宣将眼神锁定在了徐惠滋的身上,就这样,徐惠滋成功加入黄达宣带领的尖刀连,成为共产党的一份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战场上一举成名
初入尖刀连时,徐惠滋年仅16岁,正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战场上徐惠滋的表现,可着实让当时抗战多年的老战士手心捏了一把汗。
1949年平津战役上,由尖刀连担任打开城堡突破口的任务,我军成功与否,全靠能否顺利打开突破口。
徐惠滋跟随着尖刀连士兵行走在护城河的冰面上,一个不小心,冰面破了,徐惠滋一个踉跄倒了下去,幸好同队人员及时发现,才将他拉了上来,冬日里的护城河水寒意蚀骨,但是被拉上来的徐惠滋丝毫不在意,跟随着部队就继续秘密前进。
首当其冲上去的几名尖刀连士兵都被杀害,年少的徐惠滋怒火中烧,他当即做出选择要班长掩护自己从侧面绕到敌人的身后,在靠近敌人之后,首先瞅准时机,扔出两枚手榴弹,炸毁了敌人外围的重机枪,后又成功炸毁地堡。
突破口有了,我军士兵顿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众人一起呐喊冲进和平门,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徐惠滋此次的出色表现在战后得到了嘉奖,被记大功一件!进入共产党部队之后第一次作战就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平步青云,摇身一变39军军长
在后期一系列的抗战中,徐惠滋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次圆满的完成任务,战功赫赫的徐惠滋地位也开始慢慢的攀升!
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惠滋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跟随部队前往朝鲜支援作战,面对实力强悍的联合国军,徐惠滋仍是没有丝毫畏惧之心,每次交战他都冲在最前面,就是在自身受了重伤,在没有看到自己部队取得胜利之前他也不会轻易离开部队,他总是默默的坚守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徐惠滋成功晋升为团副参谋长。
在徐惠滋52岁那年,恰巧赶上邓小平同志来视察部队,按照惯例,是需要选派一位王牌师长接受邓小平同志的检阅的,本来是没有徐惠滋什么事情,但是好巧不巧,受阅那天,选派的那位王牌师长突发生病,徐惠滋就被喊来顶替检阅。
在检阅的过程中,他高大威猛的身躯,嘹亮浑厚的嗓音令人为之一颤,邓小平同志当即就注意到了他,并且在后续的询问当中,徐惠滋的表现也是让邓小平同志耳目一新,得知徐惠滋今年已经52岁,再过三年就该退休的消息之后,邓小平同志摇摇头,走到徐惠滋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膀:“才52岁,还算年轻,日后定当大有作为!”
邓小平同志离开后的第三个月,徐惠滋就被任命为39军军长,随即就赶往39军任职。时任39军副军长的黄达宣看着徐惠滋,越看越觉得眼熟:“这不是我当年的小俘虏吗!”徐惠滋也反应过来:“老连长呀!”丝毫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目中无人的表现。这让黄达宣既惊讶又兴奋!
结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正是由于徐惠滋那股敢说敢做的劲,积极向上的坚定信念,让他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但要真较起真来,黄达宣也算得上是徐惠滋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黄达宣的慧眼识英才才有了今天的徐惠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