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以后,就在全国人民都期盼和平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却阴谋发动内战,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急迫,也是希望以自己数量庞大、装备精锐的部队,能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八路军、新四军短时间内重创,以便能实现自己的野心。需要知道的是,在内战之初,国民党军拥有海陆空军以及地方部队430万人,而八路军、新四军连同地方部队在内只有120万人。
国民党军队编制,一般是按照剿总司令部(军政长官公署)、兵团、绥靖区、整编师(军)、师(整编旅)、团。当然除掉机关后勤以及学校等人员外,国民党军拥有正规军兵力高达200万,这还不算空军、海军等装备,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也因此在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以后,我军一度处于劣势,不得不在运动战之中寻求歼灭敌人。
拥兵20万以上的兵力,听起来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但是能够在国民党军之中达到这一级别的通常也并不多,按照拥有正规军兵力总人数来看,这几乎是相当于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
在解放战争初期,尚无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单位,但蒋介石意识到我军是在运动战之中消耗其兵力以后,随即开始组建一些大规模的兵团建制,时间上要远远早于1948年6月,比如1947年6月的孟良崮战役中,整编七十四师是隶属于汤恩伯的第一兵团,而第一兵团当时下辖8个整编师,按照一个整编师有3万余人的规模来看,汤兵团兵力20万是不成问题。
时间更早一些,1947年1月的莱芜战役时,欧震兵团同样也下辖5个整编师过,加上划归其指挥的整编师,总兵力也应该接近20万,当然这时候的兵团,和汤恩伯时期的兵团还有一定差距,欧震本身是以整编十九军军长指挥,还不算是兵团司令。另外还有一点,以上两位虽然能够做到拥兵20万,但实际上也能看出来,下辖各个整编师均不属于其嫡系。
其中汤恩伯下辖的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八十三师原属于王耀武,原属于汤恩伯嫡系的13军,被老蒋调到了华北,指挥起来束手束脚。欧震在国民党军诸多将领中,本身就是以听话著称,下辖各军、整编师也都是桂系、嫡系杂糅起来的,形成不了战斗力,加之后来国民党军将兵团常设,也就很难再有超大规模的兵团建制
所以能拥兵20多万,还都是自己嫡系的,也只能是剿总司令或者是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一般而言能干到剿总司令或者是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无一不是国民党军较有资历的将领,甚至于即便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资历和威望也是远远不够担任剿总司令一职务的,就算是最受重用的胡宗南,也只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不过由于其常年执掌西北军政,因此下辖地域最广,拥兵最多,总数接近30万,可西北逼仄的环境不适宜大兵团作战,因此胡宗南屡屡吃瘪,最终不得不狼狈逃窜。
因此算来算去,除了徐州剿总司令(这是老蒋的嫡系,不归属于任何人),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应该算是最难对付的人,在解放战争初期一度令我军吃瘪,其下辖4个兵团、1个警备司令部(天津)、1个指挥所(归绥)。总兵力近52万,当然除了指挥不动的中央军20多万,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也有20多万,是傅作义脱胎自晋绥系发展起来的。
另外一个就是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白崇禧同样是以桂系为主组建起来的部队,其嫡系是以第三兵团下辖的第7军、48军为主,除了直接受其指挥的中央军嫡系,桂系的总兵力也有近20万,由于白崇禧刻意保存了实力,因此成为渡江战役后,我军最大的敌人,直至广西战役以后,桂系主力才基本上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