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有这个领导班子我放心。”
这是邓公在1989年接见外宾时给出的评价,历史证明,作为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确实没有辜负邓公的期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给时代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江泽民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便沐浴在书香之中,有着浓厚的知识素养。除此之外,他还深受革命烈士,也就是其养父江上青的影响,从小便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在17岁那年,江泽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同时,心中那颗爱国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只要一有我党组织的学生运动,他从未缺席。鉴于他在学生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我党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自此,他加入到了上海地下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之中,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入党后,江泽民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心中的爱国之情也愈加浓烈,护校运动中,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掩护同伴的安全。
毕业后,江泽民留在了上海,进入了当地的工厂工作。在工作中,他利用自己在大学中学到的技术和从小培养起来的眼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充分发挥实干精神,在民生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例如,光明品牌的创建、上海肥皂厂的发展等。他的这些表现全被领导看在了眼中,本着不浪费人才的原则,把他调到了行政岗位,促使他走上了从政道路。
1985年,上海市市长在卸任之际,向中央举荐了有着优秀政绩的江泽民,中央经过多方考察后发现,他不仅管理能力卓越,还在上海有着多年的任职经历,遂把他调任到上海,担任市长一职。当然,他也没有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上海建设的很好,尤其是困扰人民已久的住房问题,就是在他的领导下解决的。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奋斗在工作岗位的江泽民,幸运地遇见了属于自己的“伯乐”,这个人就是邓公。
作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公有着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在他最后一次复出时,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然而,年龄并没有困住他那颗想为人民谋幸福的心,自上任以来,他一直尽职尽责,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引领国家向前发展。此外,他为了让国家能够继续繁荣下去,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接下管理国家的这个重担。
众所周知,在邓公退休之后,是江泽民接替了他的位置。其实,在江泽民之前,他已经培养过两个接班人,可是,经过考察,这两个人都不符合接班人的要求,无法接下管理国家的重担。就在他苦苦思索合适的接班人选时,江泽民步入了他的眼帘。上海市的发展让他看到了江泽民的潜力,时刻出现在一线的身影,让他看到了江泽民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心。所以,在邓公退休时,向中央举荐了江泽民做他的接替人。
邓公的这个决定,使很多人产生了困惑,都不明白他为什么最终选了江泽民做接班人,这个困惑持续了很久,直到晚年,他才道出真相。彼时,他眺望着上海的方向,对众人说:“能够把上海发展的这么好,一定能引领中国继续前进。”
现在回想起来,邓公的这番话非常有远见。接过接力棒后,江泽民一直走在引领中国前进的路上,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