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比刘邦更有名望和人缘,为什么大家不拥戴萧何,却拥戴刘邦
创始人
2025-07-10 00:33:18
0

前言

中国的统一王朝更迭,除了汉、明以外,都是贵族地主阶级或者军事集团起事推翻皇帝自立。这种从底层起事的造反难度和贵族武装相比难度已经上了个层次,极其考验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对人员的调度与平衡。

相比较朱元璋这种都是起义军出身,刘邦这个前半辈子一直是沛县街溜子,个人弱点突出的人物身边却聚集的都是有能力有人脉的追随者。这其实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是不合理的。在很多人眼里,他身边其他人看上去都比他靠普,为什么当时不推举他们呢?

就比如说萧何,他有能力有威望,为什么自己不自立为一方诸侯,而是“屈尊”于刘邦帐下?这些与萧何熟识的起义者,为何不拥立萧何呢?出身决定命运

虽然说,沛县集团大部分都是原本的秦朝沛县官僚系统内的公务员,刘邦也是沛县的泗水亭长,但萧何与刘邦的地位和工作性质也还是有差距的:

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属于是县级高级官僚,在老百姓眼里,这就是大狗腿子身边的主要人物,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他的;刘邦的亭长相当于一个派出所的所长,这是最能接触到普通百姓的官位。加上老刘耍个半辈子流氓,也算是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了。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官员,更能为老百姓熟知。

而且就刘邦这四六不靠的德行,很明显就是不想好好给秦朝卖命。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为人们谋幸福,人家看不见你也说你没用;刘邦随便到街上说两句漂亮话,立刻就能收到好评,毕竟人家接地气啊。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各县开始杀县长自立。沛县县令这下子慌了神,毕竟先保住脑袋重要,于是也开始响应准备领导起义。但他不想想,老百姓为啥起义先杀县长?秦始皇他们未必知道是谁,但谁执行皇帝的命令让他们日子过不好,老百姓还是明白的,自然先把屠刀架到你这个官吏头上。

其实这里就已经讲清楚了为什么刘邦为主,萧何辅之。萧何此时是秦吏,是被革命对象,刘邦现在说好听点是小股流民领袖,是革命者。此时的角色一旦定性,不出意外就不会变了。

一帮人造反就是为了推翻秦朝统治,自然包含秦朝的官吏。这是你再推出一个秦朝官吏来当革命旗帜,对外怎么说?迷途知返?多少有点不好说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当年,刘邦奉命护送一批人去骊山修秦始皇陵。刚出沛县不久,许多人便四散逃走。老刘一看,跑这么多送到地方也没有自己好果子吃,不如就自己卖他们一个人情,把这些人都放了。这一搞,还出来了十几个人愿意追随刘邦。

这一行人躲到了芒砀山,此时吕雉天天钻山洞去给他们送饭,然后老刘让她出去给自己打广告。吕雉回家逢人便说:“我们家老刘啊,别看现在人不成,天天上街上瞎逛,我给他送饭去的时候,他脑袋顶一片祥云,那是祥瑞啊!”

刘邦让媳妇这一通打广告还是有用的。加上后来他那个斩白蛇的神迹:

说他在芒砀山的时候,突然遇见一条大白蟒蛇。这时,刘邦来劲了,和身边人说“我是赤帝之子,今天这条白蟒蛇,看一剑把他劈成两节。”这个随意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让刘邦再次聚拢了一波人气。当然,故事还有后半段,说这一剑斩断了大汉国运,使得大汉分两段,然后大蛇变成王莽报复刘邦的,这都是后话了。

而此时的萧何,作为大秦的官吏,他最大的劣势就在这里,他没有人,也就失去了独立进入秦末大乱斗的入场券。沛县县令起义,这怎么写口号?好端端的铁饭碗不要了闹革命?谁信啊。再说了,平常盘剥我们的就是你,现在好不容易翻身了,你还想压我们一头?

萧何的智慧在这里展现了出来,他和曹参力劝县令把刘邦叫回来,联合刘邦。刘邦现在凭借着自己给自己打的广告已经聚拢几十人,把刘邦这块牌子立在前面至少能保住命了。

可县令犯了最致命的错误,他在刘邦到城下的时候,竟然害怕刘邦造反,闭门不让刘邦进。就这眼光啊,怪不得历史没有留下名字,脑子一点不带转的。无奈,曹参萧何上演了大秦《蜘蛛侠》直接翻城墙跑到了刘邦那一方。

萧何没有能拉起一支队伍的群众基础,只能投靠在刘邦手下。在整个秦末乱世,萧何所负责的都是内政工作,他没有直接去面对前线的战火,他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作为一个文官,他能做的就是依靠这股势力,改良这股势力,壮大这种势力。这一点,投靠到刘邦这一边的人是明白的。分工不同,造就地位不同

都知道萧何对汉朝功不可没,汉朝整个政治体系可以说都离不开萧何的搭建。有一点,萧何是主内的,但这支势力是刘邦拉起来的。别人来投靠,是投靠刘邦来了,不是投靠萧何来了,也不是追随韩信、张良来了。

刘邦这个人很有意思,别看他整天不着调,但在识人用人上很少失策,天生的统帅坯子。而且这个人的个人魅力为他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比如韩国宰相之后的张良、高阳的郦食其等。

而萧何最重要的功绩便是在汉军进入咸阳城后,萧何第一时间把大秦的各郡县的户籍、税收统计以及山川河泽地图都抢救了出来,这位日后刘邦出蜀战胜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是刘邦拉来的,萧何是负责制定内部规则的。和萧何熟识的也多是仰慕刘邦而来的人。他们怎么会背弃刘邦选择萧何?

而且刘邦的性格与萧何的性格也大相径庭,前者是一股侠义气概,后者则是文绉绉的读书人,手握兵权的大老粗们和谁更投脾气?

对于萧何,文臣之间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同事关系,大家都是紧密团结在以刘邦同志为核心的大汉集团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刘邦同志伟大旗帜,自然不会有二心;武将们要么是知遇之恩,要么是同乡伙伴,该叫主公叫主公,该吃喝吃喝,气氛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这种气氛下,有什么理由要推举萧何呢?

而且,总览刘邦身边的人物,武有吕家作为客将的吕泽;文有韩国宰相之后的张良,这哪个不比萧何有资格被推举?就一个县令身边的文员。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某某领导这那专业知识还没他懂,还能做到领导位置上。这就是目光短浅。我们不排除有一部分领导确实是能力不行,通过特殊手段做到这个位置上,但更多的却仍然是凭借自己的能力。

这就跟老农在田间地头幻想皇帝用金碗金筷子天天吃白面馒头夹肉一样,缺少对上层的了解。有能力很重要,但别人做到领导这位位置,更重要的是统筹的力量。你的作用是发挥你的能力,人家的作用是让你可以在合理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力,他不一定要会你所会的东西,但他一定会懂你的作用能在什么位置上施展开。规避风险,知难而退

萧何不是没有被推举的机会的,当年在沛县起事的时候老刘劝沛县百姓杀县令,原文: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在处理完县令之后,刘邦知道自己就一个街溜子,推举萧何为新县令,带领大家起兵革命。可萧何谢绝了刘邦的好意,史料记载: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司马大爷这是一点面子都没给留啊,直接不用猜就把原因给写出了了:“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你看看,这就是文人的严谨。萧何曹参害怕起事失败了秦朝把他们灭门,于是推辞不做,把县令的头衔给了刘邦。

这就是萧何的弱点。刘邦不学无术、甩老婆踢孩子、吃喝嫖赌看见美女就挪不动腿这些人性弱点萧何都没有,可单单缺乏老刘这种管他以后如何干就完了这种性格,是萧何致命的弱点。

萧何也奉劝县令起事,为什么他让县令起事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呢?因为他劝县令起事到时候一旦不成功就变成了县令裹挟着他起事;他让县令请刘邦回城为什么不是自己去和老百姓说明利害呢?因为刘邦来能保证他的性命。这个人性的弱点注定了萧何不如刘邦敢于拼杀,他只能屈居人下。

而刘邦的性格聚集而来的也大都是脾气相投的人,自然不会选择萧何替代刘邦。结语

还是那句话,历史是必然,他的一切都有其原因。萧何的名望再盛,有一个前提是他在刘邦手下,他是大汉丞相。曾经那个在沛县档案室每天查档案还负责员工绩效考核的小县城公务员不会认识到韩国遗民韩王信、张子房,也不知道淮阴那个钻别人裤裆的穷小伙儿日后能成就一番事业。

由于影视作品或者一些文字工作者总喜欢标签化历史人物,使得许多人在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到这些往昔英杰总是片面的、独立的,而不是立体的、连贯的。从而对历史展开了诸多联想,甚至出现了“关公战秦琼”式的疑问。

看待历史人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价他们也要看他们所处于的历史阶段。用现在的道德水准、现在人的视角去结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你只会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悲观。或者得出一个错误到离谱的结论,然后自己一直错下去,偏离历史真正的轨迹。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诡事录2》宋阿糜身份是段轨后人,自小在太阴会长大,成年后嫁给...
2025-07-10 04:33:49
原创 ...
1938年春天,正值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处境最艰难的时刻,之前一直...
2025-07-10 04:33:33
原创 ...
1956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一场瑞雪让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分外美丽。...
2025-07-10 04:33:31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君臣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
2025-07-10 04:33:31
原创 ...
越王勾践,历史上被赞誉为卧薪尝胆的英雄,他的坚韧不拔和反败为胜的故...
2025-07-10 04:33:14
原创 ...
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他们经历酷刑后被迫进入宫...
2025-07-10 04:32:56
原创 ...
在明朝时,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生产效...
2025-07-10 04:32:53
原创 ...
1947年5月16日清晨,孟良崮的枪声已经不在像前两天那么密集,第...
2025-07-10 04:32:43
原创 ...
? ?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委任商鞅为左庶长,开启了秦国内的第...
2025-07-10 04: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如果美国和苏联不参加二战,中国能够单独打赢日本吗?这是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为此争论不...
原创 关... 公元214年,刘备攻打西川的雒城遇到困境,军师庞统被射杀。刘备急忙召诸葛亮、张飞、赵云进川作战,荆州...
原创 1... 1980年冬的一天,河北省鸡泽县武装部军械库一位名叫“郜怀明”的临时工,持枪窜到66军炮兵团进行反革...
原创 唐... 张果老,名张果,是唐朝时期甘肃著名的道士。他在李渊起兵时就闻名遐迩,但因志于修道而不愿涉足战乱。多次...
原创 1... 1955年我军大授衔时,有不少国民党起义将领也都有军衔,比如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都是上将。 不过...
党史故事 | 扶眉战役:打通进...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抵西兰公路、南依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
原创 生... 秦叔宝是一个历史极难评价的人物,他在小说里和现实中有着明显的对立:小说里,他侠肝义胆两肋插刀,人赠外...
原创 诸... 诸葛亮,这位三国历史上被誉为“睿才星君”的人物,他的智慧、谋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尽管他才华横...
原创 1... 19年前,我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了一封来信,信中说,她是郑和下西洋船员的后裔,希望能够寻求中国的帮助...
原创 宋...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俘虏了宋朝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亡国之祸,史称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