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的交界地带,隐藏着一条古老而神秘的道路——秦直道。
这条道路的建设始于公元前212年,由秦始皇亲自下令,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率领30万大军,历经两年半的时间,精心修建而成。
它的工程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同时,令人称奇的是,尽管这条秦直道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它的路面仍然坚固如初,几乎没有任何塌陷的迹象。
更为神奇的是,在这条道路上,野草的生长也极为稀少,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迹。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杂草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它们的存在几乎是无法根除的。然而,在这条古老的秦直道上,却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迹。
那么,大秦工匠究竟运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或技巧,才能让这条道路如此坚固耐久,甚至达到了寸草不生的神奇效果呢?
同时,秦始皇又为什么要下令修建这样一条道路?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政的童年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在赵国被俘,这使得嬴政和他的母亲赵姬被迫留在赵国。
不过,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们得到了一些亲信的照顾,并且赵姬的母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这使得嬴政得以逐渐成长。
当嬴政13岁时,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他成为了秦国的君主。
在公元前238年,已经即位9年的嬴政在雍城的蕲年宫举行了盛大的冠礼仪式。然而,在这个时候,嫪毐发动了反叛。尽管他试图夺取政权,但最终被嬴政轻易地击败了。
嫪毐被捕后遭受了车裂之刑,尸首被公之于众。
又过了一年,嬴政决定罢免吕不韦的职位,并将他放逐到巴蜀地区。吕不韦感到绝望,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
自此,嬴政彻底掌控了秦国的大权,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巧妙地利用燕赵之间的矛盾,趁机进攻韩国。在这次战争中,韩国因实力最弱而首先被消灭。
随后,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规模空前,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斗异常激烈。经过这次战争,其他国家已无力再与秦国抗衡。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秦国在嬴政的英明领导和众多杰出将领的带领下,逐步征服了其他国家,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细数秦始皇的一生,从公元前247年他13岁即位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10年他49岁在沙丘去世,在位的37年间,嬴政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建设。
他修建了长城、秦始皇陵、郑国渠、秦直道以及灵渠等众多令人惊叹的工程。秦直道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为了防止外来势力的入侵,他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以确保中原的安全。
之后,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抵御北方的匈奴侵扰。他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军事通道,名为“秦直道”。
秦直道是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快捷的道路,它的走向大致是南北直线的,因此被称为“直道”。
这条道路横跨了山西、甘肃和内蒙古三个省份,穿越了14个县,可以说是当时的第一条高速路。
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秦直道一直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奇的是,这条道路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规整的形状,甚至连一株草都没有生长。
专家们对此感到困惑,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史书,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首先,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于道路来说,若是长久无人问津,自然会杂草丛生,即使是现代的水泥或柏油路也不例外。
但若频繁有人行走,尤其是有马车经过,那么路上的杂草数量自然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无踪。
此外,当时的马车不同于现代的重型卡车,它不会对路面造成损害,也有助于抑制杂草的生长。
其次,秦直道的建造过程相当独特,秦始皇对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工匠们对泥土进行了特别的加工,使其经过火的洗礼,烧掉了土中的杂质,同时添加了盐碱。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而经过这种处理,土壤中不再具备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么长的道路,处理每一寸土壤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难道没有人偷懒吗?看看秦始皇的做法就明白了。
为了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秦始皇让大将军蒙恬和他的儿子公子扶苏负责监督。他们必须按照秦国的法律进行督造,如果有任何人不按照要求行事,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秦国的法律是出了名的严格,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以法家思想治国。这意味着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所有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例外。
所以啊,在秦国法律的“监督”下,怎么会有人敢偷懒呢?就算部位自己着想,也会为家人着想。
最后,就是路面的夯实。"夯"作为一种建筑工具,主要应用于筑城工程中。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夯可以分为石夯、木夯和铁夯等类型。
夯土工艺则是通过反复夯实土层,使其紧密结实。在古代,许多城市的城墙建设都采用了这种工艺。
采用夯土筑成的城墙坚固无比,其坚硬程度甚至超过了砖砌城墙。至今,仍有许多夯土城墙屹立不倒。
可以想象,经过如此夯实的土层,其硬度和密度极高,又怎么会有野草的生长呢?结语
如今,这些古老的交通要道的遗迹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先人的智慧与民族的伟大力量。
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虽然这些基建的修建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农民的辛勤付出甚至牺牲,但正是这些先人们的不懈努力和付出,才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