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临沂籍黄埔军校学员:七分校之蒙阴刘堃然
创始人
2025-07-09 13:02:13
0

2024年7月,郯城文史学者乔闪先生在《钩沉那些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临沂籍黄埔军校学生》一文中,考证出黄埔军校本校第1-23期临沂籍学生共126人,其中:原日照县37人、临沂县32人、郯城县19人、莒县16人、沂水县13人、蒙阴县5人、费县4人。据兰陵县青年文史学者贾洪飞先生提供的蒙阴籍刘堃然烈士资料,经查系黄埔七分校(西安)16期学员。另外,乔闪先生在《盘点一下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郯城籍黄埔军校学生》文中考证的四位郯城籍分校学员为三分校(长沙)第19期的窦广誉,七分校(西安)16期的李克家、石新民、张乐贤。即目前已整理出临沂籍黄埔本校学员共126人、分校学员5人。

刘堃然,山东蒙阴人,1917年生。在中学时期,刘堃然加入了地下党,并在蒙阴县担任教师,积极参与党员发展工作,成为当地党组织的负责人。1933年,他参与了龙须崮暴动,失败后逃走,其父因此入狱,家族财产被查封。1938年,日军攻占蒙阴后,刘堃然决定报考黄埔军校,最终于1939年5月进入黄埔七分校第十六期15总队学习,并在1941年毕业后加入中国远征军71军87师260团,担任副营长职务。

1944年3月,在云南省施甸县一带阻击企图越过中缅边境践踏我国土地的日军时(滇西抗战),西渡怒江侦察敌情,行至陵县腊勐附近遭日军射击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全营官兵与当地村民将刘堃然安葬于施甸县太平镇大坪子村委会一丘田。为铭记这位民族英雄,当地村民杨保卿三代人自觉为其守墓至今。

当年刘堃然出征时,已与妻子生育了四个孩子,最小的仅8个月大。1988年,刘堃然的妻子从台湾返乡的蒙阴籍国民党老兵处得知刘堃然已战亡。刘家子女一直寻找刘堃然的埋身之处。直到2015年,通过社交媒体和志愿者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他的墓地。

2017年6月,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组的帮助下,刘堃然的女儿刘贞兰、儿媳类淑英等人几经奔波,赶到了怒江边上的刘堃然墓地。在烈士殉国73年后,其后人才得以祭拜,并带回了一捧用红布包裹着的刘堃然墓地泥土,让英雄魂归故里。(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相关内容

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
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
2025-07-09 08:40:22
两岸足球小将在榕以球会友
在榕城的绿茵场上,两岸足球小将们以球会友,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他们身...
2025-07-09 08:39:16
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
近日,备受瞩目的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正式揭晓,令人振奋的是,...
2025-07-09 08:38:34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
7月5日至6日,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峪关第十六届国际铁人三...
2025-07-09 08:37:20
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 罗...
在罗源的矿山监管领域,如今迎来了智慧“千里眼”——无人机智能巡查系...
2025-07-09 08:36:30
原创 ...
众所周知,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以及温带季风气候...
2025-07-09 08:34:11
原创 ...
引言 邓小平生前的好战友不多,除了周恩来、刘伯承之外,当之无愧的就...
2025-07-09 08:34:00
原创 ...
长枪是最主要的冷战兵器之一,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
2025-07-09 08:33:39
原创 ...
在1949年爆发的金门战役中,我军遭遇了惨败,九千多人都牺牲在了战...
2025-07-09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医... 新中国成立后,江青先后四次前往苏联治病,第三次去苏联的时候,被查出了子宫颈癌,苏联医生建议江青回去后...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了一百多天,蜀国由于是远途征战,早就已经弹尽粮绝...
原创 4... 前言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授衔仪式结束后,陈赓回到了家,还没等...
原创 共... 上个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次血与火的考验,许多共和国将领在战争中涅槃重生,最终成长为解放军中的中流砥柱...
原创 打... 宁碰阎王,莫碰老王 王耀武为何如此难对付 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作战表现得十分英勇,一路势如...
原创 毛... 在57位开国上将里,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上将,此人名气不大,甚至是默默无闻,但毛主席对他却非常挂念,他曾...
原创 十... 自古以来,人们对忠臣的埋骨之地都有着自然而然的敬畏之感,似乎他们埋骨在此就能够庇佑一方,这也是各地都...
原创 清... 前言 什么样的制度能防止地方割据和保证中央集权?明清两代面临共同的问题,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前...
原创 6... 我们在小学时应该都学过一篇课文,是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他在文中记录了周总理整晚加班批阅文件,生...
原创 清... 1973年春,清河农场迎来了一位中年女人,她步伐平稳,眼神中带着沧桑和淡定。外人看来,她和普通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