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申真谞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围棋天才天赋异禀,非常的自律和专注,接人待物彬彬有礼,属于天生就非常上进非常听话的好孩子。
不过事实可能有些打脸,因为申真谞在他新出的第一本自传《对局:从基础到最好》中说自己可能不是个好孩子。他说自己在学棋的时候,经常因为下输了棋,而不收拾棋子棋盘,甚至连道场里脾气最温和的老师都对他发了火。
申真谞出生于韩国釜山一个经营围棋教室的家庭,父母是其启蒙老师。5岁起,他每天在棋馆训练至深夜。他从小表现出强烈的胜负心,小学时期便坚持“不赢棋不睡觉”,甚至因输棋而痛哭。这种执念让他显得“偏执”
,而非传统意义上“温和谦让”的乖孩子。他在自传中坦言:“围棋是唯一让我感到活着意义的事物”。
申真谞在书中提到,早期训练中“害怕失败更甚于渴望胜利”。这种焦虑感源于家庭投入与资源倾斜,使他不得不以极端努力回报外界期待。
申真谞在自传中刻意避免美化童年,反而揭露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孤僻、固执、情感封闭。例如,他回忆少时“只愿与棋盘对话”,对同学活动漠不关心,这种坦诚与传记常见的“励志滤镜”形成反差。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很多网友认为申真谞从小就是个好孩子,但申真谞却认为自己小时候可能不是个好孩子。
关键在于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就是温良恭俭让,也就是那种听话顺从的孩子。 而那种从小就个性十足甚至脾气暴躁的孩子,则往往不被认为是个好孩子。
其实如果看一看历史上那些围棋大师们的自传,我们会发现他们大都不是像网友们想象中的那样,也就是他们并不像网友们想象的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
例如聂卫平棋圣,他说自己从小就性格争强好盛,胜负心极强,还喜欢打架,也不太听爹妈的话。如果他要是听爹妈话的话,他可能就学不了围棋了。因为妈妈不让聂卫平学围棋,聂卫平实际是自己偷着学的,甚至因为去偷看陈祖德与日本高手的对弈,被妈妈追得躲进了比赛现场的厕所里。
聂卫平去黑龙江山河农场下乡的时候,也是自己做的决定。在山河农场,聂卫平也不是领导眼中的好同志, 认为他偷奸耍滑, 而且还和同事打过架。
不过聂卫平却很感激在山河农场的这段下乡经历,他认为山河农场一是给了青春迷茫的自己一个生活的依靠,再一个就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他说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自己就不可能创造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神奇。
李昌镐在自传中也说自己从小性格很好胜,从来不服输。自己要干的事情一定要干,性格非常执拗。他说小时候有一次他想出去玩,但是家里不同意,结果他生了气,直接将用拳头将玻璃打碎,满手是血, 把家人吓坏了赶紧送他去就医。
还有一次,他听说自己的弟弟李英镐在班里受欺负了,他直接气冲冲的冲进弟弟的班里和欺负弟弟的同学打了起来。
聂卫平棋圣曾经说:人才都有个性,没有个性的,不会成为人才。柯洁曾经在一次直播中说,自己之所以能成为八冠王,取得这样的围棋成就,是因为他认为前人下的棋都是错的。
这样的话让很多人听着很不爽,乃至很刺耳,甚至觉得柯洁太狂妄太桀骜不驯太没有礼貌了。实际,这恰恰就是柯洁的个性。如果柯洁认为前人们下的棋都是对的,循规蹈矩,听话照做执行,他怎么可能突破前人呢?
申真谞在书中反思:“围棋教会我敬畏,却未教会我如何生活”。这种对“非正常童年”的遗憾,可能是他自称“不是好孩子”的深层原因。申真谞的“不是好孩子”并非自我贬低,而是对异化童年的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