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对于广袤的中华文明来说,唐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缺少的一块版图,它拥有着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拥有着大刀阔斧、果决强硬的李世民。
而对于开唐盛世的李世民,他亲力亲为建立了“凌烟阁”,凌烟阁中每一位都是为了唐朝打下江山、筑下根基的英雄豪杰。
二十四位功臣里,秦琼大概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毕竟无论是在历史书籍里,还是传记小说中,秦琼都是一马当先的人物。
但是在凌烟阁中,秦琼却只能陪以末座,因为在李世民的心中,二十四位功臣的头马,他已经有了另外的人选。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个人就是他朝堂之路的永远帮手,也是建设大唐的重要支柱。
他曾经无比情真意切的说过:“卿忠于朕,朕自忠于卿。”
这个卿便是唐朝首要谋臣——长孙无忌。年少多舛,遇李世民
和大众的刻板想法不同,长孙无忌的童年,并非过着大家世子的日子。
尽管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大将军,但是由于他的早亡,父兄都对他的“遗产”虎视眈眈。
也就因此导致长孙无忌的童年里,危机四伏。
但是还好,长孙无忌有一个不错的舅父,在妹妹被长孙家逐出后,他就把长孙无忌一家接到了府上居住。
也就在这段时间,改变长孙无忌一生命运的李世民出现了。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原本跟长孙晟就是关系要好的朋友,因此两个人早早就定下了儿女之间的婚约。
长孙晟将女儿——长孙氏许配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因此在听闻了长孙无忌一家的事情后,刚刚回京任职李渊,立刻带着李世民去长孙无忌的舅舅家拜访了故人的妻女。
也就因此,长孙无忌结识了李世民。
由于两个人志趣相投,加之性格相符,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
而在李世民弱冠之后,李家就迎娶了长孙氏为妻。
正是因为李渊的信守诺言,才造就了中国皇后的天花板人物——文德皇后。
婚后不久,李渊就被隋朝皇帝安排去了山西做官,李世民身为次子,自然是一同前往。
而长孙无忌也凭借着父亲留下的余温,在京城里任职,只不过他官微言轻,尽管已经看出隋朝风雨飘摇了,但是无人理会于他。
事实证明,长孙无忌的判断没有错,在隋朝大业13年,李渊造反,自立为王。
长孙无忌自然是心里向着自己的亲家,于是在李渊长驱直入后,他便立刻携带家眷前去叩拜。
而李渊自然是希望人越多越好,于是长孙无忌便留在了李渊的军中。
只是李渊并未对他重视,反而是李世民知道朋友渊博灼见,两个人便常常聊到天亮。
而此时的李世民不知道,长孙无忌会助力他登上大典,一统天下。韬光养晦、宣武门兵变
对于唐朝,乃至整个中国来说,宣武门兵变一定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但是世人都知道,是李世民当机立断发动了兵变,将唐朝肃清,却不知道,这背后,藏着一个长孙无忌。
武德元年,李渊将长子李建成定为皇太子,而李世民只获封秦王,但是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战功卓越。
于是李渊特地给了李世民特许,可以建立自己的“天策上将府”。
而这上将府中,李世民可以自己设立官员,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便位居上座。
唐朝开国的几年,由于本身就是各方势力倾轧,所以李渊并没有想到好办法,只能任由他们滋长。
而长孙无忌一族也趁着“乱世”成长起来,到了武德九年,李世民和皇太子之间的争端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此时长孙无忌便向着李世民建议,一定要先下手为强,切莫顾忌骨肉亲情。
于是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李世民于当年的六月初四,带兵在宣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而这其中,长孙无忌一马当先,和李建成缠斗许久,给李世民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之后李世民逼宫李渊,李渊见大势已去,只好在当年九月退位,被迫离开皇帝的宝座。
并且,李世民册封了好友武侯大将军。
之后的贞观十一年,长孙无忌又被封为了赵国公。
此时的他,一时风头无两,子弟遍布整个大唐,俨然成为了权利的中心。
而更加让人羡慕的是,李世民从未猜忌过长孙无忌,哪怕再多人上书觐见,他都对长孙无忌保持着决定的信任。
甚至在贞观十七年,皇太子谋反的时候,李世民都是派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前去审问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互信,可见一斑,但是长孙无忌并不懂得,什么叫月满则缺。舅甥矛盾、不得善终
在李世民重病之时,他曾将长孙无忌叫到塌前,要他辅助儿子——李治。
对于老友嘱托,长孙无忌自然是铭记于心。
于是在李治继位后,他利用权势,力排众议,让李治坐稳了位子。
但正所谓功高盖主,长孙无忌在辅助李治的同时,自身的势力也大到无法比拟,而李治身为皇帝,自然是忌惮非常。
而彻底让李治爆发的事情,就是李治当时想立武则天为后,但是这道圣旨却要经过长孙无忌同意。
在立后失败之后,李治便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一年之后,李治成功掌权。
长孙无忌已经失去了制衡李治的能力,但是此时的长孙无忌并未收敛,依旧我行我素。
也就因此,在武则天的演变之下,长孙无忌被人诬告谋反。
有了这个话头,李治直接将长孙无忌发配到了岭南。
而劳碌了一生的长孙无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或许在他前往岭南的路上,大概会再度想起至交好友李世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