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鱼旧馆
独家创作发表于百度内容平台,严禁转载
也许人们了解在东汉时期,故吏同府主之间的具有的主从关系,以及当时所推崇的“为君死节”的社会风气,许多现代人甚至《三国志》中都对臧洪有相当正面的评价,但是小编认为他的选择与行动,除了自我满足,以及对当时,以及后世持类似道德观的人的“感动和满足”之外,并没有什么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国志》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在《三国志》中描写他为人不但雄气,而且拥有出色的军事谋略,曾经同关东联军供伐董卓,并且深得百姓的爱戴。臧洪在中平末年弃官回到家乡后,又结交在任的广陵太守张超,并且被张超聘为功曹。功曹本就是郡太守重要的掾属之一,张超又对臧洪尤其的信任,并且甚至是将一郡的政务都交给他处理。
然而当时董卓掌握朝政,臧洪也为此感觉到即将要天下大乱。后来,也正是在张超与张邈兄弟的支持下,结成了秘密讨伐董卓的酸枣会盟。
臧洪
后来,臧洪又受张超的派遣,试图联络当时的大司马刘虞,然而却遇幽、冀二州交战,因此使命不达,而滞留在讨董卓联军的主上袁绍那里。袁绍十分看重臧洪,还让他代替接任了青州刺史,臧洪从此便成为了袁绍的下属。后来在兖州争夺战中,张超作为吕布手下的一员大将,在被曹操围困时,臧洪已经转到袁绍所控制的郡中,并且担任东郡太守了。
【小编注】:张超在公元194年和他的兄弟张邈,以及陈宫、许汜、王楷等人一同背叛了曹操,并且迎吕布进入兖州。
袁绍
之后,张超派遣使节向臧洪求救,于是臧洪向袁绍请求兵马,但袁绍并不答应。于是臧洪便想自己出兵援救张超,但还是不被允许。后来曹操攻陷了雍丘,张超一族被灭门。自此臧洪怨恨袁绍,以“袁氏无道,所图不轨”的名分,臧洪也“绝不与通”,后来臧洪也并没有成功,他终于“求仁得仁”,连带城中七八千人全军覆没。
臧洪同张超之间的交情当然是十分的深厚。我们都知道东汉强调“故吏”对“府主”的依附关系,并且讲究两者之间要有“君臣之义”。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中,臧洪接到张超求救后想要立马前去营救,是十分合理的。但是他却去求助曹操此时的盟友——袁绍,想让袁绍出兵相救,而作为袁曹联盟之敌,而且在吕布这一方的张超,这样的举动难道不显得十分天真吗?
虽然世人对臧洪有很高的评价,书中也说“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但是小编认为,臧洪明明早可以抽身离去,或者直接起兵反袁,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由此可见,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袁绍不救张超。再退一步讲,这是臧洪与张超之间的私事,又同阖城百姓何干?臧洪想要“为君死节”,大可以只身赴难,直接前去刺杀袁绍,大不了与其同归于尽。又为什么要带领七八千无辜的士兵,跟随自己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反乱呢?真可谓“小义”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