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年6月初四,在这之前还发生过一件小事,差点改变整个大唐的历史走向。
一、
6月初,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东宫设宴,邀请李世民过去喝酒。
在这种形势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一场鸿门宴,可偏偏李世民还是去了。
从现有史料中找不到李世民赴宴的原因,个人推测大概是李渊的意思;在这种紧张时刻,如果没有李渊的旨意,李世民应该不会以身犯险的。
而李渊之所以要在背后组这个饭局,应该是想借机缓和下三兄弟的矛盾。
作为父亲,他是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事发生;作为皇帝,他也不希望大唐最有权势的三位皇子打起来,威胁到大唐稳定。
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李渊都希望三个儿子能和解。
但是,这只能是美好的奢望。
二、
据《旧唐书》记载,李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两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李渊,想要和解只能等下辈子了。
当晚,两人就在晚宴上下毒,李世民饮酒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幸好有淮安王李神通扶到西宫,才捡回一条命来。
那么,李建成为何敢当场毒杀李世民?
这样做对李建成来说弊大于利,不仅要背上弑弟的骂名,还可能被李渊责罚,甚至丢了太子之位。
再者,这要真是一场鸿门宴必然会有后手,怎么会让已经中毒的李世民轻易离开!
显然,这段记录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
要么是史学家虚构的,目的是为了给李世民杀兄多个正当理由;要么下毒之人另有其人,很有可能是李元吉在暗中搞鬼。
之所以怀疑李元吉,因为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只要李世民一死,太子也可能会被废,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剩李元吉了。
不管真相如何,事后李世民到了西宫,见到了李渊。
三、
据《旧唐书》记载“高祖幸第问疾”,李渊着急前往西宫,问李世民病情。
当看到李世民并无大样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身为父亲,自然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
身为皇帝,他知道李世民死在东宫,秦王府的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到是一场兵变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李世民无恙,对谁都是好事。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李渊严肃地对李建成说:“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秦王一向不能饮酒,以后晚上不能让他喝酒!
言外之意,是在告诉太子离秦王远点,这次就不追究了,下次别再做这种蠢事了。
李渊显然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这种混稀泥的方式,最终还是避免不了三兄弟互相残杀。
更要命的是,李渊接下来的昏招,差点将大唐推向内战的深渊。
四、
训完太子后,李渊就开始安慰起李世民来了。
据《旧唐书》记载,李渊先是夸了李世民一番“发迹晋阳,本是汝计;克平宇内,是汝大功”,晋阳起兵和平定叛乱,你是有大功的。
然后又说:“欲升储位,汝固让不受,以成汝美志。建成自居东宫,多历年所,今复不忍夺之。”当初想要立你为太子,你坚决推辞;现在建成长大了,当太子也很久了,我也不忍心夺了他的位置。
言外之意,这一切都是你李世民造成的,你要为此负责。
当然,李渊并不是真的要让李世民负责,而是先贬一下,为后面的话做铺垫。
李渊接着说:“看你们兄弟,似乎不能相容;要是都待在长安,必然争斗不止。我会派你去洛阳居住,从此自陕州以东,都由你做主。你可以建天子旌旗,和汉朝梁孝王一样。”
梁孝王刘武,是西汉文帝刘恒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其母为窦太后。西汉梁国诸侯王,封地有四十余城,都是当时西汉富有的地方。
七国之乱时,因其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有功,又是太后小儿子,汉景帝对其赏赐无数。
并且,特许他在封国建造宫室苑囿,招募四方豪杰,出入使用的仪仗堪比皇帝。
李渊这是在给李世民画大饼,想让李世民当第二个刘武。
只是,刘武的下场并不好,后来遭到景帝猜忌,积郁而死。
李世民知道刘武的结局,只有当皇帝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否则现在拥有的随时都会被收回去,自己不想当第二个刘武。
不想归不想,现实摆在眼前也只能暂时低头了。
在长安李世民只是个无兵权的王爷,任太子宰割;只有到了洛阳手握兵权,才有跟太子一搏的实力。
既然李渊主动开口了,那就借坡下驴先到洛阳再说。
听完李渊的话,李世民涕泣,推辞说不想远离父亲膝下。
李渊宽慰道:“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也近。我思念你的时候就过去,不须悲伤。”
都说帝王家无亲情,此时两父子多少也有些真情流露吧!
五、
那么,李世民真到了洛阳,跟太子一党的矛盾就能化解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一旦到了洛阳,就如潜龙入海,必将要掀起一阵大浪来的。
之前,李世民就已经意识到洛阳的重要性,一旦京城有变,出京据守洛阳是最佳的选择。
李世民早就命温大雅镇守洛阳,又派张亮率亲信一千余人前往洛阳,带上大量的金帛秘密结交山东豪杰,以待事变。
在李渊看来,让李世民去洛阳远离太子一党,就能避免双方的纷争,久而久之矛盾也就化解了。
这是一招用心良苦的昏招!
太子和秦王之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兄弟间的矛盾,而是世族大家权贵间的利益争夺。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必定要分出个“你死我活”出来才行。
如果李世民成功到达洛阳,必将率兵夺取皇位,大唐将兵戈四起。
届时,突厥和起义军残余势力都会趁势而起,大唐将再次陷入群雄割据的状态,到时苦的只会是黎民百姓。
相反,玄武门之变虽然惨烈,但是影响到的只是上层权贵,普通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多波及。
六、
显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李世民离开长安的。
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阳,有土地、甲兵,那就不可再制伏了;留他在长安,就是一介匹夫而已,要拿下他也容易。
在李建成等人的轮番说服下,李渊打消了让李世民去洛阳的想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为大唐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内乱。
李渊的反复,也让李世民彻底失望了。他明白李渊是靠不住了,想要保命,想得到皇位只能靠自己了。
在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进而逼李渊禅位,成功夺取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