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杨得志老当益壮,80岁再次娶妻,一起生活了4年
开国上将杨得志,从井冈山红军战士、中央红军红一团团长,历经60多年革命军旅生涯,成长为解放军总参谋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身经百战:从战士到团长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少儿时只上了两年私塾,就开始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
1928年初,他参加了湘南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10月入党,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
他身经百战,从一名战士级一级成长为团长。
1934年10月,杨得志参加长征,带领红一军团第师第一团担负先遣任务,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转移。
他率领红一团强渡天险乌江,后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
到达陕北后,杨得志任红军团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人民军队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
平型关大捷,狠挫日军威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杨得志提前结束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的学习,赶回部队参加红军的改编工作,加入八路军115师,任第343旅第685团团长,随后率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主要执行拦头和侧击的任务。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第685团给予迎头痛击,首先打乱了敌人的阵型。
敌人清醒过来,拼命地想占领制高点。
团长杨得志立即派通信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
正当685团同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时,两架敌机顺着公路来回盘旋。
但双方交织在一起,敌机无法扫射和投弹,只好飞走。
杨得志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给其精锐坂垣师团以沉重打击。
决胜清风店——教科书级案例
解放战争期间,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兵团司令员。他带领的这支部队攻城夺隘,战无不胜,深受中央领导的器重。
1947年9月,杨得志根据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指示,率晋察冀野战军出兵保北,寻机在河北境内歼敌。他先以一部兵力围攻徐水,主力伺机寻歼来援之敌。
10月17日,就在双方打成对峙局面时,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突然率部从石家庄北上,企图协同支援的敌人,将晋察冀野战军夹击于徐水,战场发生了出乎意料地突变。
对于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杨得志当然不会放过,他从作战地图上找到了吃肉的最好“餐桌”——罗历戎增援的必经之地清风店。
但是,当时罗部离清风店只有45公里,而晋察冀野战军的主力距清风店最近者75公里,最远者125公里。
战机稍纵即逝,能否吃上这块肥肉,一切都取决于时间。
杨得志在与兵团其他首长商量后当机立断:集中6个旅迅速南下清风店,歼灭罗历戎。
10月19日,晋察翼野战军主力星夜兼程,一昼夜奔袭100余公里,出其不意地包围了清风店。
清风店战役全歼国民党第三军17000余人,生俘包括军长罗历戎在内的将校级军官10名。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路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受到中央的褒奖。
当时,朱总司令为战役的胜利,专门作了一首诗:
南合村中晓日斜,频呼救命望京华。
为援保定三军灭,错渡滹沱九月槎。
卸甲威云归故里,离营从此不闻笳。
请看塞上深秋月,朗照边区胜利花。
若干年后,杨得志在一篇有关该战役的文章中说:“寻找和捕捉战机,确实是战争学中一门重大的指挥艺术……这些问题处置是否得当,对指挥员的胆魄、决定、毅力、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又往往表现于,战役全面展开后所发生的,战前无法预料的重大变化上。像巨轮在大海中航行,船长—一指挥员——应该有驾驭一切惊涛骇浪的本领。”
68岁老当益壮,指挥边境自卫反击战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得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上。
1958年9月,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响应国家号召,化名杨超,到济南军区驻徐州某部六连当兵。
在连队一个月,他擦玻璃、倒痰盂、冲厕所,苦活、脏活、累活,抢着干。
夜半上岗,挥大锹挖工事,端步枪练刺杀,无一丝一毫特殊,士兵们亲切称之为“老杨同志”。
1979年,已经是68岁的杨得志老当益壮,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亲临云南前线,指挥部队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取得重大胜利,为保卫祖国再立殊勋。
将军晚年的新生活
1990年2月,曾是志愿军副排长的女军人石莉从武汉赶到北京,和丧偶的杨得志将军见面。
石莉生于1935年6月,她和80岁的将军都不年轻了,但岁月的风霜并未在将军的面庞上留下多少刻痕,满头黑发的他看上去还如当年一样神采奕奕,还像当年一样和蔼可亲。
婚后的生活和谐、幸福,将军就像最初见面时承诺的那样,尊重新妻。
曾是志愿军后勤文工团舞蹈演员的石莉,年轻时喜爱读莎土比亚的作品,对莎翁笔下那纯洁浪漫、忠贞深刻、无私崇高的爱情的向往,就像火种一样播洒在她的生命里。
她本不会织毛衣,然而,婚后她执意要亲手为将军织一件毛衣,把自己的爱意织进毛衣,让毛衣贴身温暖着将军的心。
1994年10月,“一代忠勇之将”杨得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他追求真理、忠于理想的崇高品质,坚韧不拔、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相信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道德情操,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原创 中国抗战的十大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