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就在全国上下依旧沉浸在建国的喜悦氛围中的时候,朝鲜的一份电报让当时的各位领导人犯了难。当时的美军在仁川登录,集结了七万大军和无数的先进军事设备武器。如此声势浩大的攻势之下,金日成双手难敌重拳,只好向毛主席发出求助。
虽然最终结果是出兵援助朝鲜打仗,保家卫国。甚至为了确保作战的胜利,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前去指挥作战。然而实际上,在决定是否出兵援朝时,可谓是一波三折。彭德怀在刚进朝鲜时,就拒绝了人民军发放的朝鲜军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一波三折的决定
接到金日成的求助时,毛主席便即刻召集周恩来和朱德等各位领导人连夜商讨是否出兵援朝。这场会议上,各位领导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周总理认为必须出兵援助朝鲜,而朱德将军却认为要谨慎作出出兵的决定。
持续了很久的会议,却并没有讨论出一致的决定。第二天,毛主席再次召开扩大性会议,希望更多的人来决定是否要出兵援朝。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领导人认为,以我国当时的国情不适合出兵援助。
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百废待兴。虽然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但远在台湾的国民党依旧不肯善罢甘休,大陆上的间谍特务远比想象的多。除此之外,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军事实力也远不及美国。
一众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让各位领导人不得不从实际情况考虑。会议上,毛主席听着各位领导人的看法,默默抽烟不作声。就在众人以为毛主席放弃出兵念头时,毛主席突然说,“打!”
面对毛主席的决定,众人傻了眼一时间摸不准毛主席的意思。当时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政府就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朝鲜军队不敌敌军的大炮机枪,节节退败。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鸭绿江沿岸。敌军在家门口挑衅,哪怕国内情况再不允许都必须保家卫国。
除此之外,当时新中国虽然成立,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蒋介石的支持,他们并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领导。为了打出威望,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安全,立国之战不可避免。
二、总司令人选
决定出兵后,毛主席还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派谁领队援朝。抗美援朝本来就是场艰难的战事,主帅的选择必须要慎重再慎重。并且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否对新中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这次出兵朝鲜必须一击必胜。
最刚开始摆在毛主席面前,最好的两位人选是林彪和粟裕。通过毛主席的精准分析,他认为朝鲜战争的作战规模和解放战争一致。而在大规模兵团指挥战中,能力最突出的就是林彪和粟裕。
奈何,战争给这二位将军带来的伤害太大。林彪将军身体深受战争的摧残,疾病缠身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粟裕将军身体里残留着三个弹片,这让他每日头痛不已,甚至压迫神经视线也越来越模糊。
粟裕将军虽然无法前往前线指挥作战,但他将自己对朝鲜战争的看法和作战计划统统写了出来,以书面形式递交给了毛主席。而他也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二位将军的无法挂帅,这给毛主席带来了好大的苦恼。毛主席看着二位将军的自责,也理解的宽慰他们。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毛主席突然想到了另一位将军,彭德怀。
三、拒穿朝鲜军服
远在西北的彭老总突然接到中央的紧急通知,让他前去北京一趟。彭老总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匆匆的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见到毛主席后,彭德怀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
但一开始彭德怀并没有表态,他的想法和各位领导人一样,认为当时的国情不适合出兵。毛主席见状也不恼,便给彭老总摆明事实讲道理。最后,在毛主席的一番话语中,彭德怀决定率兵出征。
随后,彭老总在出兵会议上慷慨陈词。“出兵朝鲜是必然的,这如同解放战争一样。如果打败了,那么台湾和美军就会无比嚣张。这是立国之战,我们必须树立新中国的威望”。
彭老总的一番话,在战士们中获得了强烈的支持,调动了战士们的积极性。在没有苏联支持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刚进朝鲜边境由于正值冬季,天气环境十分恶劣。很多战士经受不住天气的严寒,朝鲜军队便派人送来朝鲜的厚军服给他们御寒。彭德怀身边的警卫员便拿了一件军服给彭德怀。
彭德怀在看到朝鲜军服的那一刻,便拒绝了。彭老总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的军人。我是受到朝鲜的求助前来支援,但这并不能改变我是中国军人的事实,这朝鲜军服我不会穿。
四、总结
彭老总的深明大义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令人为之动容。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换来了如今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彭老总一生作战无数,他肩负起了历史使命和国家担当,彭老总的思想觉悟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后来彭德怀因为身体原因,被毛主席下死命令勒令其回国治疗。但是彭德怀在朝指挥作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硬生生的将敌军打回了三八线附近,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保卫住了新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威望,打稳了中国在世界的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