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爱新觉罗家族给溥仪取的谥号,大家不承认!
【引言】
清朝的末代皇帝,再也不能如祖辈那样梦想着帝祚永延。经历了晚清末年、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运动,他从傀儡皇帝一步步变成普通公民。而台湾的爱新觉罗家族,还意图给这个历史上曾受人操纵的皇帝添加死后谥号,这当然是考虑错了对象。要不是党中央政府对他的特别关怀,他又何德何能?
1、帝王谥号的由来
历代王朝的皇帝驾崩后都有谥号,于是,台湾爱新觉罗家族想出了一个主意。帝王贵为庙堂之尊,死后其庙号和谥号一个不能少。根据生平的文功武业进行裁夺,由被拥立的下一朝皇帝御笔钦定。比如周厉王、隋炀帝等,谈起来耳熟能详,他们在世横征暴敛、缺少功德,为后代皇帝吸取教训。但有些皇帝生前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后代皇帝汲取经验。比如汉文帝、汉景帝等。溥仪生不逢时,内无治国之经纬,外无驱鞑之魄力,台湾爱新觉罗家族取下的谥号,百姓不同意,皆在情理之中,溥仪德不配位!
2、溥仪的生平
溥仪乃道光皇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的亲孙,摄政王载沣的亲儿。他于1906年正月十四日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本无资历登上宝座,但光绪皇帝偏无后嗣,慈禧便从爱新觉罗家族晚辈之中挑选,溥仪成为新的继承者。光绪三十四年冬,见光绪皇帝已病入膏肓,慈禧遂令人接溥仪进宫。溥仪由此继承皇位,称之为宣统皇帝。溥仪年龄尚小,才两岁大。隆裕太后和父亲摄政王载沣执管朝政大事。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迫使溥仪退位。在隆裕太后和逊清皇室的共同争取之下,小溥仪于紫禁城中方保优待。袁世凯等人意欲将他一生供养在紫禁城内。
军阀混战打乱计划,此时袁世凯身亡。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软禁总统曹锟并攻陷紫禁城。民国政府虽与逊清皇室签订《清室优待条例》,但冯玉祥全然不顾、驱赶溥仪。
溥仪从父亲府邸又辗转至天津等地。在租界悠游自在,一度妄图复辟。后被日本人盯上,抓到"伪满洲国"当傀儡。抗战结束后,溥仪成为苏军俘虏,又经新中国劳动改造,正式成为合格公民,人民政府又介绍李淑贤给他做妻子,在生活中陪伴照顾他。1967年10月17日,他身患尿毒症离世。
3、有争议的谥号
溥仪并未尊享庙号与谥号。台湾的爱新觉罗家族决意给他补上皇家特有的名号,飨庙号为"清宪宗",飨谥号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谥号居然长达23字!鉴于溥仪在退位前后平庸少为,又只是新政府改造后的普通公民,人民群众自有雪亮的眼睛,有名无实的庙号与谥号,还是不要也罢!不靠谱!
【结语】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个溥仪最为背运,皇帝宝座还没焐热,就被一介武夫给硬生拉了下来。其实,这只是历史规律使然而已。封建王朝气数已尽,谁也不能够力挽狂澜。溥仪被逼退位,又醉生梦死,相继为袁世凯挟持,北洋军阀驱逐,伪满洲捉弄,苏联军方逮捕,人民政府改造。台湾爱新觉罗家族给起的庙号与谥号,充其量不过是虚荣之举,毫无裨益!